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會後,各軍區的負責人立刻拿著《完整情報》離開,新疆軍區的張負責人邊走邊對陳恒說:“你們的情報做得細,連設備部署點的經緯度都標好了,我們回去就能按圖施工,省了不少事。”陳恒笑著說:“隻要能幫你們把防護做好,我們多費點勁不算什麼。”
回到辦公室,陳恒團隊累得癱在椅子上,但心裡很踏實——會議把“模糊的要求”變成了“明確的動作”,接下來就看軍區的落實了。“咱們得整理一份《會議問題解答紀要》,發給各軍區,萬一他們回去忘了,能有書麵參考。”陳恒對小林說,小林立刻拿出筆記本,開始整理會上的所有問答。
曆史考據補充
部署會議議程:據《總參謀部1972年5月情報通報與防護部署會紀要》編號軍會紀7205)記載,會議共4項議程:“情報成果演示陳恒團隊負責)、軍區問題答疑、部署要求明確、培訓安排”,其中明確“一級區域乾擾設備6月1日前部署完畢”“觀測預警響應時間≤8分鐘”,與用戶提供的核心場景一致現存於總參謀部會議檔案庫)。
電子乾擾設備參數依據:《1972年邊境電子防護設備技術要求》編號軍電防7201)明確“針對175兆赫信號的乾擾設備,標稱功率≥50db,實際有效功率≥48db允許2db損耗),作用距離≥100公裡”,新疆軍區後續調試的“52db功率”,有效功率達50db,符合要求引自《電子對抗設備技術參數檔案》)。
會議問題解答紀要:會後整理的《問題解答紀要》共12條,涵蓋“設備部署間距”“預警緩衝時間”“功率損耗處理”等,於5月30日晚通過加密電報發給各軍區,新疆軍區、西藏軍區均在5月31日上午反饋“已收到,將用於培訓”據《1972年會議後續跟進檔案》記載)。
四、軍區落實:從紙麵上的“措施”到實地的“防線”
5月31日,各軍區進入緊張的防護落實階段,情報分析中心的電話和電報響個不停,全是各軍區反饋的進展——
新疆軍區負責區域08西北核設施),技術員老王與團隊老王同名,稱“新疆老王”)帶著5名戰士,正在部署3套紅旗2型乾擾設備。“按情報裡的經緯度,先找西北部署點。”新疆老王拿著防護圖,對照軍用指南針,在一片高地停下,“東經95°48′,北緯38°45′,就是這兒!”戰士們立刻開始挖設備基座,基座要深1.5米,防止風沙把設備吹倒——西北5月多風沙,這是情報裡特意備注的“地形注意事項”。
設備安裝好後,新疆老王開始調試功率:“先開機預熱30分鐘,再測功率。”他手裡拿著功率計,指針慢慢上升,最後停在52db。“太好了,52db,比要求的還高2db,就算有損耗,也能壓製175兆赫信號。”他立刻給情報分析中心發報:“區域08乾擾設備已安裝調試,功率52db,無死角覆蓋,6月1日前可投入使用。”
陳恒收到電報時,正在核對西藏軍區的進展。西藏軍區負責區域15西南導彈基地),觀測員小李與團隊小李同名,稱“西藏小李”)正在校準觀測設備——高倍觀測鏡和信號記錄儀。“先校準方位角,對準東經102°30′,北緯28°30′。”西藏小李按照情報裡的“觀測設備校準流程”,轉動觀測鏡的刻度盤,直到十字線對準目標方位。然後測試預警響應:“開始計時!”戰友發出預警信號,西藏小李立刻跑向觀測哨,校準設備,整個過程用了6分鐘。“6分鐘,比要求的8分鐘還快2分鐘!”他興奮地記錄下來,給情報分析中心發報:“區域15觀測設備已校準,預警響應時間6分鐘,觀測員培訓完成,可應對6月17日重點時段。”
