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防護圖繪製_譯電者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譯電者 > 第956章 防護圖繪製

第956章 防護圖繪製(2 / 2)

下午,塗色工作接近尾聲,老張又開始逐區域審核。“區域17,10次,黃色,對;區域22,9次,藍色,對;區域25,18次,黃色,對……”審核到區域19時,老張突然問:“區域19是藍色8次),但它是邊境地區,要不要在顏色旁邊加個‘邊’字備注?雖然頻次低,但邊境地區防護也很重要。”

陳恒想了想:“可以加,在區域19的藍色輪廓旁邊,用小字寫‘邊’,再在地形備注裡寫‘邊境山區,需加強邊境警戒’,這樣後續看防護圖的人,不僅知道風險等級,還知道有特殊防護要求。”

老王也補充道:“區域19的地形數據裡提到有高地,適合部署警戒哨,備注裡可以再加上‘高地部署警戒哨’,更具體。”小李趕緊拿出鉛筆,在區域19旁邊寫下“邊”字,又在底圖空白處的“地形備注”欄裡,詳細寫下“邊境山區,海拔38004200米,東經75°30′75°35′為山穀可隱蔽),75°35′75°45′為高地部署警戒哨)”。

傍晚,所有區域的風險顏色都標注完了。底圖上,紅色的3個區域像3個醒目的警示燈,黃色的12個區域分布在周圍,藍色的22個區域則點綴在更廣闊的範圍裡,三色分明,一目了然。小李站在遠處看了看,心裡湧起一股成就感——這張圖上的每一筆顏色,都是一道看不見的防護信號,能指導後續的部署工作。

曆史考據補充

三色標注實施細節:據《防護圖風險標注工作記錄》記載,紅色采用“中國紅”色號pantone186c),黃色為“警示黃”pantone109c),藍色為“安全藍”pantone2945c),均為當時軍用標準色號,確保顏色醒目且統一;標注時采用“輪廓填充+編號標注”方式,編號字體為宋體5號,確保清晰易讀引自《軍用地圖顏色標注規範1972版)》)。

臨界頻次劃分依據:《1972年敏感區域防護規範》補充說明明確“頻次臨界值按高一級彆劃分”,其製定依據為1971年《衛星偵察風險評估報告》,該報告指出“衛星關聯頻次≥10次時,目標被偵察到的概率達60以上,需加強防護;≥20次時,概率達90以上,需優先防護”,故10次劃分為黃色,20次劃分為紅色現存於國防科工委風險評估檔案庫)。

邊境區域特殊備注:區域19紅其拉甫)的“邊”字備注及特殊防護建議,參考了《1972年邊境敏感區域防護指導意見》編號邊防指7201),該意見要求“邊境地區無論風險等級高低,均需標注‘邊’字,並補充邊境警戒相關備注”,與防護圖標注內容一致據《防護圖備注審核表》記載)。

四、細節補充:時間與地形的加持

5月24日,防護圖繪製進入最後階段——補充衛星過境順序和完善地形備注。早上8點,小林拿著《6月17日衛星過境時間表》走進繪圖室:“陳組長,這是整理好的6月17日重點時段過境表,有5顆衛星會過境3個高敏感區域,還有3顆會過境黃色區域,時間都精確到分了。”

陳恒接過表格,上麵寫著:“09時03分,衛星05過境區域08;11時20分,衛星09過境區域10;15時17分,衛星12過境區域15;17時35分,衛星15過境區域28……”他把表格遞給小李:“把這些時間標注在對應區域旁邊,格式就寫‘xx時xx分衛星xx過境’,字體要小,彆蓋過顏色和編號。”

小李拿起細鉛筆,先在區域08旁邊寫下“09時03分衛星05過境”,寫完後,他又核對了一遍時間,生怕寫錯分鐘:“09時03分,沒錯;衛星05,對。”標注到區域15時,他發現區域15旁邊的空白處很小,寫不下完整的時間和衛星編號,“陳組長,區域15旁邊空間太小,能不能寫在底圖邊緣,再用箭頭指過去?”

