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五十多輛坦克,就能讓一個師團節節後退。
甚至接連派出了無數的敢死隊,都無法抵擋人家的前進。
這樣的情況怎麼能讓大島信也不感到悲哀。
大島信也也想用坦克,但是一想到關東軍裡的那些坦克,大島信也就隻能歎氣。
與其說是坦克,不如說是玩具。
敵人一炮就能將自己的坦克給乾碎,但是關東軍的坦克一炮下去隻能是給人家留下一道痕跡。
這樣的差距不管是誰在這都會讓人感到頭疼。
大島信也知道現在這些坦克不是自己能對付的,所以他希望關東軍司令部能讓坦克方麵的專家去專門對付這些坦克,延緩坦克的移動速度,或者能消滅掉他們當然是最好的。
大島信也的求援送到了司令官的手中,麵對大島信也的求援,其實他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但是關東軍的人才確實不少,不僅有本土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帝國大學培養出來的,還有很多是有留學經曆的。
他很快就找到一位在德國軍校裝甲專業畢業的軍官,名為竹下誠一,今年三十多歲,也是一名中佐。
如果要問竹下誠一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那應該就是選擇出國留學了。
竹下誠一當年是從東京排名第一的中學以第一名成績畢業的學生,他原本有很多的選擇,不管是去學醫還是去當兵,他都有很多的選擇。
但是當年的竹下誠一有些驕傲,他想要成為將軍,所以就選擇了上軍校這條道路。
此時的他可以去選擇去陸軍士官學校,然後經過基層的鍛煉之後再去陸軍帝國大學學習,這樣在他畢業之後就能保證是順風順水,成為將軍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當時的竹下誠一有些囂張,他認為這種培養的途徑還不適合自己,他認為自己是天才,不應該去選擇這些普通人選擇的道路。
正好當時陸軍希望能有一些有國際視野的軍官,正在招收前往西方各國留學的學生,於是竹下誠一就走上了這樣一條道路。
隻是誰也沒有想到這條道路居然是如此的坎坷。
當時的陸軍軍部的說法很好,派出去讀書的時候,全部的花費都由軍隊提供,學生隻需要努力學習就好。
但是當他來到德國之後才發現,其實情況並不是他想象的那樣。
竹下誠一來到德國是希望去學習最為先進的知識,將西方的最新戰術帶回到國內。
但是他去學習的時候才發現,到處都是困難。
首先是語言上的問題,德語本來就是語言中最難的,竹下誠一一開始根本就聽不懂,在經過半年的學習之後才掌握了德語。
其次就是國內給他提供的津貼問題。
津貼根本就不夠花。
日本軍部是會每個月給他提供一筆津貼,這筆錢一開始還是比較富裕的,但是隨著德國國內物價的上漲,情況就開始不對勁起來。
錢越來越不值錢了,竹下誠一的生活很快就進入了一種非常窘迫的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