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動了奶酪_水煮大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水煮大明 > 第168章 動了奶酪

第168章 動了奶酪(1 / 1)

讓我們把鏡頭拉到明朝末年的紫禁城——這裡正在上演一部大型宮鬥劇《誰才是真·清流》。主角東林黨閃亮登場時,活脫脫像是從《武林外傳》片場穿越來的"同福書院"畢業生:個個自稱"清流",張口閉口"天下蒼生",結果把朝廷搞成了大型翻車現場。天啟年間,東林黨人以為自己是"滅霸手套",結果被魏忠賢這個"紫薯精"按在地上摩擦。楊漣、左光鬥這些"鍵盤俠鼻祖"被拉去錦衣衛喝茶字麵意思),活生生演了一出《監獄風雲之東林書院版》。這時候的東林黨,像極了被班主任當眾批評的學霸——表麵硬氣:"我這是為天地立心!"背地裡偷偷抹淚:"我的鐵飯碗啊..."

等崇禎上位,東林黨以為終於能上演《人民的名義》續集。結果發現新老板玩的是"職場pua":先讓你們回辦公室內閣),再偷偷給袁崇煥遞小紙條:"等會給我演場戲。"等到錢龍錫被當替罪羊時,這群"清流"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才是《甄嬛傳》裡的安陵容!

後世給東林黨蓋棺定論時,他們簡直能表演個"影帝級"哭戲:"冤枉啊!我們明明..."但翻開史書全是實錘:把官員考核玩成"拚爹遊戲"科舉舞弊專業戶),黨爭技能點滿級寧可朝廷亡,不可我黨輸),國庫空虛?沒事!我們繼續給遼東將士發"空頭支票"

最騷的操作是:他們一邊罵著"閹黨誤國",一邊把國家搞得比魏忠賢時期還慘。就像現在某些網紅餐廳——裝修時吹得天花亂墜,結果顧客吃完集體拉肚子,最後發現後廚連健康證都沒有。【現代啟示錄】當代職場人看完東林黨興衰史,應該頓悟三個道理:一是領導畫的大餅要擦亮眼睛看;二是同事互撕時記得保存證據;三是彆把"道德製高點"當免死金牌。

所以啊,曆史從來都是輪回的。當年東林黨人要是活在今天,估計個個都是微博熱搜常客——畢竟把國家玩脫線的本事,放到現在絕對能混成頂流大v!

錢謙益與東林書院的緣分,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他的故鄉常熟與東林黨創始人顧憲成的無錫相距不遠,而東林黨的早期骨乾楊漣,還曾在他老家擔任過知縣。可以說,錢謙益從小就浸泡在東林黨的思想氛圍裡,還沒踏入官場,就已經在精神上“入黨”了。等到他正式步入仕途,加入東林黨簡直就像“回娘家”一樣自然。

隨著官位漸穩,錢謙益在東林黨內如魚得水。東林黨人個個自詡“清流”,講究“文鬥”而非“武鬥”,動不動就寫奏疏、辯道理,這種“君子之爭”的風格簡直是為錢謙益這樣的文人量身定製。他在黨內的聲望也水漲船高,很快成為核心人物之一,儼然一副“東林話事人”的派頭。

然而,理想主義者的結局往往不太美好。崇禎二年1629年),溫體仁一紙奏疏,把錢謙益的老底掀了個底朝天——原來在天啟元年,他擔任浙江鄉試主考官時,曾被人舉報“關節操作”,讓本家考生錢千秋“走後門”中舉。雖然當時已經處理過錢千秋充軍,錢謙益罰俸三個月),但溫體仁這次舊事重提,還給錢謙益扣了個“蓋世神奸”的帽子,直接把崇禎皇帝整破防了。

要知道,崇禎最恨的就是“奸臣”,畢竟他哥天啟皇帝就是被魏忠賢這樣的“奸臣”坑慘的。現在有人舉報錢謙益是“神奸”,崇禎哪能忍?當即下詔革職,讓他滾回老家常熟養老。

錢謙益的政治生涯,就這樣從巔峰跌落穀底。曾經的東林黨核心人物,如今成了“奸臣”的代名詞,堪稱“文人從政”的經典翻車案例。

張溥,這位明末最耀眼的青年才俊,集才華、勤勉、誌向與悲憫於一身,堪稱那個時代的精神標杆。他與張采於崇禎二年1629年)在吳江創立的複社,如一聲驚雷劈開沉悶的文壇,瞬間掀起了一場席卷全國的文人風暴。

複社的崛起,不僅在於其驚人的規模——短短數年便彙聚數千名士子,更在於其精英密度之高。這裡不僅是科舉培訓班,更是學術沙龍、政治俱樂部,甚至某種意義上的“文人聯合國”。顧炎武、黃宗羲等後來名震天下的學者,都曾在此激揚文字;而複社成員在崇禎年間的科舉考場更是所向披靡,進士及第者不計其數,狀元、榜眼亦不乏其人。

複社的口號是“複興古學”,但他們的野心遠不止於八股文。他們借研習經典之名,行批判時弊之實,把科舉考場變成輿論戰場,把詩文唱和變成政治串聯。他們抨擊閹黨餘孽,諷刺貪官汙吏,甚至直接上書皇帝,儼然成了大明王朝的“在野紀委”。一時間,複社的名號讓貪官膽寒,讓百姓振奮,儼然成了黑暗時代裡最亮的一束光。

