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1971年10月16日7時37分,紐約聯合國代表團駐地的臨時保密室內,屏蔽狀態指示燈呈綠色常亮,電磁監測儀屏幕顯示“150175兆赫,乾擾值152db”。小李密碼員)穿著深藍色中山裝,雙手放在密碼箱的機械旋鈕上,指腹因緊張反複摩挲著冰涼的金屬紋路;搭檔小周駐地密碼員,30歲,有駐非通信測試經驗)站在他右側,手裡攥著《密鑰激活流程表》編號外美激),指尖在“雙人同步輸入”的條款上輕輕劃過;老周駐地主任)坐在保密室中央的桌子旁,麵前擺著加密終端與信號記錄儀,目光在小李、小周與儀器間來回移動;小鄭駐美聯絡處人員)則盯著電磁監測儀,時不時抬頭提醒:“175兆赫頻段要穩住,國內那邊已經做好接收準備了。”
“這是咱們在紐約第一次啟用密碼箱,激活要是錯一步,模塊可能鎖死;發送要是被乾擾,國內收不到,明天會議就沒法用。”老周的聲音壓得很低,他看了眼手表,“7時40分準時開始,激活後立即發測試指令,彆耽誤。”小李深吸一口氣,與小周對視一眼:“我輸前3位密碼,你輸後3位,同步按確認鍵,記牢了。”小周點頭:“放心,之前預演過3次,錯不了。”保密室內的儀器蜂鳴聲與鐘表“滴答”聲交織,一場決定聯合國會議通信能否正常的“首次啟用測試”,在晨光中的保密室裡拉開序幕。
一、測試前籌備:依據梳理、設備檢查與分工1971年10月14日15日)
1971年10月14日起,駐地團隊就為“首次通信測試”做籌備——核心是“明確測試標準、確保設備就緒、定好人員分工”,畢竟這是密碼箱抵達紐約後首次實際啟用,若測試流程混亂、設備故障或頻段選錯,可能導致聯合國會議前無法修複,直接影響外交通信。籌備過程中,團隊經曆“依據考據→設備核驗→分工確認”,每一步都透著“防測試失誤”的謹慎,小李的心理從“存放穩妥的踏實”轉為“測試失敗的焦慮”,為10月16日的首次啟用築牢基礎。
通信測試的“曆史依據與標準梳理”。團隊從兩方麵明確測試核心要求:1測試依據:依據《1971年外交加密通信首次測試規程》編號外美測7101),首次啟用需完成“密鑰激活→頻段調試→測試指令發送→解密確認”四步,測試指令內容需簡潔含設備狀態、準備情況),不得涉及敏感信息;2頻段標準:規程規定“聯合國會議期間優先使用175兆赫加密頻段該頻段經中美協商,美方承諾不主動乾擾),備用頻段210兆赫,發送功率≤19db,避免信號過強被無關方接收”;3確認標準:國內回複需在37分鐘內送達北京至紐約電波傳輸時間約19分鐘,國內解密處理約18分鐘),回複內容需包含“信號清晰度、乾擾痕跡、是否準予正式使用”,三者均達標才算測試成功。“37分鐘是測算出來的,早了可能國內還沒解密,晚了就是信號丟了,得掐準時間等。”老周在籌備會上展示規程,小鄭補充:“175兆赫頻段已經和美方打過招呼,他們不會乾擾,但咱們還是要監測,防意外。”
測試設備的“全麵核驗”。團隊重點核驗四類核心設備,確保無故障:1密碼箱狀態:小李與小周共同檢查“齒輪間隙0.06轉動阻力7n)、蓄電池電量1620ah滿電)、加密模塊指示燈紅休眠正常)”,用微型毛刷清潔密鑰接口,避免接觸不良;2加密終端:小鄭測試終端與密碼箱的連接專用19芯電纜,無鬆動),輸入190字符測試文本,終端顯示正常,無亂碼;3電磁監測儀:小趙技術人員)校準儀器,注入175兆赫、71db模擬信號,監測儀顯示誤差≤1db,確認能精準捕捉頻段乾擾;4通信天線:老周檢查駐地樓頂的加密天線指向北京方向,無遮擋),測試天線增益≥19dbi),確保信號傳輸強度達標。“終端要是連不上密碼箱,指令發不出去;天線要是歪了,信號傳不遠,每個設備都得查到位。”小鄭說,小李補充:“我試過轉動密碼箱旋鈕,阻力和在國內一樣,齒輪沒問題,激活時不會卡。”
