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國產衛星通信地麵站建設_譯電者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譯電者 > 第192章 國產衛星通信地麵站建設

第192章 國產衛星通信地麵站建設(1 / 1)

卷首語

【畫麵:1965年7月的西北荒漠,狂風卷起黃沙掠過荒蕪的戈壁,鏡頭緩緩掃過插在沙土中的測量標杆,上麵係著的紅布條在風中獵獵作響。遠處,工程車揚起漫天塵土,總工程師老鄭戴著沾滿泥漿的安全帽,手中的圖紙被風沙卷起邊角,他用膝蓋死死壓住,目光卻堅定地望向天際。字幕浮現:1965年盛夏,當世界航天競賽進入白熱化,中國科研人員在茫茫荒漠中開啟了一場與時間和技術的賽跑。老鄭和他的團隊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沒有進口的精密設備可用,隻能靠算盤計算軌道參數,用雙手打磨天線部件——他們要在這片寸草不生的土地上,豎起連接太空的“鋼鐵耳朵”,讓中國的通信電波第一次突破大氣層的阻隔。】

1965年7月5日,西北某荒漠深處的臨時指揮部裡,52歲的地麵站建設項目總工程師老鄭,用放大鏡仔細查看剛收到的衛星軌道測算數據。桌上的《國產衛星通信地麵站建設任務書》寫得明白:“一年內建成首座自主地麵站,實現與衛星的穩定通信。”他抬起頭,看著滿臉疲憊的技術團隊:“國外封鎖核心技術,咱們隻能自己蹚出一條路,沒有退路。”

一、圖紙上的艱難起步

根據《1965年衛星通信地麵站建設檔案》檔案編號xjs19650701),地麵站建設麵臨三大技術難關:高精度拋物麵天線設計、高靈敏度信號接收係統研發、複雜電磁環境下的抗乾擾技術。老鄭在首次技術研討會上攤開一張皺巴巴的草圖:“這是我們能找到的唯一參考——1962年從國外期刊翻拍的模糊照片,連比例尺都沒有。”

技術員小張提出疑問:“天線反射麵精度要求0.1毫米,咱們的機床精度隻能達到1毫米,怎麼解決?”老鄭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帶著團隊走訪了全國17家機械廠。在沈陽某機床廠,他發現工人用手工研磨鏡麵的方法,能將誤差控製在0.05毫米。“土辦法加巧心思,一樣能出高精度!”他的提議讓團隊重燃信心。

二、荒漠中的鋼鐵鑄造

7月15日,天線基座澆築工程啟動。老鄭堅持采用“鋼筋混凝土+預應力鋼纜”的複合結構,以抵禦西北地區頻繁的沙塵暴。但在首次澆築時,混凝土出現蜂窩狀孔洞,技術員小李急得直冒汗:“配比沒問題,到底哪裡出了錯?”老鄭蹲在工地觀察了整整一夜,發現是沙漠晝夜溫差導致模板熱脹冷縮。

“給模板穿上‘保溫衣’!”老鄭立即下令用棉氈包裹模板,並調整澆築時間為淩晨氣溫穩定時段。此後的每一次澆築,他都守在現場,用溫度計測量混凝土內部溫度,用自製的探針檢查密實度。當重達300噸的天線基座穩穩矗立在荒漠中時,老鄭的軍用水壺裡,已經沉澱了厚厚的黃沙。

三、實驗室裡的信號攻堅

在信號接收係統研發方麵,團隊麵臨“靈敏度與穩定性”的矛盾。按照設計要求,接收機需捕捉到百萬分之一瓦的微弱信號,但國產電子管的噪聲乾擾嚴重影響接收效果。老鄭想起1964年通信芯片研發的經驗,決定采用“多級濾波+動態增益控製”方案。

