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現在企業債的量能對美國金融係統形成衝擊麼?
截至2025年7月,美國企業債規模達12萬億美元,其中高收益債占比20.8約2.5萬億美元)。
2025年到期債務達9102億美元,為2016年以來峰值,2026年更將升至1.24萬億美元。企業債再融資成本因美聯儲維持高利率聯邦基金利率4.254.50)而飆升。投資級企業債收益率超5,高收益債收益率突破8。ic"s、stapes)、能源及通信領域。2025年4月關稅政策後,美國垃圾債新發行市場陷入停滯,僅1筆高收益債發行,杠杆貸款項目零新增。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和共同基金持有超70的企業債。銀行不僅直接持有企業債,還通過貸款和衍生品間接暴露。
當前美國企業債市場已處於“高風險高脆弱性”狀態,其對金融係統的衝擊可能通過以下路徑實現:
違約潮引發機構拋售→企業債價格暴跌→金融機構資產減值→資本充足率下降→信貸緊縮。
流動性危機傳導至股市→股票質押融資平倉→股市暴跌→財富效應逆轉→消費萎縮。
美元流動性收緊與全球去美元化→外資減持美債和企業債→美元貶值壓力→通脹螺旋。
馬特貝在思考這個問題:美聯儲不敢降息,最終還是以國債的高利率為企業債做支撐,如果降息,企業債的崩潰更快,整體都會出問題,對吧?
這是美聯儲當前政策困境的核心矛盾——高利率對企業債市場的影響存在“雙刃劍”效應,而降息的風險並非簡單的“加速崩潰”,而是可能觸發市場對“經濟衰退+信用風險共振”的恐慌,其傳導路徑比直觀感受更複雜。
美聯儲維持高利率當前4.254.50),客觀上通過國債利率的“錨定效應”暫時穩住了企業債市場的“相對價值”,但這種“支撐”並非主動設計,而是資本流動的被動結果:高利率對企業債的“支撐”是被動且脆弱的,本質是“以時間換空間”的無奈。
若此時降息,美債收益率下行可能引發資本“逐利出逃”——資金可能流向股票、新興市場等高收益資產,導致企業債尤其是高收益債)需求萎縮,價格下跌利率與價格反向),這是市場擔心的“資本流出衝擊”。
但這種“支撐”的代價是企業債的“再融資成本”持續高企。若以當前5以上的利率續作,利息成本將飆升50150,長期會加劇企業現金流壓力,埋下違約隱患。因此,高利率是“飲鴆止渴”,並非主動“支撐”,而是通脹目標下的無奈選擇。
所以,降息的風險不在“利率本身”,而在“市場預期的連鎖反應”。
若美聯儲降息,理論上應緩解企業債的再融資壓力利率下降直接降低新發債成本),但當前市場環境下,降息可能觸發更危險的傳導:
“降息=經濟衰退”的預期強化
資本流動的“逆轉恐慌”
高收益債的“信心崩塌”
無論美聯儲維持高利率還是降息,企業債市場的根本矛盾——“高規模+高到期+高利率敏感性”並未解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總量上,12萬億美元企業債中,2.5萬億美元高收益債的“利息覆蓋倍數”ebitda利息)已降至1.8倍警戒線為2倍),意味著近半數高收益債企業的現金流已難以覆蓋利息。
維持高利率:延緩資本流出,但加速企業“付息壓力→盈利惡化→違約”的進程類似“溫水煮青蛙”)。降息:可能短期緩解付息壓力,但加速市場對信用風險的定價類似“捅破泡沫”)。
企業債市場的最終考驗,其實是美國經濟能否在高利率環境下維持增長從而提升企業償債能力),這才是比政策選擇更根本的變量。
美債和美國企業債利息高企對企業運營的衝擊確實正在逐步顯現,且極有可能在下半年的三季報、年報中集中體現。下半年財報三季報、年報)將集中反映衝擊,三季報是“第一塊試金石”
太口渴了,先沏壺茶,馬特貝大概理解了美聯儲不敢動的核心問題,關鍵看美元指數,美國如果真的熬到拖垮其他經濟體,全球資本進一步持續流入美國,最終即使美股崩盤了,資本不能及時撤出,肉就爛在鍋裡了?
資本流動的本質是逐利避險,而非被動滯留。若美股崩盤伴隨企業債危機,資本撤離的速度和規模將遠超市場預期,美元指數可能在短期內劇烈波動後進入長期貶值通道。
再觀察吧,下半年確實會更精彩,——這麼寫可以麼?
喜歡馬特貝的炒股人生請大家收藏:()馬特貝的炒股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