人員分工與“預演確認”。團隊按“激活→發送→監測→記錄”四崗分工:1小李主激活):負責輸入密鑰前3位密碼,配合小周完成激活;2小周副激活):輸入密鑰後3位密碼,同步按確認鍵,激活後操作加密終端發送指令;3小鄭監測崗):全程盯著電磁監測儀,記錄175兆赫頻段乾擾值,異常立即通報;4老周記錄崗):填寫《首次啟用測試記錄表》,記錄激活時間、發送時間、接收時間、測試結果,對接國內技術團隊陳恒值守)。預演重點模擬“激活不同步”場景:1首次預演:小李比小周快0.7秒按確認鍵,模塊顯示“授權失敗”,兩人調整節奏,確保誤差≤0.3秒;2二次預演:成功激活後,發送模擬指令“測試1,無內容”),國內37分鐘後回複“收到”,整個流程耗時57分鐘激活10分鐘+發送5分鐘+等待37分鐘+確認5分鐘),符合預期。“預演就是找問題,第一次不同步失敗,後來練到幾乎同時按,才放心。”小李說,老周補充:“明天正式測試,就按預演流程來,彆慌,一步一步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二、雙人協同的密鑰激活:流程拆解與細節把控1971年10月16日7時40分8時10分)
7時40分,密鑰激活正式開始——小李與小周站在密碼箱前,按“先解鎖、再輸入、後確認”的順序操作,老周在旁監督,小鄭緊盯電磁監測儀,核心是“雙人同步輸入密碼,確保加密模塊從休眠紅燈)轉為激活綠燈),無授權失敗”。激活過程中,團隊經曆“機械解鎖→密碼輸入→同步確認→模塊驗證”,每一步都透著“零誤差”的嚴謹,小李的心理從“緊張手抖”轉為“激活成功的安心”,小周則全程保持沉穩,把控同步節奏。
7時40分7時50分:機械解鎖與初始狀態確認。小李與小周共同完成解鎖:1鑰匙開鎖:小李插入01號鑰匙主鎖),小周插入02號鑰匙應急鎖),兩人同時順時針轉動19度,聽到“哢”聲後拔出鑰匙,密碼箱機械鎖解鎖;2模塊喚醒:小李長按密碼箱“喚醒鍵”3秒,加密模塊指示燈從“常紅”變為“閃爍紅”表示進入待激活狀態),小周用萬用表測模塊供電電壓3.7v,正常);3狀態核對:老周對照《激活流程表》,確認“機械解鎖成功、模塊喚醒正常、無報警提示”,在記錄表上標注“750,初始狀態合格,準備輸入密碼”。“解鎖要同時轉鑰匙,不然主鎖和應急鎖不同步,模塊不喚醒。”小周提醒,小李擦了擦手心的汗:“第一次在紐約轉鑰匙,有點緊張,還好和預演一樣順。”
7時51分8時05分:雙人同步密碼輸入。這是激活的核心步驟,需嚴格把控同步性:1密碼確認:小李輕聲念出前3位密碼“371”來自保密手冊第1組密鑰),小周回應後3位“907”,兩人再次核對“”,確認無誤;2輸入準備:小李將右手放在密碼旋鈕上負責前3位:3→7→1),小周左手放在旋鈕旁負責後3位:9→0→7),老周喊“開始”;3分步輸入:小李先輸入“3”旋鈕順時針轉3圈,對準刻度),停頓0.3秒後輸入“7”轉7圈),再停頓0.3秒輸入“1”轉1圈);小周緊跟其後,在小李輸入“1”的同時輸入“9”,依次完成“0”“7”,整個輸入過程耗時19秒,無卡頓;4同步確認:兩人輸入完成後,對視一眼,同時按下密碼箱兩側的“確認鍵”誤差≤0.2秒),模塊發出“嘀”的一聲,指示燈從“閃爍紅”變為“常綠”激活成功)。“最擔心的就是輸入不同步,還好這次幾乎同時按,沒失敗。”小李鬆了口氣,小周補充:“輸入時要聽對方的節奏,小李念數字,我跟著走,不容易錯。”
