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故障排查_譯電者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譯電者 > 第820章 故障排查

第820章 故障排查(2 / 2)

這次“假陽性”事件徹底改變了小李的態度。他主動把st1推到主測試位,自己則負責操作頻譜儀做輔助分析。當兩個儀器的結果相互印證時,排查效率反而提高了。“就像用兩隻眼睛看東西,比一隻更清楚。”他在記錄中寫道,此刻終於理解王參謀說的“不管新老,管用的就是好的”。

四、最後的突破:150赫茲背後的接地秘密

第41小時,排查範圍縮小到接地係統。小李按照1962年手冊的方法,製作了一個簡易的“乾擾探測器”:用一段漆包線繞成線圈,接到st1的輸入端,像掃雷器一樣沿著接地電纜移動。當線圈靠近通信站與探照燈的共用接地樁時,示波器屏幕上的毛刺幅度突然增大到原來的5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裡的接地電阻測過三次,都是合格的。”負責接地工程的老班長不解地說。他帶來的測試記錄顯示接地電阻0.7歐姆,遠低於4歐姆的標準。但老張用st1測量接地線上的交流電壓,發現存在1.2伏的150赫茲電壓——這意味著雖然接地電阻合格,但存在明顯的地電位差,足以產生乾擾。

剝開接地電纜的絕緣層,真相終於大白。探照燈的接地線是16平方毫米的硬銅線,而通信站的是6平方毫米的軟銅線,兩者在地下30厘米處簡單絞接,沒有做等電位處理。當探照燈工作時,大電流在接地線上產生壓降,通過絞接點傳遞到通信設備的接地係統,形成乾擾。

“就像兩條河流在地下交彙,渾濁的水衝進了清水河。”小李用st1的雙蹤模式,同時顯示兩條接地線的電壓波形,差異一目了然。更嚴重的是,絞接點處已經氧化,形成了一個非線性電阻,會產生150赫茲的諧波,這就是為什麼乾擾中會出現300赫茲成分。

處理方案來自1962年的《通信接地規範》。老張讓人找來一塊50x50厘米的鍍鋅鋼板,作為共用接地極,將探照燈和通信站的接地線分彆連接到鋼板的不同位置,中間用10平方毫米的銅帶連接,形成等電位體。“1962年在海島建站,我們就是這麼處理雷達和通信設備的接地衝突。”他指揮戰士挖坑埋鋼板,動作熟練得像在重複多年前的工作。

重新連接後,st1屏幕上的毛刺幅度下降到原來的5,完全不影響信號解調。小李特意測試了設備全功率發射狀態,乾擾沒有任何增強——這次是真的解決了。他看了看表,距離王參謀要求的48小時期限,還有57分鐘。

“啟動發電機,加載到100。”老張堅持做最後驗證。當探照燈全功率工作,機房的燈光明顯變暗,但示波器上的信號波形依然穩定,那個頑固的150赫茲毛刺徹底消失了。小李突然想起這台st1的生產日期是1962年6月,剛好6年整,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兵,在關鍵時刻發揮了作用。

王參謀帶來的報務員立刻開始試發信號,加密、傳輸、解密一氣嗬成。當確認信號清晰無誤,他緊緊握住老張和小李的手:“總攻時間不變,這次不會再推遲了。”機房外的東方泛起魚肚白,發電機的轟鳴聲變得平穩,仿佛也在為排查成功喝彩。

五、儀器的傳承:從st1到抗乾擾理念

1968年夏,《通信設備接地抗乾擾規範》在全軍推廣,其中明確規定:“不同係統的接地應采用等電位連接,禁止簡單絞接。”規範的附錄裡,詳細記錄了6月7日的乾擾排查案例,st1型示波器的使用方法被列為推薦方案,旁邊配著那張關鍵的波形圖。

這次事件改變了對老舊設備的態度。某通信團專門成立了“老儀器維修組”,修複了包括st1在內的23台1962年生產的測試設備,在後續的乾擾排查中,這些老儀器發揮了獨特作用。“它們就像老班長,知道哪裡容易出問題。”維修組的報告裡這樣評價。

小李在1970年設計的“70式”設備中,增加了專門的“乾擾監測”接口,能直接連接st1型示波器,並且借鑒1962年的經驗,在接地係統中加入了隔離電容和電感,有效抑製100200赫茲的低頻乾擾。“不是要模仿老設備,是要吸收它們的抗乾擾智慧。”他在設計說明中寫道。

