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深入的研究之後,他遇到一個難題,那就是沒有醫生能夠做這台手術。
不過幸好他遇見了陳知文。
陳知文本來是向醫生圈征求病例,他其實並不對找到合適的病例而抱有希望,因為腦瘤的手術指標非常苛刻,陳知文之前能給小約翰做手術會他的腦瘤就位於大腦外圍,陳知文的手術刀還有縫合針能有施展的空間和範圍。
但是這樣的腦瘤畢竟還是少數,陳知文評估了好多都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手術對象。
還有就是大家都有羞恥心,很少有人願意將自己暴露在眾人麵前,特彆是在美國這樣比較重視個人隱私的地方。
這時候肖恩自己找上陳知文。
“你用我來做手術吧?”
陳知文在看了肖恩的病例之後很猶豫,因為肖恩的腦瘤長在一個比較奇怪的位置,這個位置陳知文能夠得到,但是沒有足夠的施展空間。
也就是說這台手術正好處於陳知文的能力邊緣,要是腫瘤的位置深入個幾毫米,陳知文就會直接放棄手術。
更重要的是,病人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這個年紀的病人陳知文不敢確定他是否能夠承受手術帶來的一係列後果。
肖恩看出了陳知文的猶豫,他對陳知文說道,“你儘情地做手術吧,如果手術失敗我和我的家人絕對不會有任何的怨言。”
“主要是這是一台示範手術,在幾百人的麵前進行手術,要是失敗的話……”陳知文猶豫的事情是這一點,他不願意失敗,因為在這樣的大場合下失敗不僅是丟臉的問題,還有就是會直接影響自己的名聲。
作為未來的醫學界權威,這種汙點最好還是不要有。
不過肖恩在知道陳知文猶豫的原因之後是非常失望的,他以為陳知文將是未來醫生們的榜樣,卻沒想到這隻是一個貪圖名聲的普通人。
“難道隻是因為害怕失敗就放棄做手術了嗎?”
“你要知道,對你來說這隻是一台手術,但是對於躺在病床上的病人來說,這是他的未來。”
“沒有病人能夠接受自己就這樣等死,你這是在被動地殺人。”
陳知文很是羞愧。
他打算為肖恩去做手術,但是肖恩堅持要去做那台示範手術。
“示範手術就是要給觀看的醫生一些經驗上的指導,要是都像你那樣總是去做一些簡單的手術,那還要你舉辦什麼交流會?”
陳知文最終還是答應給肖恩做手術,而且將他的這台手術安排成示範手術。
陳知文對這台手術的態度是非常謹慎的,因為他在家進行評估之後,認為這台手術正好處於自己能力範圍的邊緣。
不是說手術有多麼複雜,而是這台手術能夠提供給他的手術視野還有操作空間實在是非常有限。
他需要將手術刀在直徑不過兩厘米的範圍之內進行各種操作,稍有不慎就會碰到旁邊嬌嫩的大腦或者是大腦中那些密密麻麻的血管。
要知道大腦中很多血管都是非常微小的,自己隻要碰到就會導致血管斷裂,更關鍵的是發生這樣的情況之後,陳知文還沒有補救的方法。
這台示範手術很快就要開始了,在開始之前,陳知文向大家介紹了病人的身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