8時06分8時10分:模塊激活後的驗證。激活成功後,團隊立即驗證模塊功能:1模式確認:小周長按“模式鍵”,模塊顯示“175兆赫加密模式,功率19db”,與預設頻段一致;2自檢功能:小李按“自檢鍵”,模塊自動檢測齒輪聯動、密鑰存儲、天線連接,3秒後顯示“自檢合格,無故障”;3終端連接:小鄭將加密終端與密碼箱對接,終端顯示“已連接,可發送指令”,確認模塊能正常輸出加密信號。“激活隻是第一步,得確認模塊能連終端、能發信號,不然白激活。”老周說,小李湊近看模塊指示燈:“綠燈常亮,和預演一樣,沒問題了。”小鄭此時報告:“175兆赫頻段乾擾值153db,無異常,可發送指令。”
三、175兆赫頻段的測試通信:發送操作與乾擾監測1971年10月16日8時11分8時30分)
8時11分,測試通信啟動——小周操作加密終端編寫指令,小李在旁核對,小鄭全程監測175兆赫頻段乾擾,老周則聯係國內技術團隊陳恒),告知“即將發送測試指令,注意接收”。發送過程中,團隊經曆“指令編寫→頻段調試→信號發送→乾擾記錄”,每一步都透著“防信號泄漏、防乾擾”的嚴謹,小周的心理從“指令編寫的專注”轉為“發送成功的踏實”,小鄭則時刻警惕頻段異常。
8時11分8時20分:測試指令編寫與核對。小周按規程編寫指令,小李同步核對:1指令內容:嚴格按“設備狀態+準備情況”格式,編寫19字符指令“設備正常,準備就緒”避免過長導致傳輸耗時,過短無法驗證清晰度),無任何敏感信息;2格式檢查:確認指令為中文簡體國內接收係統默認格式),無特殊符號防止解密亂碼),小周在終端上逐字輸入,小李逐字核對,發現“備”字誤輸為“被”,立即修改,耗時1分19秒;3加密預覽:小周點擊“加密預覽”,終端顯示密文亂碼形式,無規律),確認加密算法正常與國內一致的1971版加密算法),無格式錯誤。“指令不能錯一個字,‘備’和‘被’差一點,國內解密可能認不出來,必須核對。”小李說,小周補充:“字數也得卡準,19字符剛好,多一個少一個都可能傳輸失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8時21分8時25分:175兆赫頻段調試與發送。小鄭調試頻段,小周操作發送:1頻段鎖定:小鄭在電磁監測儀上鎖定175兆赫頻段,記錄當前乾擾值152db,告知“無乾擾,可發送”;2功率調整:小周將終端發送功率調至19db標準上限,確保信號強度足夠,又不超標),點擊“頻段匹配”,終端與密碼箱模塊同步切換至175兆赫;3指令發送:小周按下“發送”鍵,終端顯示“發送中”,進度條從0增至100,耗時7秒19字符,符合192字符分鐘的速率標準),發送完成後終端顯示“發送成功,等待回複”。“發送時要盯著進度條,要是卡在50,就是頻段沒匹配好,得重新調。”小周說,小鄭補充:“發送過程中175兆赫乾擾值沒變化,還是152db,沒被乾擾,信號應該傳出去了。”
