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今年六十六歲,他的大腦出現了一個腫瘤,我初步判斷應該就是一個血管瘤。而且位置位於較深的地方。”
大家剛剛聽完陳知文對於腦部腫瘤手術的介紹,發現他這次要做的手術好像就是他之前不推薦大家進行的手術。
莫爾直接舉手問道,“陳先生,我好像在上午的講座中聽到您建議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首先選擇保守治療,現在您為什麼要選擇冒險去做手術呢?”
這也是在場所有醫生的疑問。
陳知文苦笑,他請出了將要接受手術的肖恩。
“肖恩先生,請您解釋您為什麼要接受這樣的手術治療吧。”
肖恩一出來就引起了全場的轟動,因為大家都認識他,知道他是洛杉磯大學醫學院的教授。
台下有一位是肖恩以前的學生,他直接站起來,忍不住問道,“肖恩教授,您為什麼要選擇去做手術呢?”
肖恩現在已經二十四個小時沒有吃飯,他身體非常虛弱,隻能坐在輪椅上由陳知文推到舞台中央。
“台下好多先生可能以前聽過我的課。”肖恩掃視一圈,發現有許多熟悉的麵孔。
很可惜的是因為腦瘤的緣故,他現在的記憶力已經開始衰退,好多人的名字他都記不起來了。
“我做這台手術首先就是因為我不想再接受這個該死的腫瘤的折磨,你能明白每天頭疼,疼到讓你睡不了覺,吃不了飯的感覺是什麼樣嗎?”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也是一個醫生,我知道想要讓醫學不斷發展就要有人願意奉獻自己。”
“這位年輕的陳先生本來是不願意給我做手術的,因為這台手術的成功率實在是太低了,隻有一半不到,但是我認為總要有人做著第一台手術,至少可以為以後的醫生提供一些寶貴的意見。”
“我親愛的孩子們,請允許我這個將要進入人生終點的老頭子給你們上最後一堂課,這堂課我將把我的智慧毫無保留地展現在大家的眼前。”
全場的醫生都起立,大家給肖恩深深地鞠了一躬。
這或許將是他們最後一次見到肖恩。
但是陳知文不允許發生這樣的事情,他決定一定要完成這台手術。
接下來就是讓所有醫生都全神貫注的手術。
這場手術有些不同。
手術室裡除了醫生還有助手之外,還有一台碩大的攝像機。
1936年已經有較為成熟的攝像技術,隻是還沒有進入大範圍的應用。
而且攝像的成本也是非常昂貴的。
但是當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知道這場手術的特殊之處的時候,還是花了大價錢租來一台當時最先進的攝像機,準備全程攝像,記錄下陳知文做手術的全過程。
喜歡抗日:民國大醫生請大家收藏:()抗日:民國大醫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