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物分發,百姓感恩
在黔地的一片開闊空地上,陽光灑下,照亮了堆積如山的財物。這些財物,都是從羅國墩的賊巢中繳獲而來,曾經是百姓們的心血與希望,如今,它們即將物歸原主。
陳天佑站在高高的台子上,目光掃視著台下滿懷期待的百姓們。他的聲音洪亮而有力,在空地上回蕩:“鄉親們,今日,我們將這些被賊寇搶走的財物歸還給大家。這些都是你們的東西,是你們辛苦勞作的成果。現在,賊寇已除,它們終於回到了你們手中!”
台下頓時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歡呼聲,百姓們的臉上洋溢著激動和喜悅。人群中突然響起一個粗啞的嗓門:“陳將軍!俺王二柱的耕牛是不是也在裡頭?開春還等著耕地呢!”
陳天佑朝著聲音來源望去,見是個膀大腰圓的莊稼漢,朗聲答道:“王大哥稍安勿躁,牲畜都在西邊柵欄裡圈著呢。你家那頭黃牛左後腿有塊月牙形的白毛,對不對?”
王二柱愣了愣,隨即一拍大腿:“正是正是!將軍連這都記得!”周圍百姓哄然大笑,氣氛愈發熱烈。
這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拄著拐杖擠到台前,顫抖著雙手喊道:“陳將軍,老朽有個不情之請。”陳天佑連忙示意侍衛扶老人家上台,溫聲道:“老人家有話慢慢說。”
老者被扶到台上,渾濁的眼睛望著堆積如山的財物,突然老淚縱橫:“這些東西裡,有我那戰死的兒子攢下的彩禮。他本打算秋收後就娶鄰村的秀兒,沒想到……”
台下頓時安靜下來,不少人紅了眼眶。陳天佑扶住老者的肩膀:“老伯放心,令郎的彩禮我們單獨收著呢。等會兒讓文書給您登記,我親自送您回家。”
老者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陳將軍啊,你真是我們的大恩人!若不是你,我們這些東西怕是再也找不回來了,這日子也不知道該怎麼過。”陳天佑連忙扶住老者,安慰道:“老人家,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以後,我們一起把日子過好。”
人群中傳來一陣騷動,幾個婦人圍著一個錦盒爭執起來。“這對銀鐲子是我的!”“胡說,明明是我陪嫁的物件!”陳天佑皺眉示意親兵過去查看,自己也走下台來。
一個穿青布衫的婦人哭喊道:“將軍您評理!這鐲子內側刻著‘春’字,是我娘家給的嫁妝!”另一個梳著發髻的婦人也急得滿臉通紅:“我夫君去年給我打的,不信您看,這裡有個小缺口!”
陳天佑接過錦盒仔細端詳,忽然問道:“你們說的春字,是單字還是雙字?”穿青布衫的婦人愣住了:“就一個春字啊。”陳天佑指著鐲子內側笑道:“這裡分明刻著‘迎春’二字,想來是張迎春家的物件吧?”
人群後傳來應答聲,一個年輕媳婦擠上前來:“正是民婦!這是我娘給我取的閨名。”梳發髻的婦人頓時紅了臉,連連道歉:“對不住對不住,我記錯了樣式。”陳天佑笑著擺擺手:“無妨,都是遭了賊寇的苦主,咱們互相體諒。”
一位年輕的母親抱著孩子擠到前麵,懷裡的娃娃突然哭鬨起來。她慌忙掏出懷裡的乾糧想哄,卻發現布袋早就空了。陳天佑見狀,讓親兵取來一籃糕點:“大嫂先給孩子墊墊肚子,你的東西登記好了嗎?”
年輕母親接過糕點,眼圈泛紅:“登記了,謝謝您陳將軍。我家那口子去年被賊寇打傷了腿,這些被搶走的藥草和布匹,真是救了我們全家的命。”她看著手中的東西,心中滿是感慨:“陳將軍,你為我們做了這麼多,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報答你。這些東西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孩子以後又能過上安穩的日子了。”陳天佑微笑著說:“大嫂,這都是我應該做的。隻要你們能過上幸福的生活,我就滿足了。”
分發到晌午時分,一個瘸腿的貨郎拄著拐杖來領東西。他指著一堆藥材激動地說:“這些都是我的!當歸、枸杞、還有那箱銀針!”賬房先生皺眉道:“可是登記冊上沒你的名字啊。”
貨郎急得直跺腳:“我上月剛從四川過來,還沒來得及在保甲登記!這些藥材是我全部家當,不信您問李掌櫃!”陳天佑見他不像說謊,問道:“你這銀針有什麼記號?”貨郎連忙道:“針盒底下刻著‘濟世堂’三個字,是成都府的老字號!”
親兵檢查後果然發現記號,陳天佑當即說道:“按規矩本應核實清楚再發,但看你確實急需,先領回去吧。下午到營裡補個手續就行。”貨郎千恩萬謝,抱著藥材小心翼翼地往回走。
旁邊一個賣豆腐的老漢湊過來說:“將軍真是體恤百姓,去年羅國墩的人搶我豆腐,還把我的磨盤砸了,如今不僅發還了銅錢,還賠了新磨盤呢!”周圍百姓紛紛附和,七嘴八舌地說起自家的遭遇。
“我家被搶了三擔稻穀,今天領回來四擔,說是補貼的種子!”
“我那被搶走的織布機,居然修好了還上了新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爹被搶走的老花鏡,營裡的先生幫忙配了新鏡片!”
陳天佑聽著這些話,心中暖意融融。他高聲說道:“鄉親們,這些不僅是歸還的財物,更是我們重建家園的根基。下午開始,營裡會發放新的稻種,有需要的到東邊棚子登記!”
