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日本村鬥_水煮大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水煮大明 > 第154章 日本村鬥

第154章 日本村鬥(1 / 1)

在李勇、鄭芝龍、劉香、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五方圍繞大員台灣)上演五方角逐大戲時,日本在幕府高壓下的穩定局麵,在大東亞公司湯正小七)的惡意挑動下,開始出現了一絲鬆動。

德川家康終結戰國亂世後,開啟了一場重塑日本權力結構的政治實驗。這位新任征夷大將軍以"大名再編"為手術刀,將全國諸侯切割重組,構建起以幕府為核心的金字塔統治體係。

在德川的棋盤上,大名被劃分為三六九等。親藩大名如同皇族近衛,其中禦三家更是嫡係中的嫡係——尾張、紀伊、水戶三地傳承著家康的直係血脈,其子孫世世代代扮演著"將軍預備隊"的角色。更精妙的是,家康還埋下禦三卿與禦連枝兩枚暗子,這些由親藩分支衍生出的家族,如同血管般為幕府輸送著新鮮血液。

真正的權力中樞藏在第二梯隊——譜代大名。這些來自三河國的老班底,既是家康征戰四方的馬前卒,也是維係幕府統治的基石。"德川四天王"的故事至今仍在日本流傳:井伊直政手持武田家傳軍法,率領赤備隊衝鋒陷陣;本多忠勝被豐臣秀吉讚為"日本第一勇士";酒井忠次坐鎮中樞調度全軍;榊原康政在小牧長久手之戰中立下頭功。他們獲封的岡崎、姬路等藩地雖不算遼闊,卻個個扼守要衝,成為拱衛江戶的鎖鏈。

最耐人尋味的是外樣大名的處境。這些昔日對手雖獲封肥沃領地,卻被集體流放至遠離江戶的邊陲。薩摩的島津、長州的毛利、仙台的伊達等家族,看似坐擁千裡江山,實則如同被軟禁的猛虎——他們與江戶的政治中心相隔千山萬水,還要承受頻繁的"參勤交代"製度消耗國力。這種"分而治之"的智慧,讓德川幕府得以在太平盛世中高枕無憂。

地緣政治在這場分封遊戲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親藩大名集中分布在關東平原與東海道沿線,形成拱衛江戶的鐵壁;譜代大名則像棋子般鑲嵌在各戰略要地;外樣大名被迫散落九州、中國、東北等地。這種布局既保證了軍事威懾力,又實現了經濟資源的有效控製。

當夕陽為江戶城鍍上金邊時,德川家康的布局仍在悄然運轉。親藩、譜代、外樣構成的權力三角,配合著參勤交代、軍役製度等精密齒輪,將整個日本納入幕府的掌控之中。這場持續兩百餘年的統治奇跡,正是始於那個重新丈量土地、劃分等級的午後。

位於社會底層的外樣大名,在幕末時期崛起,打破了幕藩製度,成為明治新時代的主要推動力。若非在幕藩體係中處於外樣這一較低的地位,他們起義的動力可能不會如此強烈。對於德川家族而言,這些在豐臣秀吉去世後才歸順的領主,甚至那些在關原之戰中作為西軍與之對抗的大名,儘管戰敗後不得不臣服,但其忠誠度明顯不足。

此外,外樣大名還肩負著繁重的“普請”勞役,他們不僅出資還出力,為幕府修建城池、道路,疏浚河流等。簡而言之,他們既受到監視又遭受剝削。儘管內心憤懣,但考慮到祖上在最鼎盛時期都未能取勝,作為後代又能怎樣呢?據傳,在毛利家長州藩每年的新年儀式上,家臣們都會象征性地向藩主提出:“今年是否可以倒幕?”而藩主則按照慣例回答:“時機尚未成熟。”這種對德川幕府的不滿情緒,即便在經曆了兩百多年的繁榮時期後,仍在那些待遇最差的外樣藩中代代相傳。

德川家康設計的"幕藩體製"堪稱封建時代的政治工程學傑作。這位老謀深算的將軍將日本變成精密運轉的機器,用三重鎖鏈捆縛住諸侯的野心。

經濟命脈始終攥在幕府手中。江戶、大阪兩大經濟中心與全國礦山、港口構成"黃金三角",8萬直屬武士組成的旗本集團則是握緊刀柄的手。當70的土地被分配給大名時,家康早已布下殺招:親藩與譜代占據交通要衝,外樣大名被扔進九州、東北的苦寒之地。更絕的是"參勤交代"製度,要求大名帶著家眷往返江戶,既耗儘藩庫又讓人質化。