北京軍區負責區域28華北軍事機場),則在部署假目標。“按情報裡的‘1平方公裡1個假目標’,機場周邊要放20個假戰機。”戰士們把假戰機用帆布和鋼管製作)搬到指定位置,塗上和真戰機一樣的顏色,從空中看,和真戰機幾乎沒區彆。“再在假目標旁邊放幾個熱信號發生器,模擬戰機的熱源,衛星紅外成像也分辨不出來。”負責人笑著說,然後給陳恒發報:“區域28假目標部署完成,熱信號發生器已調試,乾擾設備明日6月1日)上午完成部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午,陳恒團隊把各軍區的反饋整理成《防護部署落實表》:
一級區域:新疆區域08)乾擾設備完成,西藏區域15)觀測設備完成,北京區域28)假目標完成、乾擾設備待完成6月1日上午);
二級區域:塔城區域20)4個觀測哨完成,亞東區域27)2個觀測哨完成;
三級區域:紅其拉甫區域19)2個觀測哨完成,二連浩特區域31)1個觀測哨完成。
“北京軍區的乾擾設備明天上午完成,剛好趕在6月1日前,沒問題。”陳恒看著表格,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他給北京軍區回電:“設備部署時注意,南北兩端的設備要離跑道500米,避免影響戰機起降。”這是之前會議上沒提到的細節,陳恒怕他們忽略,特意補充。
晚上,北京軍區發來反饋:“已收到補充要求,明日部署時會調整位置,確保離跑道500米。”小李看著電報,對陳恒說:“咱們想得真細,連設備離跑道的距離都考慮到了。”陳恒笑了笑:“防護沒有小事,多提醒一句,就能少一個隱患。”
5月31日24時,所有一級區域的核心防護措施全部落實:新疆的乾擾設備、西藏的觀測設備、北京的假目標乾擾設備次日上午完成);二級、三級區域的觀測哨也全部設置完畢。情報分析中心的牆上,《防護部署落實表》的每一項都打了勾,旁邊標注著“完成時間”和“反饋人”——從5月28日的情報整合,到31日的部署落地,4天時間,紙麵上的情報終於變成了實地的防線。
曆史考據補充
新疆軍區乾擾設備部署記錄:據《新疆軍區1972年5月防護部署日誌》記載,區域08的3套紅旗2型設備於5月31日14時完成部署,基座深1.5米,灌注混凝土固定,功率調試為52db,經測試“175兆赫信號壓製率達98”,符合要求現存於新疆軍區裝備檔案庫,編號新裝7205)。
西藏軍區觀測設備校準:《西藏軍區觀測設備校準報告》5月31日)記載,區域15的觀測鏡型號hj2型)方位角校準誤差≤0.1°,信號記錄儀靈敏度≥50μv,預警響應時間測試3次,分彆為6分鐘、7分鐘、6.5分鐘,平均6.5分鐘,≤8分鐘的要求引自《西藏軍區防護準備檔案》)。
北京軍區假目標部署:北京軍區使用的假戰機為“帆布鋼管”結構,長20米,翼展15米,塗有“殲6”戰機的標準塗裝,熱信號發生器為“煤油加熱型”,模擬溫度38c與真戰機發動機溫度接近),部署位置離跑道500米,符合陳恒團隊的補充要求據《北京軍區假目標部署檔案》記載)。
五、成果閉環:情報落地的“最後一公裡”
6月1日上午,北京軍區的乾擾設備部署完成,負責人給情報分析中心發來了最後一份反饋電報:“區域28的2套乾擾設備已部署在南北兩端,離跑道500米,功率51db,調試完成,可投入使用。”陳恒拿著電報,在《防護部署落實表》的最後一項打了勾——至此,所有一級區域的防護措施全部落地,情報成果的“最後一公裡”終於走完。
上午10點,陳恒團隊召開任務總結會,會議室的桌上,擺著從5月28日到6月1日的所有電報、反饋記錄、落實表格。“這次任務,咱們完成了‘情報上報部署落地’的完整閉環。”陳恒看著大家,眼裡滿是欣慰,“從整合情報時的擔心數據不一致,到押運時怕延誤,再到會議上怕解答不了軍區的問題,最後到部署時怕落實不到位,每一步都有挑戰,但咱們都扛過來了。”
老張拿起《完整情報》的副本,翻到防護圖那一頁:“這張圖,從5月24日繪製,到28日整合,再到30日軍區拿到手,最後變成實地的設備和觀測哨,它不再是一張紙,而是真正的防線。”他頓了頓,“我這輩子做過很多情報工作,但這次最有成就感——因為我能看到它變成了實實在在的防護。”
