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之下,梁慧文隻能去征求連長的建議。
連長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做,但是他有一個要求就是要保證翻譯的安全,也就是在暗示梁慧文,如果要選出一個人去救治,翻譯必須是第一個。
梁慧文最終還是遵循了自己的良心,給幾個傷員用了藥。
在她看來,藥物不過是個數字,隻要自己去求一求,終究是有的,但是這些傷員的生命如果自己放棄了可就沒有了。
不過她也有意節約了用藥,五個傷員一人隻用了兩個單位的消炎藥,這在她看來已經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其實對於這樣的傷員,按照標準處理方式就是截肢。
截肢療法在不同的情況下都是適用的,但是在不同情況下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在遠征軍中就是為了減少藥物的損耗,同時儘可能的保證傷員的存活。
隻不過如果按照要求去截肢,這幾個傷員要麼是斷腿要麼是斷胳膊,在這種環境下,其實存活下來的概率是相當小的。
梁慧文以為自己是做了一件好事,但是她之後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戰爭開始了。
依舊是老樣子,日軍方麵先是一通轟炸,對遠征軍的重要陣地進行了破壞。
但是遠征軍這邊當然是不甘示弱。
以前沒有大炮我被你炮擊,現在我有大炮了還能被你欺負嗎?
所以兩邊就這樣開始了炮戰。
日軍方麵原本以為自己會占據上風,結果沒想到遠征軍配置的火力也是非常的凶狠,一時間居然形成了勢均力敵的情況。
既然在炮擊上沒有形成自己的優勢,那就開始下一階段的作戰。
日軍帶隊指揮官在看到雙方的火力都無法奈何對方之後,當即要求前線的士兵發動衝鋒。
於是一群日軍士兵就這樣開始衝鋒,他們的團隊形成配合,雖然是在前進,但是射擊的精度很高,給遠征軍帶來了很大的傷亡。
不過遠征軍這邊的士兵戰鬥力也是很高,雙方同時都出現了慘烈的損失。
其中最忙碌的應該就是梁慧文了。
作為連隊的衛生員,這個時候她就要承擔起救治傷員的全部責任。
“衛生員,救命啊!”
前麵傳出了哀嚎聲,梁慧文迅速的彎腰跑過去,發現是個肚子中彈的。
二話不說,先去止血,梁慧文剛把紗布準備好,就聽到了另一個叫喊聲。
“衛生員,機槍手中彈了,快來!”
梁慧文很是無奈,麵前這個傷員剛處理一分鐘的時間,下一個就來了,她連忙答應著,然後加快了手上的速度,想著快點去處理下一個傷員。
剛才炮擊的時候其實連隊中就已經有好幾個傷員,但是當時梁慧文沒辦法去前麵處理,現在手上連著這個還有七八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