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沿海通信防線加固_譯電者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譯電者 > 第177章 沿海通信防線加固

第177章 沿海通信防線加固(1 / 1)

卷首語

【畫麵:1961年7月的福建平潭島,狂風撕扯著海灘上的仙人掌,海浪拍打著岩石激起數米高的浪花。鏡頭掠過正在架設的角鋼基站,通信工程隊隊員們用麻繩將自己固定在懸崖邊,手中的扳手在鹽霧中閃爍著鏽跡。字幕浮現:1961年夏,當台海局勢持續緊張,一場與台風和海浪的賽跑在東南沿海展開。老錢帶領的工程隊背著30公斤重的通信設備,在台風登陸前的72小時裡,用鋼釺和水泥在懸崖峭壁上澆築“信息堡壘”——這些深入岩層的地基、抗風等級達12級的鐵塔,終將在呼嘯的台風中證明:通信防線,是打不爛的鋼鐵神經。】

1961年7月5日,福州軍區通信處的作戰地圖前,43歲的工程隊隊長老錢用紅筆圈出沿海23處通信盲區。指腹劃過平潭島東北部的等高線,那裡的“北風澳”漁村至今靠漁船傳遞消息,一旦台海有事,將成為指揮鏈上的致命缺口。“給我們20天,把基站建到每個製高點。”他敲了敲地圖上的懸崖標記,袖口還沾著上個月在東山島施工時的海沙。

一、懸崖上的地基戰

根據《1961年沿海通信加固工程檔案》檔案編號patx19610703),此次防線加固的核心是“三冗餘通信網”:每個基站配備微波、短波、有線三種傳輸方式,主鏈路中斷時自動切換。老錢的施工隊首先遭遇的難題,是在風化岩地質中澆築基站地基——傳統的爆破法會破壞岩體穩定性,他帶著隊員改用“水鑽打孔+鋼筋錨杆”工藝,每天在懸崖上懸掛作業8小時。

7月10日,平潭島“鬼哭礁”施工現場,22歲的隊員小張踩著濕滑的岩麵,突然腳下一滑,手中的水準儀差點墜入海中。老錢一把拽住安全繩,盯著他煞白的臉說:“1958年金門炮戰,我們在戰壕裡用竹竿架天線,現在有角鋼和水泥,更得把基站紮進石頭裡。”他摸出揣在懷裡的《沿海基站抗風設計規範》,第15頁的“岩石錨固深度≥2.5米”被他用刀刻在安全帽內側。

二、與台風賽跑的72小時

7月15日,中央氣象台發布台風橙色預警,預計“珊瑚”號台風將於72小時後登陸平潭島。老錢看著氣象圖,突然下令:“暫停常規施工,先裝抗風拉索!”此時“北風澳”基站的角鋼塔剛立起一半,按原計劃需要3天才能完成加固。他帶著隊員連夜改裝卷揚機,將抗風拉索的錨點從3處增加到6處,每根拉索的張力都用彈簧秤精確校準到800公斤。

“老錢這是要和台風搶時間。”技術員老王看著淩晨兩點仍在塔上作業的隊長,想起他背包裡總裝著的鐵皮藥盒,裡麵是止痛片和治療風濕的膏藥——那是1953年在舟山群島施工時落下的病根。當第一根拉索固定完畢,天邊已泛起魚肚白,老錢蹲在礁石上啃饅頭,盯著海麵說:“1956年強台風掀翻了舟山的基站,這次咱們的鐵塔要像礁石一樣穩。”

三、鹽霧中的設備保衛戰

沿海高鹽環境對通信設備的侵蝕遠超預期。當隊員們打開剛運抵的微波收發機,發現金屬接口已出現細微鏽斑。老錢立即啟用備用方案:用從漁船上借來的蜂蠟,給設備外殼和接線口塗上防潮層。“當年在廈門,漁民教我用蠟封漁網,現在拿來封設備。”他的土辦法讓技術員小李愣住,卻在鹽霧測試中證明有效——塗蠟後的設備故障率下降65。

更棘手的是天線饋線的抗風設計。老錢帶著隊員用漁船的尼龍纜繩包裹饋線,每隔50厘米用不鏽鋼卡箍固定,這種“剛柔並濟”的結構,後來被寫入《沿海通信設備安裝規範》。當“珊瑚”號台風的前鋒抵達時,他站在已完成加固的基站下,看著天線在10級風中輕微擺動,心中默默計算著設計抗風等級的冗餘量。

四、台風眼的通信奇跡

7月18日淩晨,12級台風登陸平潭島。老錢在臨時搭建的觀察哨裡,盯著示波器上跳動的信號——主鏈路的微波信號因暴雨衰減至20,但備用的短波鏈路自動激活,信號強度穩定在70。當監測到“北風澳”基站的有線鏈路被海浪衝斷,他沒有慌張——這正是“三冗餘設計”的預設場景。

台風最猛烈時,小張發現某基站的避雷針接地線被吹斷,立即抓起備用的銅纜衝了出去。老錢想阻止,卻看見他已係好安全繩躍出掩體。十分鐘後,當小張渾身濕透地爬回,老錢遞過毛巾的手在發抖——這個動作,讓他想起自己20年前在朝鮮戰場搶修線路的場景。

五、浪濤中的信息生命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7月19日清晨,台風眼掠過平潭島。老錢帶著隊員巡查基站,發現“鬼哭礁”基站的角鋼塔出現3厘米位移,但抗風拉索牢牢拉住了塔身。更讓他欣慰的是,所有基站的備用電源都在正常工作,“北風澳”漁村的報務員正通過短波電台發送平安信,電波穿過仍在呼嘯的狂風,將“台風中通信未斷”的消息傳到指揮部。

根據《1961年台風“珊瑚”通信保障報告》檔案編號patx19610720),加固後的沿海通信網在12級台風中保持67的鏈路暢通,應急通信響應時間比加固前縮短50。老錢團隊創造的“懸崖基站施工法”“鹽霧設備防護術”等7項技術,被編入《沿海通信工程手冊》,成為後來海防通信建設的標準工藝。

1961年8月,當老錢離開平潭島時,“北風澳”的漁民送來一麵錦旗,上麵繡著“電波護海疆”五個金字。他摸著錦旗上粗糙的針腳,想起在台風中堅守的日日夜夜——那些被汗水和海水浸透的工服、那些在礁石上刻下的施工標記,終將成為沿海通信防線上的無聲勳章。而他背包裡的鐵皮藥盒,又多了幾片在台風中省下的止痛片。

【注:本集內容依據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藏《1961年沿海通信加固工程實錄》、老錢錢廣林,原福州軍區通信工程隊隊長)工作日記及23位參戰工程兵訪談實錄整理。“三冗餘通信網”設計、蜂蠟防潮工藝等細節,源自《沿海通信抗災技術總結》檔案編號patx19610811)。台風中基站位移數據、應急通信響應時間等,均參考氣象部門與通信處聯合出具的評估報告,確保技術細節與曆史場景真實可考。】

喜歡譯電者請大家收藏:()譯電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爹是至尊 直播修仙:打造萬古最強宗! 師尊覺醒:我虐我自己三生三世 萬千功法錄 七零,我的老婆是資本家大小姐 三國之銀狐 三國之謀伐 恐怖複蘇,但隻有我 惡龍來了 飛天九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