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點50分,馬特貝今天早上是被臥室窗外的雀兒喊醒的,這天沒亮的就叫的歡,馬特貝才想起來,確實有幾天沒投喂了,爬起來在衝涼房潦草衝了把涼水臉,回到書房這天就神奇的亮了。
“天亮總是在那麼一瞬間。”
四月末的早上,春風還帶著料峭,灌入書房,馬特貝打了個寒顫,縮了縮脖子繼續坐在電腦前麵工作。
昨晚北汽紅穀的公告終於躍上官網首頁——2024年營收130億,他調出去年中報對比,28億的上半年營收與下半年102億的陡峭上揚形成鮮明折線,指尖劃過"境外收入39億歸零"的批注,茶杯在實木桌麵上磕出輕響。
最近這五年,國產新能源車企的虧損可能真的不少吧?北汽藍穀可能也隻是其中一員。
但如果北汽不把這個旗幟豎起來,華為又怎麼會在三大國企汽車集團北汽、一汽和上汽)裡偏選北汽作為突破30萬以上轎車市場的主力?
廚房包子蒸好的提示音響起,昨夜反複研讀的財報數據在腦海裡漸漸清晰:去年中報與年報始終徘徊的14毛利率像道猙獰的傷口,印證著餘總那句"賣一台虧一台"的行業共識。但一季度7.51的回暖曲線讓他食指無意識地叩擊著瓷磚台麵——享界s9增程版的上市日期恰好標在台曆四月,極狐展廳周末客流數據他上周剛看過,那個持續攀升的數字像株頂開凍土的幼苗。
"特斯拉不是懶。"他對著蒸騰的包子冒出一句,手被燙的齜牙咧嘴的卻不敢放開。想起那些十年未改的毛豆車仿佛在訴說另一種生存智慧——在動輒上百億的研發黑洞前,連行業霸主都不得不小心錨定每一次轉向。
而此刻國內車企正上演著新的“西征”,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吉利的浩瀚架構、華為五界係統在晨霧中幻化成金戈鐵馬,恍若兩千年前出塞的大漢鐵騎。
啃完兩個包子,比亞迪最新出口數據突破50萬輛的紅標在鎖屏閃爍。他望向窗外,忽然想起去年比亞迪出海的大船,集裝箱上的"byd"標誌在朝陽裡泛著金屬光澤。——當國內紅海即將化作血海,那些深諳航海圖的掌舵者,早已在羅盤上標記好下一個港口。
把茶杯擱在瀝水架時,水珠正沿著他昨夜熬夜分析的財報複印件邊緣滾落。紙麵上年報數據與行業報告相互印證,勾勒出2025年微妙的時間節點:上半年的毛利率攻堅戰,下半年的出海號角聲,都在預示著陽光燦爛的日子即將到來。
馬特貝走向書房,晨光中浮動的塵埃裡,中國汽車產業的輪廓正從數據報表中漸漸顯影,帶著破繭前的震顫與期待。
“未來全球汽車產業的廣闊市場一定是中國車企的,也屬於每一個中國人。”
感謝我國這些汽車人在過去的1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裡一直孜孜不倦的拚搏,才有了今天我們大家都可以清晰看到的曙光。
華為五界的成型,根本上就是讓汽車產業的“人和”可以達到極致,華為以賽力斯為先鋒,推動國內最強大的四大汽車國企,北汽、上汽、長安和奇瑞,今年要全力接管德係和日係車在高端品牌的國內市場了。
喜歡馬特貝的炒股人生請大家收藏:()馬特貝的炒股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