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飲行業,一次性餐具用量品類比較多,單價很不錯,麥當佬一年的采購量在接近4000萬華夏幣。
一次性餐品,在麥當佬有三家供應商,平均每家能做到1000多萬訂單左右,競爭也很強烈。
但是麥當佬的餐巾紙的供應商隻有兩家,一家也有將近7800萬的訂單。
蘇易既然說餐巾紙的業務,很有可能是說麥當佬的供應商。
供應商一般情況,要不是多增加一家,要不是替換一家。
按照麥當佬的供應商結構,每個類彆的供應商一般都保持在年度1000萬訂單左右。
所以胡興業覺得很大概率是替換一家。
如果他們公司一年能再多增加個7800萬的訂單,那廠子一年的訂單就能過2000萬。
想到這裡,胡興業也不由的興奮的回答道:
“當然有興趣,要有餐巾紙的訂單,我這下個月就可以開工。”
“設備沒問題,前些天我們圈子裡,有人賣餐巾紙的生產線呢,我這工人都是現成的。”
秦雲海聽著胡興業的表情,羨慕不已。
這很明顯,蘇易來了一趟,給胡家送個見麵禮。
在他們這種輕工業的製造行業,最不愁的就是生產線,最愁的是訂單。
華夏的輕工製造行業,每天都有工廠新開,每天也都有工廠關閉。
工廠關閉,不是因為技術不行,而是因為沒有訂單。
工廠新開,也不是因為技術牛,而是因為能拿到訂單。
在這種業務結構體係下,輕工製造行業的二手生產線是比較火熱的市場。
有專門的中介做這種業務。
中介會定期給一些業績不錯的製造工程,進行拜訪,探尋一下合作機會。
所以對於他們這種企業來說,隻要有穩定的訂單,就可以貸款上馬新生產線。
但是也需要謹慎,避免訂單是坑人的。
就比如胡興業之前的海外訂單,盲目的貸款上馬生產線,差點搞破產。
但是蘇易的訂單,肯定是沒問題的,這類可靠的訂單,基本可以閉眼上生產線。
秦雲海羨慕的眼光同時,胡明俊的眼神已經開始放光了。
今天去麥當佬,在李帥那裡坐了一會,他是知道麥當佬的餐巾紙供應商出問題了。
當時胡明俊還想和李帥打聽打聽供應商情況呢。
但是看到李帥心情不好,著急在處理餐巾紙供應商的問題,胡明俊也就沒有提。
現在聽到蘇易說,那肯定說明能定了。
胡明俊和李帥接觸了一個多月,非常清楚蘇易在麥當佬,甚至整個光華集團的地位。
剛才和蘇易聊天的過程,兩位年輕人的共鳴,讓胡明俊的心態也放開了不少,父親說完後,胡明俊連忙笑著接話道:
“易哥,餐巾紙的生產,除了生產線不同,其他的和我們一次性餐具也都是差不太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