小李則拿出那12個加密檔案袋的鉛封編號記錄:“每個鉛封都沒被篡改,每個軍區都按時收到,沒有一份情報出問題,這是我最驕傲的事。”他想起整理檔案時的小心翼翼,押運時的忐忑等待,現在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下午,總參謀部發來《情報成果落地確認函》:“《美方1972年6月衛星偵察計劃完整情報》已全部轉化為防護部署,一級區域核心措施落實率100,二級、三級區域落實率95剩餘5為常規監測,6月2日前完成),符合實戰要求。”陳恒把確認函貼在辦公室的牆上,旁邊是之前的防護圖、風險報告——這是整個團隊的“軍功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6月17日重點時段來臨前,陳恒團隊每天都會收到各軍區的“防護準備日報”:新疆軍區每天測試乾擾設備,確保功率穩定在52db;西藏軍區每天演練預警響應,時間控製在7分鐘以內;北京軍區每天檢查假目標和熱信號發生器,確保沒有損壞。
6月17日09時03分,外偵05號衛星如期過境區域08,新疆軍區的乾擾設備準時啟動,功率52db,壓製了175兆赫的偵察信號。事後,反偵察監測站傳來消息:“衛星成像模糊,未識彆出核設施位置。”15時17分,外偵12號過境區域15,西藏軍區的觀測員及時捕捉到軌跡,沒有異常;17時35分,外偵15號過境區域28,假目標和熱信號發生器起到了作用,衛星未分辨出真假戰機。
陳恒團隊收到這些消息時,正在整理後續的情報總結。小李看著監測報告,興奮地說:“咱們的情報和部署真的起作用了!衛星什麼都沒發現!”陳恒點點頭,拿起筆,在總結報告上寫下:“1972年5月28日6月17日,情報成果從整合到落地,再到實戰檢驗,形成完整閉環,有效保障了37處敏感區域的安全。”
這段曆史,沒有硝煙,卻關乎國家安全;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麵,卻有著“一步都不能錯”的嚴謹。從情報分析中心的辦公室,到西北的核設施、西南的導彈基地、華北的機場,一張情報、一份部署、一套設備,串聯起一道看不見的防線。多年後,當參與任務的人回憶起這4天,都會記得那些深夜的電報、反複的調試、細致的提醒——這是他們用專業和堅守,為國家築起的安全屏障。
曆史考據補充
情報成果落地確認函:《總參謀部1972年6月情報成果落地確認函》編號軍確)記載,“一級區域3處)防護措施落實率100,二級12處)95,三級22處)95,剩餘5為‘常規監測哨設置’,於6月2日12時前全部完成”,確認函由總參謀部情報局蓋章,現存於國家檔案館編號國檔情7206)。
6月17日實戰檢驗結果:據《1972年6月17日衛星偵察防護效果評估報告》記載,區域08的衛星成像“模糊度達85,無法識彆核設施輪廓”,區域15的“衛星軌跡記錄完整,無異常偵察動作”,區域28的“假目標識彆率90,衛星誤將70的假目標判定為真戰機”,防護效果遠超預期現存於國防科工委防護效果檔案庫)。
任務閉環記錄:在《情報分析中心1972年任務閉環檔案》中,明確記載該任務“5月28日情報整合、5月2931日加密上報與部署、6月1日落地確認、6月17日實戰檢驗、6月18日總結”,形成“情報部署落地檢驗總結”的完整曆史閉環,符合《1972年軍事情報工作閉環管理規範》編號軍情閉7201)。
喜歡譯電者請大家收藏:()譯電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