法律成為無形的鐐銬。《武家諸法度》像緊身衣般束縛著大名的行為,從軍事部署到婚姻選擇皆受管控。"一國一城令"將軍事據點壓縮到最低限度,禁止私戰與結盟的條款讓諸侯們淪為"高級囚徒"。土地評估標準的統一化,則讓稅收如涓涓細流彙入幕府金庫,初期700萬石的年收入撐起了整個統治機器。

社會階層的固化更是神來之筆。士農工商的四民製度如同混凝土般凝固了社會流動,天皇被供奉在京都的深宮中成為活體圖騰,《禁中並公家諸法度》則確保朝廷永遠隻是幕府的提線木偶。

總之,曆史上通過分封製衡、法律約束、經濟控製三管齊下,確保德川家族絕對權威,實現日本近260年穩定。然而,這種統治的前提是日本必須保持封閉狀態。不幸的是,今天薩摩藩在琉球戰役中遭遇慘敗,背負了巨額的債務,現在是“窮凶極惡”。強大的外力作用下,幕府統治這個脆弱的雞蛋殼上出現了一絲裂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寬永四年1627年),薩摩藩與飫肥藩之間就牛之峠的領地歸屬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端。雙方均堅持自己的領土主張,互不相讓,導致爭執持續多年。最終,在幕府巡檢使的裁決下,由於薩摩藩曾是倒幕西軍的一部,牛之峠被判定歸於飫肥藩所有。薩摩藩因此不得不放棄對牛之峠周邊地區的領土要求。然而,在牛之峠東北部的北河內地區領地歸屬問題上,薩摩藩依然持有異議。

自鐮倉時代起,伊東氏便掌握了日向國的飫肥地區。進入戰國時代,麵對島津氏的侵襲,伊東氏戰敗並被迫離開故土。隨著豐臣秀吉發起的九州征伐,伊東佑兵作為向導加入豐臣軍,並在戰役中建立了功勳。天正十六年1588年),他贏得了豐臣秀吉的青睞,被允許回歸舊領地飫肥,並獲得了3萬6000石的封地,從而實現了家族的長久願望。慶長五年1600年),關原之戰爆發,伊東佑慶帶領軍隊加入了東軍。戰後,伊東氏的領地得到了確認,從而建立了飫肥藩。但在薩摩藩島津家眼中,飫肥藩無疑是自己領土的一部分。

崇禎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李勇與鄭芝龍在海上忙著分地盤的時候,這天在牛之峠出現了神奇的一幕,當地飫肥藩上千的居民一夜之間神奇的都不見了,人都沒了,薩摩藩也就自然而然的奪回這塊爭執了三年的土地。

麵對如此奇異的事件,作為藩主的伊東佑慶無疑將矛頭指向了薩摩藩,迅速集結了500名士兵,對薩摩藩的勢力進行了驅逐。當這500名武士踏入北河內地區時,他們遭遇了伏擊,島津貴儔則率領著1000名武士嚴陣以待,殖民軍太湖營藏匿於山間。伊東佑慶踏入伏擊圈,島津貴儔一聲令下,日本鐵炮與金山火銃的齊射聲震耳欲聾,伊東佑慶的部隊損失慘重,百餘人倒下。島津家的武士隨即發起衝鋒,僅用不到一刻鐘的時間,便使伊東佑慶的軍隊潰不成軍。伊東佑慶僅帶著不足200人逃回了飫肥城。太湖營雖發揮“打醬油”作用,但其存在對島津家而言意義重大,這是與大明天朝共同作戰。有了金山軍隊,島津家便有了精神支柱,日本人的特性之一,凡是被打服的,特彆是暴打,就會絕對無條件“順從”。

這種事是如何發生的呢?讓我們追溯到崇禎三年四月初九。當時,為了落地李勇想發日本“國難財”的設想,就必須讓日本打起來,隻有內戰中,金山可以扇陰風搗鬼火,上下其手,大賺軍火生意的錢。湯克嚴指派湯正小七)全權負責此事,新佑衛門全力協助執行這一計劃。四月底,兩人開始分彆展開行動:新佑衛門接觸肥前藩的鍋島勝茂家主和長州藩的毛利秀就,以期銷售軍火並暗中煽動倒幕運動。與此同時,湯正則手持欠條,前往島津忠恒處“催債”。

喜歡水煮大明請大家收藏:()水煮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網遊:開局無限藍,我成神級法師 穿書成女配:隻為泡男二 陶家傳 轉職神廚,隨身斬仙飛刀很合理吧? 重生之我在樹人傳小說 最後一個武林 在線鑒寵,大哥這狗認為在訓你啊 死神也有KPI 超級神武道 求生在末日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