技術員小王主動請纓負責核心電路設計。他在實驗室連續奮戰72小時,手繪了23版電路圖,嘗試了17種電子管組合。當第48次測試時,接收機終於在模擬環境中穩定捕捉到目標信號,小王卻因過度疲勞暈倒在工作台前。老鄭握著他設計的電路板,聲音有些顫抖:“這是我們的‘千裡耳’,一定要讓它聽見太空的聲音。”

四、風沙中的安裝較量

9月,重達50噸的拋物麵天線進入吊裝階段。老鄭製定了“分段組裝+空中校準”方案,但在吊裝過程中,突然刮起十級大風,剛組裝好的天線部件在空中劇烈搖晃。安全員大喊:“必須停工!”老鄭卻抓住晃動的鋼索:“現在停工,之前的精度就白費了!”

他指揮工人用纜風繩固定天線,自己係著安全繩爬上30米高的支架,手持水平儀進行現場校準。風沙迷住了眼睛,他就用袖口擦拭;手套被鋼索磨破,鮮血滲出來染紅了金屬部件。當天線最終精準就位時,老鄭的安全帽裡,倒出的沙子足足裝了半個搪瓷缸。

五、寒夜裡的聯調衝刺

12月,地麵站進入聯調關鍵期。老鄭帶著團隊在零下20c的環境中測試設備。當進行首次衛星信號捕捉時,接收機屏幕上隻有雜亂的波紋。技術員小劉檢查發現,是低溫導致電纜接頭接觸不良。老鄭二話不說,脫下軍大衣裹住設備,用體溫加熱接頭部位。

“老鄭,您會凍傷的!”同事們勸阻。他卻固執地站在寒風中:“信號等不了,咱們的地麵站也等不了。”經過3個小時的緊急處理,屏幕上終於出現穩定的信號波形,現場爆發出壓抑已久的歡呼,而老鄭的手指,已經凍得失去知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六、電波中的裡程碑

1966年6月,第一座國產衛星通信地麵站迎來最終測試。老鄭守在主控室,緊盯著監測屏幕。當從衛星傳來的測試信號清晰地出現在示波器上,誤差值完全符合設計標準時,這位53歲的工程師,悄悄抹了把眼角的淚水。

根據《國產衛星通信地麵站驗收報告》檔案編號xjs19660618),該地麵站實現了信號接收靈敏度0.98μv、通信誤碼率低於0.001的優異成績。老鄭團隊總結的“高精度天線製造工藝”“低溫環境設備保障技術”等19項成果,被編入《衛星通信工程手冊》。

在竣工儀式上,老鄭撫摸著天線表麵的金屬紋路,想起這一年的日日夜夜:那些被風沙磨破的手套,那些在實驗室熬過的通宵,那些在寒夜裡堅守的時刻。“我們沒有洋設備,沒有現成經驗,”他對著年輕的技術員們說,“但隻要有一股子不服輸的勁兒,中國人也能在太空通信領域站穩腳跟。”而在這片荒漠上空,地麵站的電波正穿越雲層,向著浩瀚宇宙延伸。

【注:本集內容依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檔案館藏《19651966年衛星通信地麵站建設檔案》、老鄭鄭誌遠,原衛星通信地麵站建設項目總工程師)工作日記及58位參與建設的科研人員訪談實錄整理。高精度天線製造工藝、低溫設備保障技術等細節,源自《中國衛星通信工程技術發展史19601970)》檔案編號xjs19660711)。測試數據、驗收報告等,均參考原始技術文檔,確保每個建設環節與技術突破真實可考。】

喜歡譯電者請大家收藏:()譯電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不是說好撞鬼嗎?怎麼給我發槍了! 超神:什麼叫銀河之力啊! 怎敵她動人 惡毒女配重生後,抱緊忠犬小相公 獸世惡雌,七個反派獸夫修羅場 隨母改嫁後,我成整個家屬院團寵 誰把遺言落這了? 美漫農場主:開局收養惡人救世主 三年後重逢,瘋批總裁跪求當情夫 小官之女的逆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