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西方人還是東方人,對於眼睛的靈性都是非常看重的。
陳知文現在的樣子不管是在東方還是在美國,都是一個標準的帥哥。
時間很快就來到交流會的時候。
這場交流會不僅得到南希所在的哥倫比亞大學的讚助,同時還獲得了美國醫學會的幫助。
兩千多位醫生齊聚這裡,將哥倫比亞大學的校園變成了學術的盛宴。
現在的醫學還沒有和生物化學分開,好多醫生都是身兼數職,不僅是醫生,同時還在其他領域有深入的研究。
莫林先生就是一位生物學家,同時也是一位醫學家,他對於人體腫瘤的奧秘非常感興趣。
在得知有醫生已經開展腫瘤領域的研究之後,他就趕到紐約,希望能夠在這場交流會上獲得一些新的啟發。
《美國醫學會雜誌》的編輯也找上陳知文,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想將陳知文在會場1上的發言還有相關人士的發言都整理下來,他們打算給這場交流會設立一個專刊。
大家都認識到腫瘤領域絕對是未來醫學的一個發展方向。
交流會還沒開始,但是已經有許多參會者來到現場。
按理來說陳知文應該出現。舉辦一些派對,但是他現在被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給吸引住。
陳知文一直以來都在為交流會的形式而感到煩惱。
要是在後世,他可以直接製作出一些3d模擬的小短片,模擬一下腫瘤形成還有發展的整個過程。
可惜他現在還在1936年,現在沒有3d設備,他也沒辦法完成這樣的短片。
但是南希在知道陳知文的苦惱之後給了陳知文一個解決辦法。
“我們可以找動畫師將你想要的模擬效果給一幀一幀地畫出來。”
陳知文忘記了這是美國,這裡是紐約,和後世沒有什麼區彆。
陳知文想要的效果能夠通過動畫的方式展現出來。
於是陳知文這段時間就是一直窩在動畫公司裡,將自己想要展現出來的效果用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
有了這種方式,極大程度上減輕了陳知文的講解難度,他可以通過幾段動畫比較清楚地講明白腫瘤在人體內部是如何進行發展的。
果然,在第一場交流會上,當時陳知文將這段動畫給播放出來的時候,全場的醫生都清楚地明白陳知文想要表達的內容。
莫爾醫生就是台下的一位觀眾。
他來自匹茲堡,這裡是著名的鋼鐵城市,城市裡都是各種大煙囪。
環境的汙染帶來的就是疾病的高發,在他的病人中,好多人都患有肺癌。
當然高發的還有其他癌症,隻是不管是哪種腫瘤,莫爾都是束手無策的。
莫爾醫生在知道紐約現在有一場關於腫瘤的交流之後,特意趕過來希望可以得到一些建議。
陳知文講解結束,下麵就是手術交流的環節。
喜歡抗日:民國大醫生請大家收藏:()抗日:民國大醫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