人群爆發出更熱烈的歡呼,一個紮著羊角辮的小姑娘跑上台,把一朵野菊花遞到陳天佑手裡:“將軍叔叔,娘說您是活菩薩。”陳天佑蹲下身接過鮮花,笑著說:“叔叔不是菩薩,隻是做了該做的事。”小姑娘歪著頭問:“那以後還會有壞人來搶東西嗎?”
陳天佑望著遠方連綿的山巒,鄭重說道:“隻要有我陳天佑在,就不會再讓壞人欺負你們。”這句話擲地有聲,讓在場所有百姓都放下了心來。
財物分發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百姓們有序地領取著自己的財物。現場充滿了歡聲笑語,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一刻,他們感受到了正義的力量,也感受到了陳天佑對他們的關愛。
陳天佑的心願達成
看著百姓們興高采烈地領取財物,陳天佑的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他走到臨時搭建的賬房前,見主簿正在核對賬目,便問道:“還有多少沒發完?”
主簿拱手答道:“回將軍,還有三成左右。主要是有些物件找不到失主,還有些百姓住得遠,估計傍晚才能到。”陳天佑點點頭:“那就多等兩天,務必讓所有失主都能領到。無人認領的財物,登記造冊後用於賑濟孤寡。”
這時,參軍周明走了過來,低聲道:“將軍,羅國墩的十八羅漢雖已伏法,但他們的餘黨還在追查。剛才哨探回報,西南山林裡發現可疑蹤跡。”陳天佑眉頭微蹙:“讓張都尉帶一隊人馬過去查看,切記不可驚擾百姓。”
周明應諾離去,陳天佑望著喧鬨的人群,想起半月前的激戰。當時羅國墩負隅頑抗,聲稱要燒毀所有財物同歸於儘。若非獵戶趙五帶路從後山密道突襲,後果不堪設想。
正思忖間,趙五提著兩隻野兔走了過來:“將軍,今晚到我家喝兩杯?我家婆娘殺了隻雞。”陳天佑笑道:“不了,晚上還要看巡營。這野兔你留著給孩子補補。”趙五撓撓頭:“那我讓婆娘燉好了給您送去。說起來,要不是您信任我這山野村夫,也拿不下那賊窩。”
陳天佑拍拍他的肩膀:“擒賊靠的是大家同心協力。對了,你兒子的學堂選好地方了嗎?”趙五喜道:“選好了,就用羅國墩那座最大的院子,村裡的先生說下月就能開課。”兩人正說著,忽聞一陣喧嘩,隻見幾個百姓抬著一塊牌匾走過來,上麵寫著“為民做主”四個大字。
為首的鄉老說道:“將軍,這是我們全村人的心意。您不僅幫我們奪回財物,還幫我們修橋鋪路,這牌匾您務必收下。”陳天佑連忙推辭:“為民辦事是我的本分,這牌匾實在受不起。”雙方推讓再三,最後陳天佑隻好讓人把牌匾掛在臨時議事的棚子上。
他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從接到剿滅賊寇的命令那一刻起,他就肩負起了保護百姓的重任。在與羅國墩及其手下十八羅漢的戰鬥中,他曆經艱險,九死一生,但從未想過放棄。如今,看到百姓們的生活逐漸恢複正常,他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最好的回報。
“這就是我想要的結果。”陳天佑喃喃自語道。他想起了那些在戰爭中失去生命的百姓,心中一陣悲痛。城東的王秀才一家五口都死在賊寇刀下,城西的鐵匠鋪被燒成灰燼,還有那些在逃難路上餓死的流民……他暗暗發誓,一定要讓這片土地永遠安寧,不再讓百姓們遭受苦難。
陳天佑回到臨時營房時,夕陽正染紅天際。他鋪開地圖,開始規劃重建事宜。軍需官進來稟報:“將軍,從省城調撥的種子和農具已經到了,要不要明日就開始分發?”
“再等等,”陳天佑沉吟道,“先讓各村統計受損情況,按戶頭分配。另外,讓木匠營加緊趕製一百張犁,優先發給無依無靠的農戶。”軍需官剛要離開,又被他叫住:“對了,讓糧官準備些小米粥,明早開始在村口施粥,連續三天。”
入夜後,陳天佑巡查營房,見士兵們正在修補盔甲,便走過去問道:“張校尉,你的傷怎麼樣了?”一個臉上帶疤的軍官笑道:“不妨事,就是胳膊有點酸。比起死去的弟兄們,我這算啥。”
陳天佑沉默片刻,說道:“陣亡將士的撫恤金都發放到位了嗎?家裡有困難的,一定要妥善安置。”張校尉點點頭:“都按您的吩咐辦了。李三郎的老娘還托人帶話,讓您不必掛心。”
回到帳中,陳天佑提筆寫下告示:凡參與剿滅賊寇者,均可分得荒地百畝;願留此地開墾者,三年免征賦稅;商旅往來者,憑路引可在驛站免費食宿……他深知,僅僅歸還財物是不夠的,還需要幫助百姓們重建家園,恢複生產。他已經開始著手製定一係列的計劃,包括提供種子、農具,幫助百姓們開墾農田;鼓勵商業貿易,促進物資流通;興辦學校,培養人才等等。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黔地一定能夠重新煥發生機,百姓們也一定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
賊巢財物順利歸還給了百姓,黔地百姓的生活也逐漸步入正軌。然而,在川黔滇驛道旁,卻出現了新墳累累的景象。這些新墳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它們與賊寇的覆滅又有著怎樣的關聯呢?下一章“驛道旁新墳累累,皆是賊寇授首處”將為你揭開謎底。大家不妨大膽猜測一下,這些新墳的主人會是誰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喜歡筆架叉將軍請大家收藏:()筆架叉將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