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文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她的手下還有一個擔架班,專門負責運送傷員。
梁慧文給這個傷員打了一針鎮定劑,讓他放鬆一下。
給他查看傷口的時候,梁慧文遺憾的發現傷員肚子上的傷口情況很不好,子彈擊中了內臟,要是不能及時進行縫合,這個傷員就算完蛋了。
不過現在不是縫合的時候,這樣的傷情也不是自己能完成的了,需要讓後麵的軍醫來完成。
擔架隊沒上來,梁慧文想著去找兩個士兵將傷員送過去,結果被連長一頓訓斥。
“現在是什麼時候?是送傷員的時候嗎?任何人都給我堅守陣地,不能後退,死就死在這!”
連長狠狠地瞪了梁慧文一眼,他本就對這個被分配在自己連隊的女衛生員不滿,該果斷的時候不果斷,就是個累贅。
上戰場的第一要務是堅守陣地,而不是想著怎麼活下去。
一個傷員就要抽調兩個士兵去送,來上十個傷員是不是就不用打仗了,直接撤退好了。
反正這仗打了不過一個多小時,連隊已經死傷二三十個了。
梁慧文被訓斥了一番,很是委屈,不過她也知道如果連隊守不住陣地,戰鬥結束之後全連都要接受懲罰。
雖然滿肚子都是怨言,但是梁慧文也隻能堅持下去。
她隻好讓傷員在原地等待,等擔架隊回來了再去送傷員。
她連忙去給下一個病人處理傷口,這個病人的情況要更加的危險。
機槍手這個位置在軍隊中應該說是風險最大的位置了,因為作為重火力,很能吸引敵人的攻擊。
有統計表明,在戰鬥中,最先傷亡的就是機槍手,有些時候生存時間居然能按照分鐘來計算。
按照戰鬥要求,對於機槍陣地,應該每五分鐘就移動一次,或者是每打完一個彈夾就要轉移,但是很多時候,戰爭的激烈程度要求機槍是不能停歇的。
機槍的轉移勢必會引起火力的削弱,如果沒有後續火力補充上,將會導致火力壓製的削弱,這對士兵們來說是非常致命的。
所以當機槍手上了戰場後,就會明白一個道理,自己或許就會死在戰場上。
特彆是和日軍作戰,日軍士兵人人都是精確射手,很容易對機槍手進行精確的打擊。
這位機槍手就是如此,不過也不知道應該說他幸運還是不幸,子彈手掌穿過,從手肘射出後被機槍彈射,並沒有傷害到機槍手的要害位置,隻是擊中他的肩膀。
不過就算是這樣,這位受傷的機槍手依舊是被擊中了大動脈,鮮血直流,還好副手幫忙堵住了出血的位置,但是明顯能夠看出來,情況是相當的不妙。
梁慧文來到現場的時候,紗布已經被完全浸潤,鮮血從紗布中溢出來,一滴一滴的滴落在地上,已經形成一處小血泊。
梁慧文當即進行止血,簡單查看了傷情,發現傷員的整條手臂都廢了。
因為止血困難,現在的她隻能給傷員提供一個選擇,那就是截肢。
按照要求,這種截肢手術不管怎麼樣都應該去後方的戰地醫院進行。
但是梁慧文能感受到前線的情況已經是相當的緊張,擔架隊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過來。
喜歡抗日:民國大醫生請大家收藏:()抗日:民國大醫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