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府城沉浸在一片歡騰之中,百姓們歡呼雀躍,慶祝著匪患的肅清。而陳天佑,這位立下赫赫戰功的英雄,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在百姓們的強烈要求下,陳天佑決定留下一些墨寶,以紀念這一偉大的時刻。
這一日,陽光明媚,微風輕拂。遵義府衙的大堂之上,早已擺好了筆墨紙硯。陳天佑身著一襲素淨的長衫,英姿颯爽地站在桌前。他的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文人的儒雅之氣。周圍的百姓們靜靜地圍在一旁,大氣都不敢出,生怕打擾到陳天佑的創作。
“陳舉人,您可得給咱多寫幾句!”人群中,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拄著拐杖,聲音洪亮地開口,他是城西的王老漢,之前匪患最嚴重時,家裡的存糧被搶了個空,還是陳天佑的隊伍送了救濟糧。
陳天佑聞言,放下手中的筆,轉身朝著王老漢拱手笑道:“王老伯放心,今日定當好好創作,不辜負鄉親們的期待。”
旁邊一個穿著粗布短打的青年也湊了過來,他叫李二郎,曾跟著陳天佑的隊伍打過幾次散匪,此刻眼中滿是敬佩:“陳舉人,您還記得上次在尚大坪,您帶著我們衝上山頭的時候不?當時您那把刀耍得,真是威風!”
陳天佑聽了,眼中閃過一絲回憶,笑著點頭:“當然記得,那天二郎你也很勇敢,帶頭把匪兵的弓箭給奪了下來。”
李二郎撓了撓頭,不好意思地笑了:“那都是跟著您學的!要不是您,咱尚大坪的百姓現在還在受匪患的苦呢。對了陳舉人,您寫詩的時候,能不能把尚大坪的事兒寫進去?讓後人都知道咱這兒曾經的艱難,還有您的功勞!”
周圍的百姓紛紛附和:“是啊陳舉人,可得把尚大坪寫進去!”“還有玉華山,上次在玉華山下,您的赤霞馬可是立了大功,那馬跑得比風還快,一下子就把匪首給追住了!”
陳天佑抬手示意大家安靜,溫和地說:“鄉親們的心意我都明白,尚大坪和玉華山的事兒,還有赤霞馬的功勞,我都會寫進詩裡,讓這些事兒永遠流傳下去。”
說完,陳天佑重新站到桌前,微微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腦海中浮現出這段時間剿匪的種種畫麵。那些激烈的戰鬥、百姓們痛苦的麵容、以及匪首們的囂張跋扈,都一一在他的眼前閃過。片刻後,他緩緩睜開眼睛,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堅定的光芒。他提起筆,飽蘸濃墨,略作思索,便在紙上揮毫潑墨起來。
“黔北匪患久為殃,壯士提刀赴戰場。”剛寫下這兩句,人群中就傳來陣陣讚歎。王老漢激動地說:“說得太對了!這匪患害了咱多少年,多虧了陳舉人帶著壯士們去打仗!”
陳天佑沒有停下,繼續寫道:“尚大坪頭驅賊寇,玉華山下掃豺狼。”
“寫了!寫了尚大坪和玉華山!”李二郎興奮地喊了起來,周圍的百姓也都湊得更近了,盯著紙上的詩句,臉上滿是激動。
“青龍偃月寒光閃,赤霞追風意氣揚。”當寫到“赤霞追風”時,一個牽著孩子的婦人忍不住開口:“陳舉人,您的赤霞馬真是通人性啊!上次我家孩子在山上迷路,還是赤霞馬把孩子馱回來的。”
陳天佑聞言,嘴角露出一抹溫柔的笑意:“赤霞馬確實是匹好馬,這段時間剿匪,它幫了不少忙。”
最後,他寫下“今日凱旋歌盛世,山河重振煥榮光。”整首詩一氣嗬成,剛勁有力的字跡躍然紙上。
周圍的百姓們看著陳天佑題詩,不禁被他的才華所折服。他們紛紛交頭接耳,讚歎聲此起彼伏。“陳舉人真是文武雙全啊,這詩寫得太有氣勢了!”“是啊,有陳舉人這樣的英雄,是我們黔北百姓的福氣!”百姓們的話語中,充滿了對陳天佑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題完詩後,陳天佑並沒有停下手中的筆。他稍作休息,又開始構思起一幅畫來。他要畫的,正是他的坐騎——赤霞追風馬。在這段剿匪的日子裡,赤霞追風馬與他並肩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它的英勇表現,讓陳天佑難以忘懷。
“陳舉人,您這是要畫赤霞馬嗎?”旁邊一個做木匠的張師傅問道,他之前還幫著陳天佑的隊伍修過馬鞍。
陳天佑點頭:“是啊,赤霞馬立了不少功,得把它畫下來,留作紀念。”
張師傅連忙說:“那太好了!上次我給赤霞馬修馬鞍的時候,就覺得這馬神駿得很,您畫出來,肯定好看!”
陳天佑仔細回憶著赤霞追風馬在戰場上的英姿,它那矯健的身姿、飛揚的鬃毛、以及充滿鬥誌的眼神,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腦海中。他開始下筆,先用淡墨勾勒出赤霞追風馬的輪廓,然後再用濃墨細細地描繪它的細節。他畫得極為專注,每一筆都飽含著他對赤霞追風馬的深厚感情。
“陳舉人,您看這馬的鬃毛,是不是再畫得飛揚一點?”人群中,一個學過幾天畫的少年小聲提議。
陳天佑看了看少年,笑著說:“你說得有道理,戰場上的赤霞馬,鬃毛確實是飛揚著的,更有氣勢。”說著,便按照少年的提議,調整了筆觸。
隨著陳天佑的筆觸,一匹栩栩如生的赤霞追風馬逐漸呈現在眾人眼前。它昂首挺胸,四蹄騰空,仿佛正在戰場上奮勇馳騁。它的眼神堅定而有神,充滿了力量和勇氣。周圍的百姓們看著這幅畫,仿佛看到了赤霞追風馬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不禁為之熱血沸騰。
“太像了,簡直和真的赤霞馬一模一樣!”“陳舉人不僅詩寫得好,畫也畫得這麼好,真是讓人佩服!”百姓們對陳天佑的畫作讚不絕口,他們紛紛表示,要將這幅畫珍藏起來,作為對這段曆史的紀念。
陳天佑看著自己的作品,心中也充滿了成就感。他知道,這些墨寶不僅是他個人的創作,更是對這段剿匪曆史的見證。他希望,這些作品能夠激勵後人,讓他們記住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
而在完成這些墨寶之後,陳天佑又將目光投向了尚大坪和玉華山。他深知,雖然匪患已經肅清,但那裡的百姓們還需要重建家園,恢複生產。下一章,讓我們一同看看尚大坪重建家園的艱辛曆程,以及玉華山又將如何再無賊蹤!
喜歡筆架叉將軍請大家收藏:()筆架叉將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