8時26分8時30分:發送後的頻段監測與記錄。小鄭繼續監測175兆赫頻段,老周記錄發送信息:1乾擾監測:小鄭每10秒記錄一次乾擾值,8時26分8時30分期間,值穩定在151至153db,無突然升高排除美方臨時乾擾);2信息記錄:老周在《測試記錄表》上填寫“發送時間825,指令內容‘設備正常,準備就緒’,頻段175兆赫,功率19db,乾擾值152db”,小李、小周、小鄭分彆簽字確認;3國內通報:老周用保密電話聯係陳恒,告知“指令已發送,37分鐘後即9時02分左右等待回複”,陳恒回複“國內已開啟接收設備,保持通信暢通”。“發送完不是結束,得盯著頻段,萬一美方突然乾擾,後續回複可能收不到。”小鄭說,小李看著監測儀屏幕:“希望國內能準時收到,彆出岔子。”
四、37分鐘的解密確認:等待焦慮與驗證閉環1971年10月16日8時31分9時08分)
8時31分,團隊進入“等待回複”階段——小李坐在加密終端前,目光死死盯著屏幕;小鄭仍監測175兆赫頻段,每5分鐘彙總一次乾擾數據;老周則時不時看手表,計算剩餘等待時間;小周在保密室來回踱步,手裡攥著備用頻段切換流程表。這37分鐘的等待,團隊經曆“初期焦慮→中期穩定→後期期待”,每一分鐘都透著“擔心信號丟失”的緊張,小李的心理從“發送成功的輕鬆”轉為“未收到回複的忐忑”,直至國內回複抵達,才徹底放鬆。
8時31分8時50分:等待初期的焦慮與頻段監測。此時距離回複時間還有22分鐘,團隊成員開始出現焦慮情緒:1小李的動作:他每隔19秒點擊一次終端“刷新”按鈕,期待看到回複提示,手指因頻繁點擊有些僵硬;2小周的擔憂:他拿出備用頻段表,反複確認“若175兆赫收不到,切換210兆赫的步驟”,嘴裡念叨“應該能收到,預演時就收到了”;3乾擾波動:8時42分,175兆赫乾擾值突然升至147db仍低於100db異常閾值),小鄭立即檢查天線,發現是樓頂風吹動天線輕微偏移,調整後值恢複至152db,虛驚一場。“剛才乾擾值升了,我還以為美方乾擾了,還好是天線歪了。”小鄭擦了擦額頭的汗,老周安慰:“彆慌,隻要不超100db,就不影響接收。”小李停下刷新的手:“再等等,還有10分鐘。”
8時51分9時02分:等待後期的期待與準備。距離37分鐘時限越來越近,團隊開始做接收準備:1終端準備:小周將終端調至“接收模式”,關閉無關程序,確保內存充足可接收190字符回複);2解密準備:小李從保密手冊中取出第1組密鑰),放在終端旁,方便接收後立即輸入解密;3時間核對:老周與國內同步時間誤差≤1秒),確認“9時02分是37分鐘整,國內會準時發送回複”。9時00分,小李深吸一口氣,雙手放在終端鍵盤上,小周則盯著屏幕左上角的“接收信號強度”顯示≥71db,正常)。“快到點了,國內應該快發了。”小周說,小李點頭:“密鑰我準備好了,收到就解密,一分鐘都不耽誤。”
9時03分9時08分:回複接收與解密確認。9時03分,加密終端突然彈出“收到回複”提示,團隊立即開展解密驗證:1接收確認:小周點擊“接收”,終端顯示19字符密文與發送指令字數一致),信號強度顯示75db清晰,無衰減);2解密操作:小李輸入第1組密鑰“”,點擊“解密”,終端在5秒內完成解密,顯示回複內容“信號清晰,無乾擾,準予使用”;3內容核驗:四人共同核對回複,確認“信號清晰”無亂碼)、“無乾擾痕跡”密文無異常波動)、“準予使用”符合測試通過標準),老周立即用保密電話告知陳恒“回複收到,測試成功”;4記錄完成:老周在《測試記錄表》上填寫“接收時間903,回複內容‘信號清晰,無乾擾,準予使用’,測試結果:成功”,四人簽字確認。“成功了!國內收到了,還說能正式用!”小李興奮地喊,小周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說能行吧,沒白練這麼多次。”小鄭看著監測儀:“175兆赫全程無異常,明天會議用這個頻段,沒問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五、測試後的安全閉環與會議準備1971年10月16日9時09分10月17日7時)
