在詳細檢查了軍校的情況之後,第二天,李勇召集了李標,並特彆邀請了沈星奕和王五,共同討論關於陸軍裝備的問題。目前,金山陸地上的主要假想敵是後金,麵對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清軍,李勇始終感到不安。後金軍隊仍在京師肆意搶掠,無人能擋,金山新軍終會與之一戰。自去年十月起,他們已在山東招募了兩千名遼人。此次,他們特彆找到了三位老兵,一位隊正和兩位哨官,這些人都分彆參與過薩爾滸之戰、遼沈大戰、廣寧之戰和渾河之戰。今天,他們將向大家介紹後金的戰術和特點,以便金山能夠有針對性地改進陸軍的火力配置和戰術策略。
後金在薩爾滸之戰、遼沈大戰、廣寧之戰和渾河之戰中的戰略與優勢分析
一、薩爾滸之戰1619年)核心戰略一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麵對明軍四路分兵合圍的戰術,努爾哈赤提出“憑爾幾路來,我隻一路去”的方針,將6萬兵力集中於赫圖阿拉,逐一擊潰分散的明軍。二是情報與機動性上,利用降將李永芳的建議,精準判斷明軍動向,並通過快速行軍形成局部兵力優勢,擊潰杜鬆、馬林等部。後金的優勢,一是指揮統一性強,後金軍隊高度服從努爾哈赤指揮,避免明軍因分路導致的協調失誤。二是戰術靈活性,依托騎兵機動性,在野戰中迅速轉換主攻方向,瓦解明軍合圍計劃。
二、遼沈戰役1621年)的核心戰術包括滲透與策反,以及誘敵圍殲。在沈陽戰役中,通過策反城內的蒙古降兵,成功打開城門並製造混亂。渾河之戰展示了誘敵圍殲的戰術,先由紅巴牙喇軍在北岸阻擊明軍,隨後集中兵力殲滅了孤立無援、位於南岸的浙軍車陣。後金的兩大優勢在於:一是分化瓦解策略,利用明遼東經略袁應泰收編蒙古降兵的失誤,成功製造了內應;二是裝備與耐力上的優勢,八旗軍在連續作戰中維持了強大的戰鬥力,通過重甲步兵和騎兵的衝擊,有效消耗了明軍的精銳部隊。
三、渾河之戰1621年)的核心戰術包括:首先,通過分割戰場,以渾河為界,先擊潰位於北岸的川軍,隨後集中優勢兵力圍攻南岸的浙軍,有效阻止兩軍會合。其次,采取誘敵深入的策略,利用明援遼邊軍急於求戰的心理,誘使他們脫離車陣後進行反擊,從而一舉殲滅。後金軍的優勢在於地形的巧妙利用,他們依托河流將明軍分割,限製了明軍的協同作戰能力。此外,通過殲滅川軍實施心理威懾,有效震懾明軍士氣,瓦解了後續部隊的鬥誌。
四、廣寧之戰1622年)的核心戰術包括:首先是戰略威懾,繼承了薩爾滸之戰的戰術威懾,利用明軍內部矛盾例如熊廷弼與王化貞的不和)導致其在戰鬥尚未打響之前就已自行崩潰。其次是迅速推進,攻占遼陽後立即向西挺進,利用明軍放棄廣寧的決策失誤,迅速占領遼西走廊。後金軍的優勢在於兩個方麵:一是心理優勢,明軍因連續戰敗而產生恐懼,導致指揮體係陷入癱瘓;二是後勤破壞,通過掠奪明軍的糧草,削弱了其長期作戰的能力。
綜上所述,後金在這些戰役中的成功絕非偶然,而是基於其靈活多變的戰術運用、對地形和環境的有效利用、快速機動的能力、高效的指揮和決策、心理戰的應用以及強大的適應和應變能力。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後金能夠在與明朝的多次戰役中取得勝利。