然而,理想主義者的結局往往悲壯。複社的崛起加速了士大夫階層的覺醒,卻也耗儘了明朝最後的元氣。他們挑戰權貴,卻無力改變腐朽的製度;他們喚醒民意,卻找不到救國的良方。當李自成的鐵騎攻破北京時,複社的精英們或殉國、或投降、或隱遁,曾經轟轟烈烈的文社,最終化作大明王朝的最後一曲挽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溥和他的複社,是大明最後的“士大夫精神高地”。他們沒能挽救王朝的命運,卻為華夏文明留下了最後一抹璀璨的光輝。

崇禎年間的北京城,前門外大柵欄一帶堪稱"娛樂圈天花板"——尤其是那片被坊間戲稱為"八大胡同"的銷金窟。這地方可不是字麵意義的八條胡同,而是泛指一片燈紅酒綠的街區,其中百順胡同、胭脂胡同、韓家潭、陝西巷、石頭胡同等,都是當時名流們最愛打卡的"高端局"舉辦地。

這裡的妓院可不是普通"快餐店",而是提供"沉浸式服務"的頂級會所,妓女們個個身懷絕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陪客人吃茶、宴飲、撫琴彈唱,堪稱"古代版ktv+藝術沙龍";酒樓、澡堂、藥店、書茶館甚至鴉片館一應俱全,堪稱"一條龍服務"的古代cbd。

今日,錢謙益和張溥為慶祝李勇被彈劾,包場胭脂胡同的小月樓準備嗨皮。他倆萬萬沒想到,這場"慶功宴"早已被金山商會盯上——

金山推廣高端酒和玻璃製品,在八大胡同搞"提成製促銷",小廝、妓女全是"編外特工"。隻要有人在酒桌上提金山產品,當晚就能拿提成;更絕的是,這些"職場內鬼"連客人談天的內容都一字不漏地彙報給金山特務頭子。

於是,當錢謙益們舉杯暢飲時,他們的"彈劾計劃"早已被金山商會整理成加密報告,連他們在廁所吐槽的話都被寫成了ppt——這哪是青樓?分明是古代版商業情報站!

崇禎元年那場鬆江商會品酒會,堪稱張溥與李勇的"第一次結梁子"。兩人一見麵就火花四濺——張溥覺得這軍戶出身的李勇渾身透著暴發戶氣質,李勇則嫌棄張溥這幫文青隻會耍嘴皮子。雖然表麵上客套寒暄,但酒會結束後,張溥發現自己幾個鐵杆兄弟全被李勇"拐跑"了,氣得當場摔碎了一隻青花瓷杯。

李勇用"高端酒會+為人民服務"成功挖走陳子龍、方以智等複社骨乾。後來,同誌會不僅吸收熱血青年,還搞出"實乾興邦"人設,把複社襯托得像"隻會誇誇其談的鍵盤俠"。夏允彝、徐孚遠等重量級人物陸續跳槽,同誌會甚至給複社起了"空炮黨狂吠犬"的綽號——這波操作直接把張溥氣到吐血。

錢謙益作為大地主代表,本與李勇無冤無仇,卻被同誌會的"減租倡議"整破防了:"我們東林黨人哪個不是靠收租致富?讓他們減租?這不是砸飯碗嗎?"更糟心的是,朝廷連稅都收不上來,同誌會卻煽動佃農鬨事,錢謙益隻能在私人沙龍裡罵街:"等老子查清楚這幫"同誌"的底細,看東林黨怎麼收拾他們!"

張溥與錢謙益在茶樓密謀時,桌上的碧螺春都涼透了。兩人一拍即合:"這李勇必須死!"雖然李勇此時隻是個"衛所都指揮僉事"相當於正團級軍官),但架不住東林黨人脈廣啊——隨便找幾個言官彈劾,分分鐘讓他卷鋪蓋滾蛋。

這兩天,兩人想起李勇要被查辦,就開心得不要不要的,今天再相聚一起,就想再商量一下,還有什麼罪狀?還有什麼關係?再補補刀,要下就下死手。鬥爭經驗上,錢謙益僅次於溫體仁這個“懂王”。

但是在晚上的時候,他倆一起悲催了,一群黑衣大漢把他們,送上一艘停泊在通州的快船,據說到天津換海船,去什麼濟州島?該船還要順路去接原上海縣資深地主盧守仁。

陳子龍和陳飛現在聯係不上李勇,但根據對李勇的一向風格了解,他肯定不會同意與錢謙益和張溥召開辯論大會,論口才,李勇估計不是任何一個人的對手。而且他總是說,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產生問題的人。

不管怎樣,先弄走,總歸是對的,現在股市上還流行一句話“止損”。處理好這兩人時,在山西錢莊範掌櫃那裡的情況,已經變得精彩起來。

喜歡水煮大明請大家收藏:()水煮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網遊:開局無限藍,我成神級法師 穿書成女配:隻為泡男二 陶家傳 轉職神廚,隨身斬仙飛刀很合理吧? 重生之我在樹人傳小說 最後一個武林 在線鑒寵,大哥這狗認為在訓你啊 死神也有KPI 超級神武道 求生在末日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