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個回答,陳知文感覺很不是滋味,原本可口的菜肴現在也苦澀起來。
“帶我去看一看吧。”
陳知文來到窗邊,這次吃飯的飯店是個三層小樓,能看到不遠處的熱鬨場景,多是小孩子,頭上插著一根稻草,其中大部分是女孩子,也有一些是男孩子。
陳知文不了解,索性去看一看。
草草吃完飯,來到外麵,因為距離不遠,直接步行過去,很快就看到了重慶這座城市的傷疤。
說是人市,其實不過是一圈人在街邊坐著,家長帶著孩子過來,孩子或許知道或許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有的目光呆滯,有的笑嘻嘻的看著往來的行人。
陳知文一行人在街上走著,當然能看出他的氣度不凡,於是一些人就圍上來,想要將自己的孩子推銷出去。
“先生,您是大老爺,把我閨女收下吧,十塊大洋,您看這是多好的閨女,彆看她年紀小,回去就能做飯洗衣服,都是好樣的,想要暖床也可以,十塊大洋不行就八個,當個小貓小狗就行了。”
陳知文腳步一頓,看向這個被當成貨物的孩子。
這孩子應該有個八九歲,很是瘦弱,身上的衣服不合身,明顯是家長的,拖著長長的袖子,沒有鞋子,現在是冬天,能看到腳上都是凍瘡。
頭發亂糟糟的,不過眼睛撲靈撲靈的,還算有神。
旁邊的家長用一種近乎哀求的眼神看著陳知文,希望他能買下自己的閨女。
張豆子陪在旁邊,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說,隻能是硬著頭皮給陳知文介紹了一下現在的情況。
“陳先生,主要是因為現在重慶周圍湧入的難民實在是太多了,雖然我們儘力的去救濟,但是人力終究是有限的,所以疏忽之下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張豆子儘量去委婉的說明情況,“我們也不是沒有給你們機會,政府不是給過你們補助嗎?而且還有發放物資的棚子,每個星期都會給你們發放物資。”
牽著閨女的婦人聽到張豆子的話,哀怨的回答道,“那些什麼賑災的棚子全都是糊弄人的,想要得到糧食,你還得要有條子,要不然就要用錢去買,這天底下哪裡有這樣的好事情?反正我活了三十多年,沒看到過哪裡能有這樣的好心人。”
三言兩語間,這個婦人的話中就揭露了一個殘酷的現實。
從製度上,國府的所謂救濟體係是完善的,有地方的各種民政部門參與到救災中,上麵還有紅十字會進行統一的協調。
國府從製度層麵也是展現出自己對救濟百姓的重視,夫人親自擔任紅十字會的名譽會長,並且參與到這裡麵。
國外的那些僑胞也會給這些福利機構捐贈物資,希望能幫助到國內的這些難民。
但是陳知文其實想一想就能明白,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當這些機構拿到捐贈的東西,大部分會直接放在商店裡進行售賣,這就是為什麼,明明袋子上寫著是捐贈,但是大家依舊需要花大價錢去購買。
當然還會有一部分流向下一級的機構和基層,也就是那些所謂的物資領取點。
這些地方大部分是被重慶的幫會掌控,原因也很簡單,需要這些幫會人士維持秩序。
下麵的難民最怕的就是這些幫會成員,所以有這些人在,秩序能維持的更好。
喜歡抗日:民國大醫生請大家收藏:()抗日:民國大醫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