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5,北汽藍穀的成交已經達到14億,是昨天5.4億的兩倍還多,今天可能會有異動了,市場理解是利空出儘,但昨天預虧22億,今天沒有機構的動作,也不會是今天的小幅低開0.41,沒有機構持續吸貨,市場可能也不會形成所謂的利空出儘的觀點。
對投資來說,還是穩一點好,既然中報的大幅虧損已經明確了北汽藍穀ain華為的態度,那下半年北汽藍穀在享界的投入肯定還會繼續甚至更大,後麵還有suv和pv,上市的越快對享界品牌越有利,都在搶占市場份額,尤其華為五界內部的競爭也不會小。
彭磊官宣於2025年7月14日正式調任享界產品總監,彭磊搭配馬磊享界事業部總裁),負責鴻蒙智行享界品牌的產品管理,包括第二款車型享界s9t的預熱及規劃。
7、9、8三款爆款車型,被評價為“實乾、有衝勁、善於聽取建議”的專家。
其實就是一個關鍵點——享界s9t能不能做成一個現象級產品。
北汽藍穀:7月14日召開分析師會議,長江汽車、新華基金等多家機構參與。
研發聚焦,技術協同發力。享界品牌研發資金為第一優先級,每月超1200名工程師與能不能查到享界的華為駐場團隊在今年有什麼變化?人數大概多少?誰帶隊?有哪些核心技術人員?深度協作,支撐產品快速迭代。
近百人金牌銷售團隊專項賦能,同步調動北汽集團渠道資源,加速鴻蒙智行生態擴容
這個會議可能是今天行情異動的關鍵,機構開始接受一直在a股二級市場裡名聲不太好的北汽藍穀。
有點好奇的是華為駐場團隊的情況不知道有什麼變化,彭磊調任享界產品總監,不可能單槍匹馬過來吧?總要帶點他自己的人。
馬特貝帶著這個問題,開始查相關的資料。
華為為鴻蒙智行每個品牌包括享界)配置的專屬團隊規模約500人以上,覆蓋研發、智駕、座艙等核心領域。2025年華為智能駕駛總團隊約7000人,但需分散支持多個“界”品牌問界超1000人,其他品牌各500+),享界團隊規模與此相當。
為加速享界產品開發,華為增派研發人員,北汽新能源每月投入1200名研發人員配合華為駐場團隊,重點攻堅智能駕駛與鴻蒙座艙技術。對比2024年,2025年團隊更聚焦增程技術適配和旅行車新品開發如s9t獵裝版),技術投入顯著加強。
2025年華為享界團隊以彭磊調任為標誌,實現技術骨乾強化與資源傾斜,核心變化如下:團隊規模專屬團隊約500人以上,北汽每月增配1200名研發人員協作;
核心領導彭磊任享界產品總監,馬磊(北汽)任享界事業部總裁;
技術重點智能駕駛(ads3.0)、鴻蒙座艙4.0、增程技術優化;
戰略調整從商務轉向家用市場,推出s9t獵裝版這個可能是重點,享界s9商務行政為主,享界s9t主打家用市場,中國人的習慣一般是自己花錢舍不得,但為家庭花錢都很大方,這也是問界成功的一個關鍵邏輯。);
渠道變革啟動獨立專網建設,年底覆蓋數十城市。
今天的走勢看,如果機構開始認可了,北汽藍穀的股價走勢有可能逐漸修複,但因為訂單、交付量和月產銷量的變化是需要時間的,快的情況可能也要12個月才能體現,產量已經3個月沒增加了,銷量也是過山車5月1.7萬輛,6月就隻剩1.1萬輛,要穩定下來,估計最快也要8或9月之後。
大的變化就看享界s9t在秋季上市的定單情況,如果真的被華為做成現象級產品,小米yu7就是超級現象級產品,享界s9t不可能了,有問界9一半估計對股價都是很強的刺激。
馬特貝決定現在暫時隻看北汽藍穀了,看不過來,之前選的聯創電子、共進股份有點怕關稅變化會影響,航天彩虹這種其實類似北汽藍穀的盤子,漲幅有點大了,而且營收增長比較難,汽車的營收增長起來很恐怖的。
享界s9,一輛車子30萬,賣10萬輛,就是300億了,我沒算錯對吧?20萬輛就是600億,北汽藍穀去年營收才145億,這個增長是肉眼可見的。
喜歡馬特貝的炒股人生請大家收藏:()馬特貝的炒股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