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五年的盛夏,黃河決堤的驚濤駭浪徹底打亂了金山鎮在襄陽的既定棋局。當李勇仍在四川遊山玩水時,李標已如同一頭蟄伏的猛虎,在豫陝邊境悄然展開淩厲攻勢。
武關位於今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東武關河的北岸,是古代關中的重要門戶之一,與函穀關、蕭關、大散關並稱為“秦之四塞”。它扼守著從南陽盆地進入關中的交通要道,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戰略價值。"追剿北逃勳陽起義軍!"206師1旅手持軍令。乘守軍不備,一個突襲,以武關守軍勾結反賊為名,將洪承疇苦心經營的武關防線守軍2000人繳械。
彼時洪承疇正深陷山西呂梁山脈的崇山峻嶺,與高迎祥、張獻忠的殘部捉迷藏般周旋,聞訊後隻得捏著鼻子吞下這記悶虧——畢竟比起武關的局部得失,追捕流寇才是當務之急。
但李標的野心遠不止於此。他盯上了伏牛山這片戰略要地,以"剿滅勳陽起義軍餘孽"為由,師長王鐵柱親率206師第2旅強占南召縣。一時間,豫西山區戰雲密布,金山鎮的旗幟插遍了伏牛山麓的各個隘口。"不滅伏牛山反賊,誓不撤軍!"這句擲地有聲的誓言,沒有震懾到流竄的起義軍,卻讓南陽府的官員們看到了"免費打手"的價值。
南陽知府是個明白人。眼見李標在伏牛山紮下根來,不僅擋住了農民軍南下的腳步,還主動放出風聲要肅清周邊匪患,當即拍板送上軍糧三千石、白銀萬兩。"王將軍乃我南陽屏障!"他在歡迎宴上舉杯相邀,席間更是將王鐵柱奉為上賓。一時間,南陽府與駐軍竟呈現出"軍民和諧共處"的罕見景象——百姓們不再流離失所,商販重新開張,連山間的土匪都收斂了行跡。
崇禎五年六月二十一日,李勇在襄陽府衙的沙盤前聽李標彙報時,指尖輕輕敲擊著青銅虎符。他望著地圖上武關至南召的紅色標記,嘴角泛起一絲滿意的弧度:"標子啊,乾得漂亮!倒是會借勢而為。"李標看似魯莽的舉動,實則暗合了金山鎮的戰略布局——既削弱了洪承疇在豫陝邊境的影響力,又在南陽府建立了義軍的秘密補給基地。
但喜悅之餘,李勇的目光又落在另一處密報上:黃河決堤導致豫皖蘇三省災民逾百萬,流民如潮水般湧向襄陽、山東等地。"若被起義軍利用......"他揉了揉太陽穴,眼前浮現出難民餓殍遍野的慘狀,這是李勇不願看到的。這些流民若淪為流寇,不僅會加劇中原戰亂,而且會死更多的人,李勇更不能接受,老子的南洋和美洲缺得人海了去,大好的良民,可不能白白耗損了。
"傳令李標!"李勇猛地拍案而起,"定向災民招募三萬人!"他手指在地圖上劃出三個坐標,"以襄陽府和勳陽府為基地,成立三個師預備役民兵,正式編製年底再說!"吳承誌聞訊趕來時,正撞見李勇伏在案上勾畫兵力部署圖:"反正明年咱們要拿下陝西、甘肅,這些新兵就是先鋒!"
"可裝備短缺......"吳承誌皺眉,"將領和旗官......"
"無妨!"李勇抬起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讓103師與新兵混編成4個師,先搞三個月的新兵訓練!武器不急,慢慢補上,西部沒有大仗打"他拿起毛筆在紙上疾書,"再抽調203師、206師的精銳軍官過來,用半年時間打造出能守能戰的隊伍!"
王鐵柱接到命令後,立即在伏牛山腳下的營地展開行動。他命人搭建粥棚、開設醫館,以"參軍者每日有糧、傷者有醫"為號召,迅速吸引了大批災民。短短半月,三萬人的隊伍快速招滿。
"王大人高明!"南陽知府望著訓練場上整齊列隊的預備役新兵,對前來視察的王鐵柱讚歎道,"這些流民若得妥善安置,不僅能保境安民,更能成為我大明的勁旅!"
王鐵柱哈哈大笑:"借大人吉言!待來年開春,咱這新軍就能跟著大軍殺回陝西,奪回那片丟失的縣城!"他望向山西的方向,那裡的起義軍殘部仍在山中遊擊中。
崇禎五年六月二十二日的襄陽府衙內,李勇指尖摩挲著一份泛黃的密報,案頭擺著五名臥底從義軍內部帶回的情報崇禎四年,李勇派了臥底到四支義軍,高義、高軍、李勝、李利、張全、張部、羅歸、羅金八人,其中高義、高軍和羅金三人在與官軍作戰中,已經戰死)。經過近月餘的縝密梳理,陝西、山西兩省的農民起義態勢與官軍剿匪動態,已如一幅烽火連天的畫卷徐徐展開。
崇禎元年,陝西的農民起義如星火燎原,但起義軍很快意識到:僅在一地起事,猶如孤木難支。他們的目光越過黃河,投向了鄰省山西——這個決定,竟意外得到了明末官員的"神助攻"。當災民流離失所時,山西地方官府竟下令"不賣糧、不賑災",硬生生將災民逼成了起義軍的生力軍。"每讀至此,便知大明氣數已儘。"李勇放下密報,冷笑一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自崇禎三年起,起義軍如潮水般湧入山西。王嘉胤部先克蒲縣、控河曲,一舉拿下黃河渡口;崇禎四年五月,其部進抵沁水、陽城一帶,卻因叛徒張立位曹文詔軍士,王嘉胤小舅子)詐降,導致一代梟雄命喪黃泉。起義軍雖一時大亂,卻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餘部彙聚成流,號稱二十萬之眾,"八大王闖將滿天星"等名號響徹晉陝。
"洪承疇,才是真正的狠角色。"李勇目光落在密報中關於三邊總督的記載上。這位以嚴酷著稱的將領,自崇禎三年起便對農民軍展開圍剿,陝西總兵王承恩、甘肅總兵楊嘉謨等部勤王兵先後調回助戰。但農民軍如流雲般飄忽不定,崇禎四年七月,點燈子趙勝在晉西石樓縣遭官軍夜襲身亡,可其餘部反而如星火燎原,遍地開花。
山西官員麵對起義軍的洶湧攻勢,可謂欲哭無淚。本以為起義局限於陝西,自己隻需隔岸觀火,誰知災民過境,起義之火竟燒至家門口。更棘手的是,山西境內竟有三個藩王盤踞,階級對立尖銳,農民軍所到之處,百姓爭相投靠。"朝廷的告狀折子堆滿案頭,卻無半點實質。"李勇搖頭輕歎。
朝廷為應對危機,任命宣大總督張宗衡駐平陽,統率白安、虎大威等八千精兵,負責晉南、晉東南四十一州縣;山西巡撫許鼎臣駐汾州,統領張應昌、苟伏威等七千兵馬,鎮壓晉中義軍。看似兵力雄厚,卻因防區遼闊顧此失彼。"八千對四十一州縣,七千對晉中,無異於杯水車薪。"李勇指著密報上的兵力部署圖,指尖劃過一道道紅色標記。
喜歡水煮大明請大家收藏:()水煮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