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1,馬特貝今天在書房難得有機會一直在刷新聞,下午是胖紙做的晚餐,明顯比他自己做的好吃,不鹹不淡的螺螄粉打底,再放了一個午餐肉,吃撐了。
北汽藍穀的走勢很穩,雖然周數據一直都不是很好,而且周末給出來7月的月度經營數據可能也一般,但並沒有影響股價穩步向上,都說了,最真實的利好莫過於一段上漲趨勢。
馬特貝比較關心的還是汽車保有量對產生爆款的影響。
保有量是信任積累的產物:問界40個月交付70萬輛,均價超40萬元,其保有量源於早期用戶對華為技術+家庭場景解決方案的認可。保有量擴大後,通過口碑傳播老客轉介紹率35)進一步降低新用戶決策成本。
細分市場容量決定上限:家庭suv市場問界主戰場)年規模超200萬輛,易孕育爆款;行政轎車市場享界目標)年規模僅30萬輛,需極致產品力突破;純電轎車市場智界所在)競爭白熱化,需精準差異化才能存活。
問界成功核心:精準錨定家庭用戶痛點;華為全資源傾斜;錯位競爭bba,用科技豪華替代機械豪華。
享界:細分市場窄,需時間培育高端心智。智界:賽道內卷+合作方產能拖累,技術優勢未轉化為體驗。也許正是智界的失誤,給了小米yu7獨唱的機會。)
保有量隻是水麵上的冰山,而產品定位、技術代差和資源賦能才是隱藏的基座。問界因三者兼備成為爆款,而享界和智界仍需補足短板。
再分析一下具體的車型:
問界:主打“家庭科技豪華”,切中30萬50萬級家庭用戶需求。問界7改款降價4萬,以大五座suv解決續航焦慮,精準對標“中年奶爸”群體;89則通過零重力座椅、投影巨幕等配置打造“移動家庭空間”,吸引豪華品牌置換用戶77訂單來自bba車主)。
享界:瞄準50萬+行政轎車市場,以華為ads3.3智駕、激光雷達數量碾壓bba,用“科技排麵”替代傳統品牌溢價。例如s9增程版預售價31.8萬起,卻標配通風加熱按摩座椅,而bba需額外選裝。ode3p7的“紅海競爭”,產品差異化不足,且初期交付延遲嚴重損害口碑。
享界s9t是不是就是把問界的優勢融入旅行車,再切入家庭用車的賽道,而且賦予了旅行車的高逼格需求?
但確實保有量也有非常關鍵的推手作用。9、8)是保有量滾雪球效應與華為技術賦能共同作用的結果。
保有量的正循環:截至2025年6月,問界全係保有量超70萬輛,其中9累計交付超20萬輛。高保有量帶來的用戶口碑裂變老客戶推薦率38)和售後服務網絡完善寧德時代廠中廠模式縮短生產周期1015),直接刺激新用戶決策。例如,8在6月單月交付2.1萬輛,正是得益於其30萬輛保有量形成的“家庭智能suv”心智。
享界:保有量缺失的典型困境,銷量與保有量的惡性循環:低保有量導致消費者擔憂售後、保值率等問題,進一步抑製購買意願。
車企需在技術、渠道、定價三要素中找到平衡點,保有量隻是這一過程的自然產物,重要,但非決定性變量。
去年享界純電40萬起點的定價是不是就是一個失敗?
從去年的銷量情況看,肯定是個失敗,結果驗證了。
純電版40萬+起步價脫離市場實際,在高端純電接受度低、競品價格下探的背景下,導致銷量不及預期目標的20。9係列:純電版比增程版貴4萬元50.98萬vs46.98萬),主要因電池成本100kh麒麟電池)和高壓快充技術。8係列:純電版比增程版貴1.9萬元37.8萬vs35.98萬),差異來自800v平台和ads4升級。
如果去年享界s9純電把定價類似問界定在增程版價格24萬元以上,也就是35萬起步,最少可以多賣35萬輛,那享界s9增程版出來的時候,s9的保有量不至於不到1萬輛。
希望享界s9t在定價上不要太飄,還是先務實地把保有量做起來,達到10萬輛的汽車保有量,年底或明年推suv和pv,享界的銷量就有機會多靠近一些問界。
喜歡馬特貝的炒股人生請大家收藏:()馬特貝的炒股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