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這件拖個一年兩年的,到時候大家也就不會再關心這件已經過時的事情。
陳知文也認為拖一拖是個很好的選擇,但是那些士兵對審判委員會的操作感到十分的不滿。
他們強烈要求委員會的眾人及時給出一個答案,要不然他們根本就無心打仗。
而且上麵也要求幾人及時的進行審判,不要想著去拖延,因為前線的戰事好像並不順利。
在這樣的情況下,陳知文等人很無奈的進行了商討。
有人想要將這些涉事的士兵進行嚴懲,來震懾後麵的人。
但是這個結果受到陳知文的反對。
“如果影響士氣怎麼辦?”
陳知文認為上麵那些領導的心思實在是險惡。
如果審判委員會按照法律進行嚴懲,那他們就可以將戰爭失利的責任推到他們身上。
因為是他們要求嚴懲,結果引發前線士兵不滿的。
但是如果按照士兵的要求對這些涉案的士兵進行從輕處罰那連自己都會感到不滿。
如果之後有士兵進行模仿怎麼辦?
到時候他們這些軍官的利益應該如何得到保障。
陳知文一開始也和大家一樣非常苦惱,但是他很快就找到解決方案。
“為什麼這幾個士兵要被關到監獄裡?”
“我們不能給他另一條出路嗎?”
陳知文感覺自己的方案是非常完美的。
“直接讓這些士兵都去敢死隊,去了敢死隊在隊伍的最前麵衝鋒,這樣應該大家都能得到滿意了吧?”
在陳知文看來,讓士兵上前線已經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懲罰了。
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看見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總是有一批頭戴白布條的小鬼子要麼綁著炸藥包,要麼拿著武士刀衝向對麵的敵人。
敢死隊這個招數日軍確實是經常使用的。
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開戰局,日軍會從前線的士兵中挑選精銳,這些精銳一定要是那種已經被完全洗腦的要不然可能會出現反效果。
陳知文的想法是很簡單的。
首先在軍官們看來,那幾個士兵是一定要受到懲罰的,隻是大家對如何去懲罰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
大家對陳知文提議的讓那些士兵進敢死隊這件事是持反對意見的。
首先,敢死隊不是一種懲罰,而是一種榮譽。
隻有最優秀的士兵才能進入敢死隊。
但是現在要將這幾個士兵給弄進敢死隊裡,這不是在玷汙敢死隊的榮譽嗎?
“那就改個名字,就是讓他們背炸藥包去前線懺悔。”
陳知文靈機一動,隻要不讓他們加入敢死隊不就行了。
“這樣,給這幾個士兵一個新的名字,‘送死隊’。”
讓大家知道,這幾個士兵是去送死的,而不是去敢死的不就行了嗎?
委員會的幾個成員終於統一了意見,大家都同意就這樣處罰士兵。
實際上,按照法律進行判決的話,這幾個士兵根本就不能構成死刑。
最多就是關進監獄裡蹲幾年。
或者連監獄都不用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