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完外賣網的事情,蘇易從何華辦公室出來,走向自己的辦公室。
盤古時代並入光華集團管理的會議,有何華主持就可以了。
剛才華網科技的事情,讓蘇易愉悅的心情有了一絲深沉。
並不是蘇易還在生氣肖海濤提的想法,而是通過這件事讓蘇易有了些感悟。
光華集團走到現在,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文化企業。
雖然蘇易一直在避免企業與資本關聯,但是他一直忽略了,隨著光華集團的成長,自己會逐漸變成資本。
光華集團發展的時間太晚,根本沒有時間去沉澱,給人的印象就是企業發展很快,很賺錢。
短期這種印象很讓人激動,但是長期是這種印象,蘇易擔心不會是什麼好事。
在企業發展過程,蘇易一再強調帶著所有人賺錢,華易投資的綻放基金賺的錢都會分給員工。
倒不是說蘇易不喜歡錢,裝聖母的心思。
而是不希望光華集團久而久之形成一種文化,光華集團隻是富了蘇易,或者隻是富了蘇易和幾名高管。
對於蘇易來說,比如:資產1000億和資產1200億沒有什麼區彆。
隨著企業成長,給員工福利分出去的200億,最少能夠讓企業員工的心會更有凝聚力。
也會讓光華集團的企業文化,形成一種齊心協力賺錢的理念。
哪怕是到現在,資產超過上千億華夏幣,蘇易也沒有膨脹到自己多厲害。
蘇易始終覺得自己是占了重生機遇,有上帝視角看到社會的發展趨勢,凡事占了先機而已。
蘇易腦中有太多先機,隻要擁有光華集團這群有凝聚力的員工,他不愁沒有賺錢的機會。
而且這些賺錢的機會,並不需要自己去做。
隻要蘇易投入資金,提出想法,這些凝聚力的員工自然會去努力。
在這群凝聚力的員工心理,賺錢不隻都是蘇易的,也不隻是那幾名高管的,而是所有人的。
隻有形成這種企業文化思維,光華集團就會變成一個凝聚的雪球,就會走的越來越遠。
想到這裡,蘇易對光華集團的企業文化,在自己的腦子已經有了一種雛形,還需要自己和高管們去完善。
走進久違的辦公室,蘇易看著辦公室的擺設,熟悉感湧上心頭。
“於秘書,把最近要決策的材料,都拿過來吧,今天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不要給安排會議和彙報。”
蘇易坐在熟悉的辦公椅上,看著跟進來的於婉茹說道。
在漂亮國蘇易還抽空會看看公司需要他決策的內容。
但是在京都、滬市和康城這兩周的時間,蘇易閒下來的時間太少,實在沒有時間看公司的事情。
蘇易打算今天把所有的遺留問題都解決了,不能一直無限期的拖下去。
實際這些決策有何華過了一遍,蘇易也比較放心,大部分決策隻需要他簽字就可以執行生效。
蘇易看著於婉茹遞過來的文件材料,大部分決策的事情蘇易都沒有什麼意見。
最後一份是華易投資的綻放基金分工,等著簽字生效。
看著綻放基金的覆蓋情況,涉及光華集團、盤古時代的員工5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