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母親丁盼雲的牽線搭橋,再加上樣品確實出色,王慧,對陸青陽帶來的毛呢大衣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她拿著樣品反複查看,愛不釋手。
“小陸啊,不瞞你說,你設計的這大衣,款式、麵料、做工,真是沒得挑,我個人是非常喜歡的。”
王慧主任放下大衣,語氣卻帶上了一絲顧慮,“但是……正因為它們這麼好,成本高,定價肯定就低不了,咱們百貨大樓的顧客雖然比彆處消費能力強些,但一下子接受這麼……這麼新穎又價格偏高的款式,我還是有點擔心銷路,這好東西,要是因為價格高,積壓在倉庫裡,那就太可惜了。”
王慧的擔憂非常現實。
她認可產品,但作為采購負責人,她必須對銷售業績負責,擔心高端款式在普遍追求樸實、消費觀念尚未完全放開的環境下會“叫好不叫座”。
陸青陽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他理解王慧的顧慮。
他語氣沉穩地分析道:“王阿姨,您的擔心非常在理,不過,我這衣服的價格不高,大夥兒都可以接受。”
陸青陽報了一個價格,簡直把王慧都驚呆了。
這麼好的質量,價格卻並不是很高,隻要十九塊九。
“那行,我給你安排一個櫃麵,就賣這些大衣,先試試看。”
“行!”
……
貨很快就送到了百貨大樓,王慧主任也守信地安排在了相對顯眼的位置。
然而,情況卻並沒有像預想中那樣火爆。
嶄新的櫃台前,偶爾有人駐足,遠遠地看著那幾件掛著的呢子大衣,眼中流露出驚豔和喜愛,但真正上前詢問或觸摸的人卻寥寥無幾。
“媽,你看那大衣,真精神!”一個年輕姑娘小聲對母親說。
“看看就行了,十九塊九呢!夠家裡兩個月菜錢了,再說,這樣式是不是太……紮眼了點?”母親拉著女兒快步走開。
類似的對話在不斷上演。
售貨員小張起初還熱情地介紹:“同誌,看看大衣嗎?穗城來的新產品,質量好著呢!”
但換來的多是警惕的打量和快速的搖頭。
幾天下來,一件都沒賣出去,小張心裡也鬱悶壞了,對著隔壁櫃台的同事嘀咕:
“這麼好的東西,價錢也實在,怎麼就沒識貨的人呢?”
確實,如今的消費環境依舊保守。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二十塊是一筆需要反複掂量的“巨款”,購買一件如此“時髦”的非必需品,需要巨大的勇氣。而且,長期的物質匱乏和政治氛圍,讓人們習慣於“隨大流”,對過於突出和新鮮的事物本能地保持觀望。
之前學校裡誇讚沈茉的同學,真讓她們自己掏錢買,幾乎沒人能做到。
陸青陽來櫃台轉了一圈,立刻明白了症結所在。
光把衣服掛在那裡是不夠的,需要打破顧客的心理壁壘,需要一個他們信任的能直觀展示效果的“媒介”。
12月,華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對內搞經濟活動的浪潮開始了。
在大夥兒熱火朝天的開始搞經濟的時候,陸青陽已經布局好了一切。
趁著這個機會,陸青陽想了一個法子,讓沈茉穿著那件駝色的毛呢大衣,安靜地站在大衣櫃台附近,偶爾自然地整理一下衣襟,或者翻閱一下旁邊的商品宣傳畫報。
她不需要吆喝,本身就是最生動的廣告。
一個高挑、清麗、充滿書卷氣的年輕女孩,穿著一件剪裁精良、顏色溫潤的大衣,亭亭玉立地站在那兒,本身就是一道極其吸睛的風景線。
這畫麵,比任何文字說明和推銷話語都更有說服力。
沈茉一開始還不好意思:“青陽,你覺得這樣能成功嗎?”
“放心好了,你看著。”陸青陽胸有成竹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