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江集團的雅魯藏布江水電站項目,這種國家級的戰略投資未來大概率能找到機會,但從投資的角度來說,還是要保持一定的專注力,下半年還是新能源車在智駕3商業落地後對燃油車的替代可能才是一個最大的看點,4月到7月,全球股市包括a股)資金是躁動的,但也並沒有真正形成類似年初deepseek和宇樹科技分彆帶動的算力和機器人板塊行情。
這次在基建和電力設備方麵能不能走出持續性的行情,可能還是要觀察。汽車板塊的行情大概率也會因為這個題材的出現而延後,也正好等8月的汽車銷售淡季結束,同時看智駕3規則的商用會不會在國慶前落地。
按當前政策進展、技術成熟度及行業動態,智駕3規則的商用極有可能在2025年國慶前落地,但具體實施節奏將呈現“政策先行、試點突破、逐步放量”的特征。
政策窗口:工信部審批進入倒計時
核心時間節點明確——工信部等部門已完成高速3商用的法規草案編製,預計將在2025年89月正式批複。這一時間表與華為ads4.0係統的量產節奏高度契合——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副總裁江利旗明確表示,9月將推出麵向3技術架構的高速商用解決方案,而工信部此前已通過北京3責任認定測試,確認華為ads4.0utra為“唯一符合高速3標準的係統”。
地方立法掃清障礙——北京、武漢等地的《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已於2025年4月生效,明確3車輛的事故責任由車企承擔,並開放高速和特定城區道路的合法上路權限。例如,北京已允許3車輛在五環內測試,上海、深圳等9個試點城市同步啟動車路協同基建改造,為國慶前的規模化商用鋪路。
技術驗證:華為ads4.0完成終極測試
仿真與實測雙重驗證
華為ads4.0係統已在雲端完成6億公裡極端場景仿真測試,覆蓋暴雨、施工路段、異形障礙物等99.9的高速場景。
硬件預埋與功能解耦
華為與江淮合作的尊界s800已於2025年5月上市,其硬件平台192線激光雷達+4d毫米波雷達)已預埋3功能,9月通過ota升級即可激活高速3能力。類似地,問界9、小鵬v6等車型的3功能包也計劃在國慶前推送。
車企動態:金九銀十成量產爆發期
頭部車企密集排期
廣汽、鴻蒙智行、比亞迪等11家車企已簽署《智能輔助駕駛安全倡議》,承諾在3商用後承擔事故全責。其中,廣汽計劃於2025年第四季度量產全國首款3乘用車,華為則通過“1+8+n”生態綁定,推動30餘款車型在國慶前接入ads4.0係統。
成本下探與場景拓展
華為ads4.0基礎版純視覺方案)成本已降至2000元套,可覆蓋15萬元級車型;utra旗艦版多傳感器融合)則瞄準高端市場,支持“車位到車位”泊車代駕、etc自動通行等功能。預計到2025年底,3車型均價將下探至25萬元,較2024年下降40。
落地路徑:從試點到規模化的三步走策略
國慶前:政策破冰與試點啟動
審批落地:工信部或在9月中旬發布高速3商用許可,同步開放北京、上海、深圳等9城的試點運營。9等車型將在9月底開啟交付,初期僅開放高速場景3功能。
保險配套:人保、平安等險企已推出“智能駕駛責任險”,保費預計為車價的0.51,覆蓋係統運行期間的事故賠償。
2025年底:功能拓展與區域擴散
場景延伸:城區3試點將在深圳、杭州等智能網聯示範區啟動,支持無保護左轉、行人混行等複雜場景。
產能爬坡:華為ads4.0月產能將突破10萬套,廣汽、小鵬等車企的3車型月銷量預計達5萬輛。
法規完善:公安部將發布《自動駕駛事故責任認定細則》,明確“係統故障接管失敗第三方責任”的三階段追責機製。
2026年:全國推廣與生態成型
全域覆蓋:3功能將擴展至全國高速公路及50以上的城市快速路,車企責任保險滲透率超80。
產業鏈成熟:激光雷達、高算力芯片國產化率提升至90,硬件成本再降30,推動3成為20萬元以上車型的標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車路協同:依托cv2x技術,3車輛將與路側單元rsu)實現數據交互,通行效率再提升15。
綜合政策、技術、產業三重邏輯,智駕3規則的商用將在2025年國慶前實現從0到1的突破,華為ads4.0係統與尊界s800等車型將成為首批落地標杆。儘管初期存在技術成熟度與法規適配性風險,但長期來看,3的規模化商用將重塑汽車產業競爭格局,推動中國從“汽車大國”向“智能出行強國”跨越。
國慶前落地“有但少”,全麵商用需等待9和享界s9等)大概率在69月實現高速3功能交付,成為破冰者。
大規模普及未至:政策雖就緒,但技術穩定性、責任保險、用戶接受度仍需驗證,全麵進入3時代預計在2026年後。
所以2025年下半年a股汽車智能化領域的投資機會將圍繞3級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這一核心主線展開。這一技術革命不僅重構汽車產品定義,更將帶動從硬件、軟件到基建的產業鏈全麵升級。
下半年a股投資的核心機會之一很可能與智駕3商用帶來的汽車產業變革深度綁定。這一技術突破不僅是汽車行業的“奇點時刻”,更將重塑a股智能駕駛產業鏈的估值邏輯,其影響的廣度和深度可與新能源汽車崛起相媲美。
這場汽車產業的革命不僅是技術的勝利,更是資本市場重新定價智能駕駛產業鏈的曆史性機遇。
喜歡馬特貝的炒股人生請大家收藏:()馬特貝的炒股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