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海的發展靠的是項目落地、企業賺錢、百姓增收,不是靠誰放幾句話就動搖的。”他站起來,走到投影前,“我公布三件事:第一,安置房一期下月交付,二期年底前封頂;第二,城市主乾管網升級工程已立項,投資十二億,三個月內開工;第三,成立‘市民監督團’,從今天報名的代表裡選十位,全程參與重點項目驗收。”
他頓了頓:“有人說政府隻顧大項目,不管小百姓。那我問一句——哪個大項目,不是為了讓更多小家庭住上新房、喝上淨水、孩子上學近一點?”
一位社區書記舉手:“可還有人私下串聯,說隻要鬨一鬨,補償就能翻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那是拿自己的前途去賭彆人的承諾。”丁義珍聲音沉下來,“我可以明說——誰煽動違法聚集,誰就是在破壞京海的穩定。我們歡迎提意見,但絕不允許有人把民意當工具。”
會後,幾位代表主動留下,商量怎麼在各自社區組織政策宣講會。一位退休教師說:“我晚上就在小區廣場擺張桌子,拿喇叭講,誰愛聽誰來。”
丁義珍笑了:“您要是忙不過來,我給您配個擴音器。”
傍晚六點,他回到臨時指揮中心。牆上大屏顯示各片區民情反饋數據:今日設立意見站十七個,接待群眾四百餘人次,現場解決問題五十三件,限時督辦八十九項。
秘書進來彙報:“陽光街道王桂蘭的補償款已完成審批,預計今晚到賬。另外,三家媒體約了明天采訪您,想報道‘乾部下基層’這件事。”
丁義珍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陽穴:“不接受采訪。”
“那……總得發個通稿吧?”
“不用。”他睜開眼,“群眾看到我們做事,比我們說自己做了事強一萬倍。”
他拿起桌上的彙總表,翻到一頁寫著“李文博近期接觸人員清單”,目光停在“市政信息中心宣傳科科長張偉”這一欄。
正要開口,手機響了。是安欣。
“李響查到了,張偉上周和李文博一起在城南一家茶樓出現過,監控拍到他們進了包間,待了四十分鐘。”
丁義珍盯著屏幕上的時間軸,輕輕敲了兩下桌麵。
“繼續盯。”他說,“彆打草驚蛇。”
他掛了電話,站起身走到窗邊。天已經黑了,街燈亮成一片。遠處某個小區廣場上,隱約傳來擴音器的聲音,像是有人在講話。
他看了一會兒,轉身對秘書說:“明天上午,我去東湖新區。”
“那邊……最近有點動靜,有人說要組織聯名信。”
“那就去聽聽。”丁義珍拿起外套,“群眾願意說話,說明還有信任。怕的不是提意見,怕的是連話都不願跟你說了。”
他走出辦公室,走廊燈光平穩。值班員抬頭問要不要派車。
“不用。”他說,“我走過去。”
夜風吹在臉上,他摸出手機,又看了一眼安欣發來的信息截圖。那個茶樓的名字叫“清心居”,位置在城南老街,離市政大院步行不到十分鐘。
他把手機放回口袋,腳步沒停。
前方路口,一輛電動車緩緩停下,騎手摘下頭盔,抬頭望了望政府大樓的方向。
喜歡4合院之成為武術宗師請大家收藏:()4合院之成為武術宗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