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大島信也不是在幻想,在他看來大熊的坦克其實也沒有多少危險程度。
都是可以摧毀的,之前不還能用反坦克武器去摧毀敵人的坦克嗎?
所以大島信也對前線戰士的實力是相當的自信。
為了完成這個艱難的任務大島信也還將庫存的反坦克武器都給了前線的部隊,希望他們能發揚不怕死的精神,和敵人的坦克同歸於儘。
隻是這種方法或許並不能奏效。
當前線像是黑洞一樣永遠都在消耗著巨量的資源時候,在後方,緊張的氛圍其實已經彌漫開來。
雖然前線的情況在報紙上依舊是好的不能再好了,但是從城內物資緊缺的情況中就能發現,現在的物資好像是越來越緊張了。
陳知文在後方的學校裡給學生們們上課還沒有這種感覺,他從前線回來之後就將石井三郎的筆記都給找出來。
石井三郎在研究上還是比較嚴謹的,雖然他研究的課題在陳知文看來確實是有些惡心。
但是從他的研究成果中,陳知文還是能找到一些有用的東西。
雖然說石井三郎確實是一個惡魔,但是他研究出來的成果還是可以造福於社會的。
陳知文有意將這些筆記給整理出來,因為這同樣是一本罪證,記錄了石井三郎這些年來在中國的土地上做出來的各種殘忍罪行。
於是陳知文在平時上課,但是在空餘的時候還是會去認真的整理這些東西。
但是哈爾濱這種物資日益緊張的情況還是引起了陳知文的注意。
陳知文平時喜歡去買肉,他雖然在廚藝上不是非常精通,但是憑借熟練的操作,還是能做出一些可口的飯菜的。
學校給陳知文提供一日三餐,但是很多時候不是陳知文想吃什麼就能吃什麼,不過都是一些家常的菜式,多出一些肉罷了。
關鍵是學校給他提供的夥食大多都太過於健康。
因為油脂的缺少,這些飯菜都沒有光澤,看上去或許更像是水煮出來的菜。
這樣的菜顯然是不符合陳知文胃口的。
於是陳知文就喜歡一個星期抽出一天去自己做菜吃。
他享受這種勞逸結合的調節,而且因為做菜的量比較大,喜歡去邀請一些學生和手下來自己的房間,去開展一場小小的沙龍。
這對那些普通的老師和學生來說絕對是非常難得的。
關東軍雖然確實非常重視這些學生,但是重視學生並不代表這些學生就能得到更好的待遇。
更多的時候因為物資有限供應給軍隊的原因,他們日常很難吃到肉類,並且也很難吃到那些用料很足的菜品。
而陳知文的沙龍正好就滿足了要求。
陳知文喜歡去吃油炸的東西。
他當然知道這東西不健康,但是很多時候人是為了滿足而活著,健不健康並不是一個重要的指標。
陳知文喜歡去做一些類似於雞塊和豬扒的菜式。
這些菜式簡單,並且還非常的美味,正好符合了這些學生和老師的胃口。
缺少油水的人會感覺這些食物格外的有誘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