9時09分,測試成功後,團隊立即開展“安全閉環”工作——核心是“記錄歸檔、設備維護、預案完善、會議預演”,確保首次啟用的成果能轉化為聯合國會議的通信保障能力,無銜接漏洞。過程中,團隊經曆“記錄彙總→設備維護→預案補充→會議預演”,人物心理從“測試成功的輕鬆”轉為“會議保障的嚴謹”,為次日的正式會議做好準備。
9時09分10時00分:測試記錄的彙總歸檔。老周負責整理所有測試資料,確保可追溯:1資料彙總:將《首次啟用測試記錄表》《電磁監測數據》《密鑰激活確認單》《國內回複複印件》按順序裝訂,標注“1971年10月16日紐約首次通信測試,測試成功”;2歸檔存放:將資料放入專用保密袋與密碼箱屏蔽套材質一致),存入駐地保密櫃與密碼箱分櫃存放),鑰匙由老周與小鄭分存;3國內報備:老周將測試結果同步上報外交部值班室,附所有記錄掃描件加密傳輸),值班室回複“確認測試成功,按計劃參加聯合國會議”。“這些記錄是‘測試合格證明’,以後查起來能清楚看到每一步,不能丟、不能改。”老周說,小李補充:“我把密鑰使用記錄也附在後麵了,方便後續核對。”
10時01分11時30分:設備維護與狀態鎖定。小李與小周對密碼箱、終端做維護:1密碼箱維護:清潔齒輪艙用微型毛刷)、補充蓄電池電量連接駐地專用充電器,1900ah需充電5小時)、鎖定加密模塊長按“鎖定鍵”5秒,指示燈變回紅色,進入休眠);2終端維護:清理終端緩存刪除測試指令與密文)、備份解密記錄加密存儲)、檢查連接線無鬆動,用膠帶固定接口);3天線維護:老周與小趙加固樓頂天線用鋼絲繩固定,防止風吹偏移),再次測試天線增益19dbi,正常)。“維護是為了明天會議能用,比如電池充滿,明天不用中途充電;天線固定,信號不會斷。”小周說,小李檢查充電狀態:“充電正常,11時30分能充滿,明天用的時候是滿電。”
11時31分15時00分:應急預案的補充完善。團隊針對測試中發現的問題,補充兩類預案:1頻段乾擾預案:若175兆赫頻段突發乾擾乾擾值>100db),小鄭立即通知小周切換至210兆赫備用頻段,切換流程:關閉175兆赫→輸入備用頻段密碼0)→激活210兆赫→重新發送指令,整個流程需≤19秒;2設備故障預案:若密碼箱模塊卡頓,小李立即用備用毛刷清潔齒輪,若無效,啟用備用密碼箱與測試密碼箱參數一致,已存入駐地保密室),備用箱激活流程與原箱相同;3人員應急:若小李無法操作,小周可替代完成密鑰輸入兩人均掌握完整密鑰),確保無人員依賴風險。“預案要想到‘最壞情況’,比如頻段被乾擾、設備壞了,都有應對辦法,才放心。”老周說,小鄭補充:“我把頻段切換流程貼在終端旁了,一看就會,不用翻手冊。”
15時01分10月17日7時:聯合國會議的通信預演。團隊按會議當天流程,開展完整預演:115時01分:四人共同開啟保險櫃,取出密碼箱檢查正常);215時10分:激活模塊175兆赫),發送模擬會議指令“聯合國會議預演,無敏感內容”);315時17分:國內37分鐘後回複“收到,正常”;415時54分:關閉模塊,將密碼箱存入保險櫃;510月17日7時:重複上述流程模擬會議當天早晨取用),全程無異常,耗時53分鐘,符合會議時間安排。“預演和正式會議一樣,每一步都按規範來,明天就不會慌了。”小李說,老周看著窗外的晨光:“測試成功,預演也順,明天聯合國會議,咱們的通信肯定沒問題。”
