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了,今天統計完車企5月份的銷售數據對馬特貝的衝擊還是很大,還能這麼操作?
享界s9在5月最後6天,銷量暴增136,誰知道是什麼原因?
極狐增加了68,零跑增加了57,小鵬和深藍都增加了40+,還有阿維塔增加34,嵐圖也增加了79。
蔚來卻還少了?蔚來是報錯數了麼?
現在看,周銷量還是隻能作為參考,不能全信,北汽藍穀這一個月是白跌了,都跌出便秘了,找誰說理去?
是周銷量的問題麼?周銷量統計一般都是第三方,馬特貝隻能在網上找數據,但實際給出來的數據確實可能和真實數據差異很大,北汽新能源為啥昨天出5月的數據,估計也是準備今天出月度經營報表的時候能先打個預防針,不然,散戶看到會氣冒煙,明天開盤會怎麼走?
月底衝量:汽車行業普遍存在“月末衝刺”如車企為完成kpi、經銷商清庫存),享界s9增程版5月上市)可能在5月底集中交付,疊加地方補貼截止如5月31日某地區新能源補貼到期),刺激訂單集中轉化。
前幾周可能統計小訂意向訂單,未鎖單),最後一周計入大訂支付定金、可轉化為交付),導致數據“暴增”。
大概也是這種情況,反正不是壞事,也許這個數據會對明天的a股有推動了。
下個月在周銷量公布的時候,注意存個心眼就好。
月末衝量、新品效應、政策驅動,這些都會對月末的銷量數據形成衝擊,或出現集中交付等情況。
最後的數據還要等下午北汽藍穀的月度經營數據,不一定會公告,但按現在北汽藍穀新班子的積極性,估計他們也會更加重視股價的走勢。
其實管理層腦子稍微清晰一點也都明白明白,北汽藍穀的股價漲一倍,就是400億的財富增量,能買多少台享界呢?問一下問界的車主,有多少是塞力斯幫他們掙的車款,還有比亞迪,比亞迪更誇張,800億漲到6700億,多少買了比亞迪股票的投資者都可以輕鬆賺一台比亞迪?
坦白講,以前的管理層,腦子都不知道每天想什麼,一個企業,一年虧幾十億的,也好意思坐上那個位置,如果說是行業不好,沒得說,例如現在的光伏、鋰電池,能虧少點都是老板英明,投資者也都會選擇原諒,或者賣掉。
但要遇上北汽藍穀以前的管理團隊,除了賣掉,還真的很難選擇原諒。
為什麼?因為有比亞迪和塞力斯這種成功的例子擺在麵前啊,以後也許還有江淮汽車、新的北汽藍穀,這可能就要散戶自己好好地觀察了。
小米最大的原罪其實是沒在a股上市,如果小米選擇的是a股上市,忠實米粉的數量會更多。
股價波動與業務驅動
上市初期20182020):17港元ipo後破發最低8港元),2019年50億港元回購帶動反彈36港元),2020年配股融資237億港元致股價暴跌8港元),反映市場對“硬件+互聯網”模式及資本運作的分歧。
中期複蘇20212023):137億港元回購疊加造車戰略su7研發),股價回升至59港元漲幅638),aiot生態與汽車敘事成為新增長極。
近期20242025):su7上市推動股價上行,2025年配股融資425億港元用於汽車研發),6月2日股價50.3港元,市值1.31萬億港元,汽車業務首月交付2.1萬輛)成核心估值錨。
這麼好的一家公司,沒讓a股的散戶有一個參與的機會,真的挺可惜的,之前的騰訊也是,華為雖然自己不上市,但多少a股是靠華為的生態讓散戶賺錢的?
尤其是華為的五界,四界都是a股公司,賽力斯已經造富了一批散戶,江淮汽車也不錯,後麵估計看北汽藍穀了,上汽集團屁股怕是有點太大。
散戶一般都不喜歡梨型身材的a股。
喜歡馬特貝的炒股人生請大家收藏:()馬特貝的炒股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