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5年,阮淦被莫朝降將楊執一毒殺,這一事件成為越南曆史的重要轉折點。阮淦的女婿鄭檢迅速接管禦林軍,並以此為根基逐步架空後黎朝皇室,獨攬朝政大權。然而,鄭檢對阮淦的兩個兒子——阮汪與阮潢——極為忌憚。阮汪最終被迫害致死,而阮潢則因才能出眾,更讓鄭檢如芒在背。為求自保,阮潢不得不稱病隱退,以消除鄭檢的猜疑。
1570年,鄭檢去世,其子鄭檜、鄭鬆兄弟爆發內訌。最終,次子鄭鬆勝出,鄭檜被迫投奔莫朝。鄭鬆雖成功鞏固權力,但莫朝殘餘勢力仍在北方頑抗。直到1592年,鄭鬆終於攻滅莫朝,統一北方。然而,阮潢在南方經營多年,已形成事實上的割據勢力。鄭鬆對阮氏的獨立傾向極為不滿,甚至一度扣留前來助戰的阮潢,試圖壓製其勢力。
1600年,年過六旬的阮潢抓住機會,避過鄭氏耳目,成功返回廣南,正式建立割據政權。1623年,鄭鬆逝世,其子鄭梉繼位後,要求阮氏稱臣納貢,卻遭到拒絕。矛盾徹底激化,1627年,鄭氏發動南征,雙方爆發首次大規模衝突。戰爭持續四個月,最終以不分勝負告終,越南從此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麵。
令人驚訝的是,雙方的分界線恰好位於廣平省的江上,與後來的北緯十七度線幾乎重合——這正是20世紀越南南北分裂的邊界。此時,北方鄭主已完全掌控黎朝中央政權,六部形同虛設,鄭氏府內的“六番”實際行使行政職能。鄭王甚至淩駕於皇帝之上,在禦座左側與黎帝並排而坐,連入朝趨拜、上奏具名等禮節也一並豁免,儼然成為越南的實際統治者。
鄭主鄭梉掌控的兵力不過十萬之眾,其軍事部署呈現出鮮明的"南攻北守"格局。
南方戰線清化乂安河靜)是絕對重心,集結了五萬常備屯田軍。這些精銳部隊不僅是進攻阮主的前沿陣地,更是維係鄭氏北方統治的根本。
核心區升龍周邊駐守兩萬精銳禁軍,拱衛權力中樞,確保鄭氏對中央政權的絕對控製。
北方邊境高平宣光)僅部署數千至萬餘地方軍和土司武裝,主要防禦莫氏殘餘勢力與明朝可能的乾涉。
西部邊境更是象征性駐軍,維持基本統治而已。
這一部署清晰體現了鄭梉"先南後北"的戰略意圖。然而,鄭軍在南方攻堅能力不足、水師力量薄弱的短板,使其始終難以突破阮主精心構築的防線。
崇禎四年四月初九,升龍城皇宮,鄭王鄭梉與黎帝黎維祺並肩而坐,兵部尚書阮惟時和都督黎時憲正在緊急彙報戰況。
"稟王爺、陛下,廣南軍主力正在瘋狂進攻河靜前線的鄭橋元帥所部!昨日急報,我軍傷亡慘重,已向朝廷申請緊急增援。"阮惟時聲音急促。
"更糟的是,"都督黎時憲接過話頭,"莫朝莫光祖莫敬寬親率一萬精兵,於前日從高平出擊,擊敗黃廷愛土司部,攻克北乾省,正南下直撲諒山!鄭槰將軍雖率部死守,但兵力懸殊,亟待援軍!"
"豈止如此!"阮惟時麵色凝重,"宣光武氏武公悳突然反水,出動一萬大軍突襲端雄,如今已威逼河內!我軍腹背受敵,形勢岌岌可危!"
殿內氣氛頓時凝固。鄭梉眉頭緊鎖,黎帝則麵色慘白。三路夾擊之下,鄭氏政權正麵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突然有士兵急跑上殿,“急報!海防我水師全軍覆滅,明國、廣南和占城聯軍正向升龍城而來!”
鄭梉聽聞明軍與阮主聯手來襲,頓時如遭雷擊。他攥緊拳頭,額頭青筋暴起——自己才是大明正統冊封的"安南都統使",阮潢之子阮福源分明是個背主求榮的"二五仔"!可如今明軍竟與叛軍勾結,這幫北方佬怕不是來路不正......
但老辣如他,此刻已無暇計較這些。鄭梉猛拍龍案,厲聲喝道:"傳令!"
"第一,全軍固守升龍,依托城牆消耗敵軍銳氣。拖到五月雨季,讓瘟疫替我們收拾這些北方蠻子!"
"第二,即刻發急報至清化、乂安,調集兩萬精銳星夜馳援!"
"第三,鑿沉所有商船阻塞紅河主航道,逼迫敵艦分兵清障。再派火船趁夜襲擊,燒他個片甲不留!"
"第四,命各州縣張貼公告——"明朝背棄盟約""阮氏勾結外敵",務必激起百姓同仇敵愾之心!"
老謀深算的鄭梉眼中閃過狠厲光芒。就算明軍有阮主相助,他也定要讓這群侵略者葬身在這片瘴癘之地!
崇禎四年四月初九,紅河入海口晨霧未散,海麵上已炮聲震天。明國與阮主的聯合艦隊列陣如雁,數十艘輕型戰船一字排開,黑洞洞的炮口指向遠方。對麵的安南水師密密麻麻,近五百艘小船如蝗蟲般湧來,卻連火炮的影子都不見。
"開火!"轟隆——!
聯軍第一輪齊射便掀翻了十餘艘敵船。安南水師的木船在猛烈的炮火下脆弱如紙,火焰與濃煙在海麵上蔓延。他們試圖靠近肉搏,可聯軍的戰船靈活轉向,始終保持著致命的射程。
"他們沒炮!全是些破木筏!"周殼冷笑著。
阮主水師的戰船趁勢衝鋒,火箭與火罐傾瀉而下,安南船隊頓時陷入火海。殘存的敵艦四散奔逃,卻被聯軍死死咬住,一直追殺到海防港。
港內,最後的抵抗也被粉碎。殘骸、屍體與燃燒的木板漂浮在海麵,鮮血染紅了紅河的入海口。這場海戰,從開始到結束,不過一個時辰。
潮水初漲,阮主水師的百餘艘中小戰船逼近海防港。船舷兩側,千名精銳水兵手持長刀、弓箭,嚴陣以待。隨著一聲號炮,登陸艇如離弦之箭劃破水麵,向灘頭衝去。
"殺!"
呐喊聲震天,第一波登陸部隊踩著淺灘衝上岸邊。守港的安南士兵倉促應戰,但阮軍訓練有素,盾牌手在前掩護,長矛手緊隨其後,火槍手則在後不斷開火壓製敵人。刀光劍影間,安南守軍很快潰不成軍,殘兵敗將四散奔逃。
與此同時,後續部隊源源不斷登陸,迅速向港口要塞推進。火炮架設完畢,轟擊城牆;工兵架起雲梯,攀登防禦工事。不到半個時辰,海防港的防禦便土崩瓦解。
當明國的大旗插上港口哨塔時,殘餘的安南守軍已逃往內陸。海防港陷落,聯軍如利刃般插入鄭氏腹地,為接下來的全麵進攻打開了門戶。
喜歡水煮大明請大家收藏:()水煮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