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義珍把手機從耳邊拿開,屏幕還亮著,通話記錄裡張海洋的名字停在最上麵。他沒等回音,直接撥通王大陸的號碼。
“今天下午三點,縣委會議室,開vcd廠股權分配會。通知所有投資方代表,一個都不能少。”
王大陸在那邊應了聲是。丁義珍又補了一句:“把周叔請來,坐我旁邊。”
電話掛斷,他拉開抽屜,取出一份裝訂好的文件,封麵上印著“vcd廠股東結構及合規審查報告”幾個黑體字。這是鐘小艾和周叔熬了兩個通宵整出來的,連惠龍集團三年前在江南省那筆“技術不達標”回購案都扒了出來,合同條款一條條標紅,看得人牙根發酸。
他翻到最後一頁,趙小惠簽字的那份投資意向書複印件夾在中間。筆跡娟秀,簽名流暢,像是隨時準備握手言歡的模樣。可丁義珍知道,這種人最擅長的不是簽字,是簽字之後的事。
下午兩點五十分,縣委小會議室已經坐滿了人。
王大陸坐在丁義珍左手邊,麵前擺著錄音筆和筆記本。周叔穿著深灰色夾克,頭發梳得一絲不苟,手裡捏著計算器,眼神掃過在場每一個人,像在估價。
趙小惠來了,還是那身米白色風衣,坐在惠龍集團代表席上,笑容溫婉。她旁邊是個戴眼鏡的男助理,正低頭翻文件。
高啟強坐在另一側,穿著洗得發白的工裝夾克,袖口還沾著點水泥灰——剛從青山鎮工地趕過來。他衝丁義珍點了點頭,沒說話。
會議準時開始。
丁義珍開門見山:“今天這會,不談感情,不講背景,隻按三條規矩走——第一,所有出資必須實打實到賬;第二,技術入股有評估,不許虛報;第三,誰想進董事會,得先簽《陽光協議》。”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全場:“誰不同意,現在可以走。走了也不難看,咱們合作講究自願。”
沒人動。
丁義珍點點頭,翻開文件:“下麵公布最終持股比例。”
他一條條念下去。
縣政府持股38,保持控股地位;青山集團持股15,強盛集團持股8,兩家合計23,為最大民間股東群體;其餘本地配套企業合計持股6;惠龍集團,16。
話音剛落,宣傳部長孫立軍就開口了:“丁書記,趙家這筆錢來得太快,占股又高,是不是……有點不合適?”
財政局長也接上:“我們縣屬資產本就不多,再稀釋下去,以後重大項目說話都沒分量。”
丁義珍沒急著回應,而是把手中的報告推到會議桌中央:“這是惠龍集團的資金來源審查報告,由周叔帶隊,聯合第三方審計機構完成。兩千萬投資,全部來自合法經營收入,無關聯輸送,無隱蔽代持。”
他抬頭看著孫立軍:“你要的交易記錄、銀行流水、完稅證明,都在裡麵。可以現在看。”
孫立軍愣了下,沒接話。
丁義珍繼續:“我知道大家擔心什麼。怕資本坐大,怕背後有人撐腰,怕項目最後變成某些人的提款機。我明確說一句——這種事,在金山,不可能發生。”
他站起身,宣布三項鐵則:
“第一,所有股東簽署《陽光協議》,重大決策必須向縣委報備,包括增資、轉讓、關聯交易;第二,技術股鎖定五年,期內不得轉讓、質押,防止資本短期套利;第三,成立聯合監督小組,王大陸任組長,高啟強,鐘小艾列席,每月審計資金流向,每季度向縣委彙報。”
會議室安靜了幾秒。
趙小惠輕輕鼓了兩下掌:“丁書記這套製度,比不少上市公司還嚴。我們惠龍,願意遵守。”
丁義珍看了她一眼:“歡迎。”
高啟強這時開口:“丁書記,我有個問題——我們青山集團這次投的是廠房和設備,但後續研發團隊也是我們出的,這部分算不算技術股?”
丁義珍盯著他:“你意思是,想追加估值?”
“不是追加,是補評。”高啟強語氣平穩,“研發團隊是我們從青山鎮技校挑的,工資我們發,培訓我們出錢,成果當然也算我們的一部分。”
丁義珍沒立刻答,而是轉向周叔:“周叔,當初評估有沒有包含這部分?”
周叔翻了下資料:“包含。研發團隊人力成本已計入運營支出,成果歸屬公司,不單獨折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