陳恒看了看底圖:“可以,用虛線箭頭,從邊緣的時間標注指向區域15,箭頭要細,彆影響其他標注。”小李點點頭,在底圖右上角空白處寫下“15時17分衛星12過境區域15)”,然後用虛線箭頭輕輕畫到區域15的輪廓上,箭頭清晰又不突兀。

老王則在完善剩下的地形備注。他把每個區域的地形數據都整理成簡短的備注,比如區域08:“西北平原,多沙丘,需偽裝成沙丘形態”;區域15:“西南山地,多樹林,可利用樹林隱蔽”;區域28:“華北平原,地勢平坦,需部署假目標迷惑衛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區域07是黃色區域12次),地形是丘陵,備注裡要寫‘丘陵地帶,可利用溝壑隱蔽’,這樣防護措施才有針對性。”老王一邊寫,一邊和小李核對區域編號,“區域07的備注寫在哪個位置?彆和時間標注重疊了。”

小李指了指區域07輪廓的下方:“寫在這裡,空間夠,而且離區域近,看的人能對應上。”老王點點頭,拿起鉛筆,在區域07下方寫下備注,字體比編號還小,但清晰可辨。

上午10點,突然發現區域22的地形備注寫錯了——區域22是藍色區域7次),地形是草原,老王誤寫成了“平原”。“糟了,草原和平原的防護措施不一樣,草原要偽裝成草垛,平原要挖掩體,寫錯了會影響部署。”老王趕緊拿起橡皮擦,小心翼翼地擦掉“平原”,改成“草原”,又在後麵補充“需偽裝成草垛”。

陳恒看到了,走過來問:“怎麼回事?”老王有些自責:“我記錯了區域22的地形,還好現在發現了。”陳恒拍了拍他的肩膀:“沒事,現在改還來得及。咱們做備注,就是要讓後續部署的人清楚該怎麼做,每一個字都要準,不能憑記憶寫,要對著地形數據一條一條核對。”

老王趕緊拿出所有區域的地形數據,逐區域核對備注,確認沒有其他錯誤。“區域01,山地,對;區域02,河穀,對;區域03,平原,對……”核對完,他鬆了口氣,把地形數據整理好,放在防護圖旁邊,以備後續查閱。

中午,衛星過境時間和地形備注都補充完了。小李把繪圖工具收拾好,看著桌上的防護圖,心裡滿是期待——這張圖從底圖準備到現在,花了三天時間,每一筆都凝聚著團隊的心血。老張則拿著放大鏡,逐區域、逐備注、逐時間檢查,生怕漏掉任何一個細節。“區域08,紅色,坐標對,時間對,備注對;區域15,紅色,坐標對,時間對,備注對;區域28,紅色,坐標對,時間對,備注對……”

下午2點,國防科工委的李參謀來驗收防護圖。他拿著放大鏡,仔細看了每一個區域:“坐標精確,顏色對,時間準,備注細,符合要求!”他抬起頭,對著陳恒團隊豎起了大拇指,“這張圖能直接用於後續的防護部署,你們做得很好!”

陳恒團隊聽到這話,都露出了疲憊卻開心的笑容。小李揉了揉手腕,心裡的石頭終於落了地——三天的緊張和努力,沒有白費。老王則把地形數據和過境時間表整理好,交給李參謀:“這些是補充資料,和防護圖一起用,能更全麵地指導部署。”

曆史考據補充

6月17日衛星過境時間依據:該時段過境時間來源於《1972年6月外偵衛星過境預報》編號外預7206),由全國7個地麵觀測站聯合推算,時間精度達1分鐘,其中“09時03分衛星05過境區域08”“15時17分衛星12過境區域15”“17時35分衛星15過境區域28”等關鍵過境信息,後續均被實際觀測驗證誤差≤2分鐘),符合預報精度要求據《1972年衛星過境預報與實測對比報告》記載)。

地形備注防護建議依據:各區域地形備注中的防護建議,均參考《1972年不同地形敏感區域防護手冊》編號地防手7201),如“沙丘偽裝”“樹林隱蔽”“假目標部署”等,均為當時成熟的防護技術,手冊中明確記載“平原地區假目標部署密度需達2個平方公裡,草原地區草垛偽裝需與真實草垛比例11”,與防護圖備注內容一致現存於國防科工委防護技術檔案庫)。

驗收標準:國防科工委對防護圖的驗收標準包括“坐標誤差≤1分、顏色標注符合規範、時間標注誤差≤1分鐘、備注信息完整準確”,此次驗收中,37個區域的坐標誤差均≤0.5分,顏色標注準確率100,時間標注誤差≤0.5分鐘,備注完整率100,完全符合驗收標準引自《1972年防護圖驗收報告》編號防驗7205)。

五、防護圖閉環:從圖紙到防護行動

5月24日下午,防護圖驗收通過後,陳恒團隊沒有立刻休息,而是開始整理所有相關資料,形成完整的任務檔案。老張把《150萬軍用底圖》《敏感區域坐標表》《風險等級表》《衛星過境時間表》《地形數據檔案》都整理好,按順序放進檔案盒,貼上標簽:“1972年5月37處敏感區域防護圖相關檔案機密)”。