經過一整天的深入討論,金山新軍對後金的了解更加深刻,普遍認為其難以應對。最終,大家達成了一項基本共識:鑒於金山新軍目前的機動性不足,戰略上應繼續依靠堅固的要塞穩步推進,而在戰術上可依托要塞,隻可在內線與敵軍進行野戰,限製對方機動性強的優勢。同時,不能完全被動防禦,而應集中精銳騎兵力量,主動進行騷擾和伏擊,不斷消耗敵軍實力。簡而言之,關鍵在於“磨”,持續不斷地“磨”,避免急於求戰,以李勇的話講,所謂的磨就是用錢砸死建奴,崇禎就不能用這種方法,因為他窮得,而且窮得叮當響沒錢,結果悲催的他,還真采用這個戰術,最終輸得很乾淨,走得也很安祥。在“磨”中抓機會決戰,一戰就要打疼敵人,確立對後金的心理優勢。
整個戰術研究團隊,專門還進行了戰役級彆的野戰沙盤兵棋推演:三個旅級單位步騎協同,與後金進行正麵交鋒、阻擊撤退、乘勝追擊三個科目;其次是純騎兵的襲擾和埋伏兩個科目;最後是雨戰野戰應對的科目。
三天後,即崇禎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在遼東老兵與諸位軍官的共同推演下,大家對戰術需求和火力需求得出了以下結論。
戰術一:
正麵交鋒中的要使用橫陣,利用線膛槍的建立散兵線,布置至少三層鐵絲網和鐵蒺藜,構建至少五尺深的壕溝防禦工事,最後通過步兵與炮兵協同作戰。橫陣至少應有三排至六排步兵,騎兵則負責兩翼的掩護,預備隊則以方陣形式穩固後方陣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進攻時,以營為單位采用橫陣推進,撤退則以連為單位,有序後撤。追擊任務主要由騎兵承擔。若對方箭矢攻擊猛烈,前排士兵應裝備立盾和鐵麵具進行防護;若敵方炮火密集,則應在橫陣前方構築壕溝和胸牆以增強防禦;若我方兵力處於劣勢,則應考慮在後方再設置兩道至三道防線,通過層層防禦逐步消耗敵人的力量。
戰術二:
采用空心陣型,應對敵方集團騎兵的衝擊。以團為單位,外圍不規則地設置鐵絲網和鐵蒺藜,以減緩騎兵的進攻速度。具備在50息的時間內完成變陣,形成三排步兵在外,炮兵和預備隊居中策應的空心陣型。各團之間的空心陣間隔為120步,若敵方騎兵數量眾多,則將間隔縮短至60步,形成更為緊密的隊形,加大對突近的騎兵的殺傷。
戰術三:
陣形遭到了敵人的衝擊而變得混亂無序時,迅速以三人為一個基本單位進行重組,形成一個靈活多變的混戰陣形。這種戰術的核心在於小團隊的緊密協作,通常會采用三人一組的小組,九人一班的小隊,以及二十至三十人組成的排級單位進行自由組合和臨時編排。這樣的做法能夠有效地應對戰場上的突發狀況,確保每個戰士都不會孤立無援,同時避免了因陣形混亂而導致的個人後背空虛,從而大大提高在混戰中的生存能力,更重要的是減少士兵心理的恐懼,避免形成大潰敗。
綜上所述,在麵對機動性不足且必須執行撤退行動的情況下,首先,步兵部隊必須維持嚴整的隊形,緩慢且有序地執行撤退動作。其次,應采取梯次後撤的戰術,即部隊分批次、有組織地進行撤退,以確保整體的戰鬥力不會因撤退而迅速崩潰。當前騎兵不足的情況下,最佳的策略是,距離要塞十裡範圍內,方可正麵與後金展開戰鬥,戰場不利時可以快速撤退。
戰術重要,裝備和火力更重要,離開裝備談戰術,就是耍流氓,是時候該優化陸軍裝備了,一旦大戰開啟,那時再來造武器,黃花菜都涼了。
喜歡水煮大明請大家收藏:()水煮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