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7,吃飽喝足的馬特貝在書房卻多少有點困意,“媽的,白睡了。”
這段時間雨下的比較勤,知了的聲音淡了些,池塘裡的蛙聲倒是越來越熱鬨,比較折騰人的還有哪些花腳的蚊子。
他其實今天幾乎可以確認北汽藍穀是穩贏的一局。
為什麼?
因為這次北汽藍穀的局和賽力斯幾乎是類似的。
我們看看北汽藍穀和華為各自的投入就知道,股民都盯著北汽藍穀2024年的69億虧損,卻沒有在意到,華為方麵虧的也一點不少。
大概看看2023年到2024年北汽藍穀和華為各自在享界上的投入,可能就會理解了。
華為與北汽藍穀在享界項目上的投入呈現“技術賦能產能建設市場爆發”的三階段特征,雙方分工明確且投入強度隨項目推進顯著提升。
華為投入:技術研發與市場推廣雙輪驅動——總投入103.12億元)。
2023年——研發投入:華為向享界項目投入4.4億元,主要用於ads3.0高階智駕係統開發占比68)、鴻蒙座艙4.0適配22)及途靈平台底層架構優化10)。
2024年——研發與渠道投入:投入17.82億元,其中技術研發占比降至58如ads3.0城市領航功能迭代),渠道改造與市場推廣占比升至42包括鴻蒙智行門店改造、試駕活動等)。
2025年——市場衝刺投入:投入80.9億元,其中86.6用於增程版享界s9的市場推廣如品牌發布會、廣告投放),13.4用於途靈平台升級及新車型預研。
北汽藍穀投入:產能擴張與產品矩陣構建——總投入195.51億元)。
2023年——平台開發與工廠改造:投入14.57億元,包括be22平台升級用於享界s9純電版)、密雲工廠智能化改造產能5萬輛年)及供應鏈體係優化。
研發聚焦:重點開發享界s9的800v高壓平台、華為巨鯨電池適配及智能座艙硬件集成。
2024年——擴產與渠道建設:投入51.46億元,主要用於:享界超級工廠擴建產能提升至12萬輛年,投入16億元);
獨立銷售渠道建設計劃2024年底建成50家享界專屬門店);三款享界車型的工程開發含增程版預研)。
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同比增長48.5至17.6億元,其中70用於享界項目。
2025年——產能與產品矩陣:投入129.48億元,包括:享界工廠二期擴建產能再增10萬輛年,投入35億元);三款享界車型量產s9增程版、旅行版及b+級suv,投入55.32億元);全球供應鏈體係搭建含海外kd工廠布局)。
戰略重心:聚焦增程技術突破,計劃2025年享界品牌銷量占比提升至60。
馬特貝又開始懵了,再總結一下:
2023年:華為投入4.4億元,聚焦ads係統、鴻蒙座艙研發;北汽藍穀投入14.57億元,用於平台開發與工廠改造。
2024年:華為投入17.82億元,側重渠道改造與市場推廣;北汽藍穀投入51.46億元,擴產並建設獨立渠道。
2025年:華為投入80.9億元,主攻增程版營銷;北汽藍穀投入129.48億元,擴建產能與開發新車型。
雙方投入與享界s9上市節奏高度協同:2023年技術驗證、2024年產能爬坡、2025年市場爆發。這一投入強度為享界衝擊高端市場提供了堅實支撐,預計2025年銷量有望達到68萬輛,成為鴻蒙智行生態的核心增長極。
華為做這個營銷的,相當細致,華為的成功確實也是精打細算雕琢出來的。
馬特貝準備再仔細地研究一下華為在營銷方麵的運作。
華為五界,已經明確的代言人不多,享界倒是兩個車型都有,享界s9純電的代言人是楊冪、而增程版的代言人則是沈騰,
沈騰以“鴻蒙智行品牌體驗官”身份代言享界s9增程版,通過魔性sogan“享界,享界樣,就界樣”和誇張表演,將“步步生花”智慧投影大燈、隔空召喚泊車等黑科技轉化為大眾可感知的趣味體驗。
這些都說明了華為在享界宣傳上的重視,而且用心。
劉亦菲作為智界品牌大使,深度綁定智界r7和s7車型,其“神仙姐姐”形象與品牌“智美雙全”定位高度契合。5的代言人,劉濤的“賢妻良母”標簽與問界“全場景家用suv”定位天然契合,助力車型在家庭用戶市場建立認知。
這次華為在享界的銷售上估計大差不差了,關鍵還是要看產能是否掉鏈子,這也是馬特貝比較擔心的,北汽藍穀在製造端也是沒證明他們的實力的,極狐的產能都被傳出交付問題。
密雲超級工廠的智能化改造於2024年8月完成並投入使用,但增程版是新車型,產能爬坡如果也需要34個月,那基數可能最快也要看5月的經營快報。
汽車工廠從投用到滿產通常需要36個月調試期。密雲超級工廠2024年8月投用,理論上2024年底可達到設計產能,但實際銷量未達預期可能延緩這一進程。
按3月和4月日產量的增加合計是151輛,也就是月新增產量4539輛,全給s9增程版,距離1.2萬輛每月的滿產產能也有一定的距離,所以最新的產能爬坡情況要看5月的經營快報,而且還不一定能分辨出享界和極狐各自的產能增加情況。
北汽藍穀這種數據上的不透明確實也有商業上的需要,對散戶就不太友好。
喜歡馬特貝的炒股人生請大家收藏:()馬特貝的炒股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