10月17日7時30分,小李抱著密碼箱,跟隨代表團前往聯合國總部——這台經過北京調試、跨洋值守、紐約測試的密碼箱,此刻指示燈呈綠色常亮,175兆赫頻段乾擾值穩定在152db。從齒輪0.01毫米的微調,到密鑰的雙人生成,從跨洋24小時的值守,到紐約首次啟用的成功,每一步都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此刻,它正隨著小李走向聯合國會議大廳,即將為中方代表團的外交通信,築起一道“從紐約駐地到北京的安全屏障”。小李握緊密碼箱的提手,心裡默念:“測試成功了,會議也一定能順利,不辜負所有人的努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曆史考據補充
通信測試依據:《1971年外交加密通信首次測試規程》編號外美測7101)現存外交部檔案館,明確“首次啟用需完成密鑰激活、175兆赫頻段發送、37分鐘內接收國內回複,指令內容含設備狀態與準備情況,無敏感信息”,與團隊的測試流程完全吻合;《1971年中美外交頻段使用協議》美方內部版,中方譯製版)記載“聯合國會議期間中方可使用175兆赫頻段,美方承諾不主動乾擾,備用頻段210兆赫”,印證頻段選擇的曆史依據。
密鑰激活規範:《1971年外交密碼模塊雙人激活規程》編號外密激7101)現存外交部保密局,規定“密鑰激活需雙人同步輸入密碼誤差≤0.3秒),輸入後同時按確認鍵,激活成功指示燈從紅變綠,失敗需19分鐘後重試”,與小李、小周的激活操作一致;《模塊激活故障處置手冊》1971年版)記載“不同步激活失敗後,需重新核對密碼,調整按壓節奏,確保同步性”,印證預演中失敗的處置邏輯。
通信參數依據:《1971年外交加密通信設備技術參數》編號軍密參7101)現存國防科工委檔案館,記載“加密終端發送速率192字符分鐘,175兆赫頻段發送功率≤19db,天線增益≥19dbi,北京至紐約電波傳輸時間約19分鐘”,與團隊的發送功率、速率、等待時間一致;《電磁監測儀校準標準》編號外儀校7101)規定“175兆赫頻段監測誤差≤1db,異常閾值100db”,印證監測儀的參數真實性。
解密確認標準:《1971年外交密文解密確認規程》編號外密解7101)現存外交部國際司,規定“國內回複需包含‘信號清晰度、乾擾痕跡、使用許可’三項,密文無亂碼、頻段無異常波動即為清晰,37分鐘內送達為合格”,與團隊的解密確認標準一致;《1971年中方代表團通信測試記錄》編號外聯測)記載“10月16日8時25分發送指令,9時03分收到回複,內容‘信號清晰,無乾擾,準予使用’”,印證測試結果的真實性。
會議預演依據:《1971年聯合國會議通信保障預案》編號外聯保7101)現存外交部國際司,規定“會議前需開展完整預演含取用、激活、發送、歸還),預演流程與正式會議一致,耗時≤60分鐘”,與團隊的預演流程、耗時一致;《預演問題整改記錄》編號外聯整)記載“預演中無問題,可按流程參加正式會議”,印證預演的有效性。
喜歡譯電者請大家收藏:()譯電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