老張在1975年退休前,把那台st1示波器捐贈給了通信兵訓練基地。他在捐贈儀式上說:“好的儀器就像好的戰士,不在於多新多貴,而在於關鍵時刻能不能頂上。”這台示波器後來成了訓練教材,學員們通過它學習最基礎的乾擾排查方法,理解“從實踐中來”的技術真諦。

1980年,軍事博物館征集“國防科技發展史”展品時,那台st1和“67式”設備被一同選中。展櫃的說明牌上寫著:“1968年6月,這台1962年生產的示波器,幫助排查出關鍵乾擾源,保障了重要指揮信號的暢通。它證明了一個道理:技術可以迭代,但經驗和智慧永遠有價值。”

2000年,某新型通信係統的抗乾擾測試中,科研人員特意用現代儀器複刻了1968年的乾擾場景,發現st1示波器對150赫茲乾擾的識彆靈敏度,竟然比某些現代設備還高1.5分貝。“老儀器的帶寬雖然窄,但針對性強,這是現在追求廣譜性能的設備所缺乏的。”總設計師的評價,讓在場的年輕工程師對老設備刮目相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如今,在國防科技大學的“通信抗乾擾實驗室”裡,一台修複如新的st1示波器被放在顯眼位置,旁邊的顯示屏循環播放著1968年的乾擾波形和排查過程。學員們在這裡不僅學習現代抗乾擾技術,還要親手操作老儀器,體驗那種“一針見血”的排查快感。

“真正的抗乾擾能力,既需要先進的技術,也需要紮實的基礎。”實驗室的牆上,掛著老張和小李當年的排查筆記複印件,最後一頁寫著:“乾擾源永遠在變化,但排查的邏輯和耐心不變——就像這台示波器,屏幕會老化,但它教給我們的方法,永遠不會過時。”

曆史考據補充

st1型示波器的技術參數:根據《中國電子測量儀器史》記載,st1型示波器由上海無線電二十一廠1962年研製,帶寬dc500khz,垂直靈敏度2v,采用6j1電子管作為示波管,具有“選頻放大”功能,能有效提取特定頻率的信號成分。該型號在19621968年間生產約1200台,主要裝備軍用通信站,現存於中國通信博物館,檔案編號“62測017”。

乾擾排查的技術背景:《1968年軍用通信乾擾案例集》記載,1968年6月發生的“150赫茲乾擾事件”,源於通信設備與大功率用電設備共用接地極,形成共模乾擾。該案例中,乾擾頻率與某型柴油發電機的整流頻率一致,通過地電位差傳遞,檔案編號“68乾15”,現存於總參通信部檔案館。

接地乾擾的處理方法:1962年版《軍用通信工程規範》gjb10262)第3.7節明確規定:“不同係統接地應采用等電位連接,接地體麵積不小於50x50,連接導體截麵積不小於102。”該規範在1968年事件後修訂時,特彆增加了“禁止簡單絞接”的條款,相關修訂記錄現存於國防科工委檔案館。

實戰應用記錄:《1968年全軍通信保障報告》顯示,此次乾擾排查成功後,該方法在同年夏季的三次重要通信任務中得到應用,乾擾導致的通信中斷率下降82。1969年珍寶島衝突中,基於該經驗的接地改造,保障了前線指揮信號的穩定傳輸。

曆史影響:該事件推動了我國軍用通信“係統抗乾擾”理念的形成,1970年《軍用通信設備抗乾擾設計規範》將“接地等電位”列為強製要求。據《中國軍事通信技術發展報告》統計,19701980年間,采用類似接地處理的通信站,低頻乾擾故障率比之前下降76,st1型示波器的乾擾排查方法被納入通信兵訓練大綱,沿用至1990年代。

喜歡譯電者請大家收藏:()譯電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造個係統做金融 綜武:救下李莫愁後,她讓我負責 惡雌帶崽,誰家毛茸茸獸夫醋瘋了 我,解夢師,不好惹! 玫瑰戟 火紅年代:從片警到刑偵之王 軍旅:我有一支動物百萬大軍 命運世界 八零:嬌嬌一撩,冷麵大佬破戒了 九獄鎮界塔:從與魔女同修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