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命就一條,錢還可以再賺,不要為了那點錢,把家裡人都給丟了,要是沒有你這個勞動力,你這一家子還怎麼活下去?”
聽到陳知文的話之後,這個傷員隻能癱軟在地上。
病床都被重傷員占滿了,他也沒地方休息,隻能勉強躺在地上。
陳知文給這個傷員結束了治療,發現醫院裡依舊是那樣的混亂,於是決定按照病情嚴重程度進行分級診斷。
他找到負責人,是外科的大主任,讓他將現場的救治管理交給自己。
陳知文首先將病人進行分類。
陳知文按照病人的危險程度,劃分成四個種類。
這就是四色分類急救標準,在後世成為國際上的通用準則。
四種顏色分彆對應四種情況。
黑色代表四類,主要是經過醫生分類確認,按照醫院現有醫療條件,無法在短時間內將病人脫離生命危險的人。或者是送來時已經死亡或者瀕臨死亡、沒有救治價值的人。
紅色代表危機,按照醫院現有的醫療條件能搶救下來,存活概率較高,關鍵是處理的方式並不困難,這種病人將會獲得優先處理。
當然了很多時候黑色和紅色之間的界限並沒有很清晰,會按照分類醫生的個人情感進行判斷。有錢的、兒童、孕婦如果處於模糊地帶,依舊會得到紅色的待遇,進行優先救治。
黃色標誌是重症病人,短時間內死不了,但是處理起來也比較麻煩,這種病人就要等到將紅色病人進行完全處理之後才能輪到。
而綠色標誌就代表這人應該就是輕傷,甚至不需要進行複雜處理,隻需要有護士進行簡單的包紮就能完成。
陳知文提出按照分級處理的標準進行傷員處理,這種做法在現在還隻是一種處於萌芽狀態的雛形。
以往的醫院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都是將病人按照先後的順序進行排隊,排到誰就去治誰,要是中途不行了,那也是他自己倒黴。
醫院上下所有人都被動員起來。
那些還能站著的,輕傷員被要求前往其他的醫院,不要聚集在這裡。
而那些重傷員,躺在病床上的被排成一排,陳知文一個個過去進行判斷,一般每個傷員陳知文都會看個十秒鐘,然後給出自己的判斷。
陳知文很是冷酷,一個大廳的重傷員在他逛完一圈之後,貼上了二三十個黑色標簽,這就代表他們已經被放棄了。
其中一個還不服氣,他認為自己隻是被撞傷了肚子,肚子上出現了淤青。
但是當陳知文看到他的時候,直接在他腦門上貼上一個黑色的標簽。
關鍵是陳知文當時在他麵前說的話。
這人死了之後屍體要留下,明天就給醫學院的學生去看,這是典型的內臟破裂,應該活不過三十分鐘。
不管是誰,在聽了對自己的壞話之後都會生氣。
這位也不例外,他想上前一步和陳知文理論一下,但是還沒有走上一步,就感覺喉嚨裡有什麼東西要出來,結果嘔出一大灘的鮮血。
陳知文看都沒看,直接離開,告誡身邊的醫生,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注意情況,如果發生事故,來到現場發現有人和沒事一樣到處亂跑,就要去格外注意這人的情況。
喜歡抗日:民國大醫生請大家收藏:()抗日:民國大醫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