小李則在防護圖上蓋上情報分析中心的公章和“驗收合格”章,公章的紅色印記在藍色的底圖上格外清晰。“這張圖要複製3份,一份送國防科工委,一份留中心存檔,一份送總參謀部測繪局備案。”陳恒一邊說,一邊看著小李小心翼翼地複製圖紙,生怕複製過程中出現顏色偏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晚上,情報分析中心召開了任務總結會。陳恒看著大家,眼裡滿是欣慰:“三天時間,咱們完成了37處敏感區域防護圖的繪製,從底圖準備到坐標標注,從風險塗色到細節補充,每一步都做得很紮實,驗收也一次性通過,值得肯定。”

老張站起來說:“這次繪圖,最關鍵的是精度和細節,小李標坐標時的嚴謹,老王補地形數據的堅持,小林整理數據的細致,都是任務成功的關鍵。尤其是小李,標錯坐標後及時改正,後續再沒出過錯,成長很快。”

小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多虧了張師傅和陳組長的提醒,我以後會更嚴謹,不犯同樣的錯。”老王也補充道:“新疆站的地形數據很及時,不然區域19的備注就沒法寫細,後續防護部署也會受影響,這說明跨部門協作很重要。”

幾天後,國防科工委傳來消息:基於《37處敏感區域防護圖》,各敏感區域的防護部署已經陸續展開。區域08按圖上標注的“09時03分衛星05過境”,在過境前1小時部署好了沙丘偽裝;區域15根據“西南山地,多樹林”的備注,在樹林裡隱蔽了導彈發射架;區域19則在高地上部署了警戒哨,山穀裡設置了隱蔽點。

6月17日,衛星05如期在09時03分過境區域08,反偵察監測站捕捉到的衛星圖像顯示,偽裝後的區域08與周圍沙丘融為一體,衛星沒有識彆出核設施的位置;15時17分衛星12過境區域15時,樹林裡的隱蔽部署也起到了效果,衛星未能準確鎖定導彈基地。

陳恒團隊收到這個消息時,正在整理後續的衛星觀測數據。小李拿著監測報告,興奮地說:“咱們的防護圖起作用了!區域08和15都沒被衛星識彆出來!”老張接過報告,仔細看了看,臉上露出了笑容:“這說明咱們的圖沒白畫,每一筆都用到了實處。”

陳恒看著窗外,心裡很感慨。這張防護圖,從5月22日的底圖準備,到24日的驗收通過,再到6月的實際防護應用,形成了完整的閉環。它不是一張靜止的圖紙,而是一道動態的防線,守護著國家的敏感區域。

多年後,當這份防護圖和相關檔案被存入國家檔案館時,檔案袋上的“1972年5月”字樣,記錄著那段嚴謹而堅定的曆史——一群人用三角板、圓規和鉛筆,在地圖上為國家築起了一道看不見的安全屏障,他們的細致與堅守,永遠刻在了這份曆史檔案裡。

曆史考據補充

防護部署實施效果:據《1972年6月敏感區域防護效果評估報告》編號防效7206)記載,基於防護圖的部署實施後,6月17日衛星過境期間,區域08核設施)的“沙丘偽裝”使衛星識彆率降至10以下,區域15導彈基地)的“樹林隱蔽”使識彆率降至15以下,區域19紅其拉甫)的“警戒哨+山穀隱蔽”成功監測到衛星過境並完成隱蔽,防護效果遠超預期現存於國防科工委防護效果檔案庫)。

任務檔案歸檔:《37處敏感區域防護圖》及相關資料坐標表、風險表、過境表、地形數據)於1972年7月正式存入國家檔案館,檔案編號“國檔防7205”,歸檔級彆為“機密”,保管期限為“永久”,符合1972年《國家機密檔案管理辦法》的要求據《國家檔案館1972年檔案歸檔清單》記載)。

技術成果延續性:該防護圖的“坐標標注三色分級時間補充地形備注”模式,後續被納入《1973年敏感區域防護圖繪製標準》,成為我國後續敏感區域防護圖繪製的通用範式,19731975年全國共繪製此類防護圖12份,均沿用該模式引自《中國國防情報技術發展年鑒19721975)》)。

喜歡譯電者請大家收藏:()譯電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柴刀流漫畫大師 人在神印王座,但覺醒雙生武魂了 至暗光明 囚仙塔 走入唐宋詩詞的河流 八零嬌嬌揣崽隨軍,被硬漢親哭了 星辰與她的島嶼 我向神明祈禱,回應我的隻有亂碼 滅世裂縫 美漫:超人之子的我隻能當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