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馬特貝也不再糾結北汽藍穀的走勢,要不是這些不確定性的因素這麼多,可能北汽藍穀的走勢也不至於這麼弱了。
華為極有可能在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3法規生效後,通過享界s9、問界98的ota升級和尊界s800的量產交付,成為首批推出3級自動駕駛車型的技術供應商。
有這個結論就好了,明天再看看華為怎麼通過享界之夜來強化享界在華為五界中的定位,旅行版能上市肯定更好,如果沒上市,目前看市場也沒看出來有什麼預期,大概就這樣了,下半年還得做好心理準備,北汽藍穀可能再次破掉7元,向下尋一個低點才能完成築底。
今天智界獨立的消息也讓馬特貝想了很久,享界會不會也受到影響而獨立?北汽藍穀已經成立了享界事業部,1600多的研發人員,調配了1200人專做享界項目,北汽藍穀其實已經在全力以赴了,主要還是北汽集團確實態度還偏模糊,北汽集團可以更多的投入,但目前還是隻看到北汽藍穀在全力配合華為。
關於享界產能爬坡的情況還有兩個環節要注意,電池估計問題不大,寧德時代的實力如果連享界都供不上,那概率很小,關鍵還是信質集團的電機轉子。
信質集團的產能布局近期呈現顯著擴張態勢,但實際利用率仍處於爬坡階段。
重慶生產基地國內核心增量)
規模與進度:投資13.1億元建設,年產能規劃達300萬台,2024年7月正式投產,主要配套賽力斯等車企。三合一五合一電機項目
2025年1月落成年產40萬套新能源汽車三合一及五合一電機生產線,標誌其從零部件定轉子)向電機總成製造升級,增強集成化能力。2024年產能利用率不足40,主因新能源車需求增速放緩及客戶訂單延遲;2025年q2預計回升至50,年底目標60。
信質電機量產良率從年初的65提升至78目標85),但仍低於車規級95的標準,導致高端整機交付節奏受限
矛盾點:享界s9四驅版需雙電機集成,信質單月整機交付上限約8千台,而s9目標月銷1.2萬台,缺口需外部協調。按現在享界s9的交付量應該還沒供應問題)
華為對享界s9的0缺陷率要求仍導致交付審核周期延長,與三花智控達成tier1聯合開發協議,信質供應電機模組含減速器、控製器),縮短享界s9總裝線匹配時間。華為要求享界s9電機與寧德時代電池包、haronyos智控係統深度耦合,信質作為tier2缺乏係統級調試權限,依賴華為技術團隊支持,響應延遲4872小時。
總結:交付瓶頸緩解過半,完全解決需待2026年
2025q3):三合一電機良率有望達85,享界s9月交付能力提至1萬台。
馬特貝覺得真正影響享界s9的應該不是產能,華為的供應鏈體係能滿足問界每周接近1萬輛的需求,不應該享界的1000輛交付還會受到影響。
但初期的產能爬坡確實會有磨合的時間,看7月份的交付情況怎麼變化的,大概也知道產能爬坡的具體情況。
享界s9的產能爬坡速度顯著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且與其他頭部新勢力品牌存在明顯差距,但增程版上市後呈現加速趨勢。
享界s9產能爬坡現狀:新勢力品牌通常36個月達設計產能80如理想9上市3個月月銷破萬);享界s9純電版上市10個月至2025年6月)產能利用率僅40,遠低於行業均值。享界s9產能爬坡速度處於行業中下遊,增程版上市後有所提速,但仍未達健康線80利用率)。若維持6月周銷1100台趨勢,月產能有望突破5000台設計值50);激活密雲工廠備用產能、提升增程版供應鏈本土化率、複製問界9的華為生態協同模式。
一個字,慢。
馬特貝知道這是原來代康偉他們的曆史遺留問題,隻是希望張國富的新團隊能儘快解決這些問題,尤其在進行擴產的階段更要注意配合華為團隊對產能體係的優化。
喜歡馬特貝的炒股人生請大家收藏:()馬特貝的炒股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