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研發方案評審會_譯電者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譯電者 > 第996章 研發方案評審會

第996章 研發方案評審會(1 / 2)

卷首語

1958年12月,電子加密設備研發方案初成——算法板塊完成《加密算法總方案》,電子工程板塊敲定《硬件電路原理圖》,但方案是否貼合軍方實戰需求、技術指標是否具備落地可行性,仍需專業把關。此時,組織軍方、科研院所專家開展方案評審,成為連接“理論設計”與“實戰應用”的關鍵環節。這場圍繞19項技術指標的評審會,不僅針對性優化了3項核心指標,更讓研發方案兼具技術先進性與實戰適配性,為1959年原型機研製劃定了精準方向,也成為我國早期技術研發“專家論證機製”的典型實踐。

一、評審會的籌備背景與核心目標

研發方案初稿完成後,張工團隊發現兩大潛在問題:一是算法方案中“多節點密鑰同步”指標原設定30秒延遲)未充分考慮野戰多車協同的緊急場景,二是硬件方案中“低溫加密穩定性”僅覆蓋30c,未適配高原哨所40c的極端環境,需專家驗證指標合理性。

基於此,評審會核心目標確定為“三驗證一優化”:驗證方案是否覆蓋19項指標、驗證技術路徑是否可行、驗證是否貼合實戰需求,針對不合理指標提出優化建議,確保方案修改後可直接指導原型機研發。

籌備工作從三方麵推進:一是整理方案材料,將算法流程圖、電路原理圖、元器件選型清單等彙編成《研發方案評審手冊》共86頁);二是確定參會專家,邀請軍方通信領域專家4人)、中科院高校科研專家5人),覆蓋實戰與技術雙維度;三是搭建評審場地,配備方案演示設備如算法仿真終端、電路模型),便於專家直觀理解。

評審前,張工組織團隊開展“預評審”,邀請原測試團隊骨乾劉工、李工)模擬專家提問,提前梳理23個潛在疑問如“抗乾擾算法如何適配短波通信”),準備應答材料,確保正式評審時高效溝通。

1958年12月10日,評審會籌備就緒,《評審手冊》提前3天送達專家手中,參會人員9名專家+19名研發人員)全部確認到場,評審會定於12月15日召開,為期2天。

二、參會專家構成與評審維度設計

參會專家按“領域互補”原則組建:軍方專家4人)來自野戰通信部隊、邊防技術部門,擅長實戰場景需求評估,如劉專家15年野戰通信經驗)、趙專家高原哨所設備研發背景);科研院所專家5人)來自中科院計算所、清華大學,聚焦技術可行性,如陳專家密碼學算法專家)、周專家電子電路設計權威)。

評審維度圍繞“實戰技術落地”三維度設計,共8個評審要點:實戰適配性如指標是否覆蓋野戰、邊防場景)、技術先進性如算法是否優於現有機械加密)、可行性如元器件能否滿足設計需求)、安全性如抗破解能力是否達標)、成本可控性如硬件成本是否低於進口設備)、維護便利性如野戰場景是否易維修)、兼容性如是否適配現有通信終端)、進度合理性如3個月內能否完成原型機)。

為確保評審客觀,專家分組開展工作:第一組2名軍方+2名科研專家)聚焦“算法與密鑰體係”,評審核心算法、抗破解優化等;第二組2名軍方+3名科研專家)聚焦“硬件與環境適配”,評審電路設計、低溫防護等;兩組獨立審議後彙總意見,避免單一視角偏差。

評審會還設置“實戰需求對接環節”,邀請2名野戰通信操作員非專家,熟悉一線操作)列席,從操作便利性角度提建議,如“密鑰更新流程是否可簡化,避免戰場操作失誤”,補充專家評審的實操視角。

專家評審采用“評分+意見”模式:每項指標按10分製評分8分以上達標),不達標指標需書麵說明優化建議,最終形成《專家評審意見彙總表》,作為方案修改的核心依據。

三、曆史補充與證據:評審會籌備檔案

1958年12月的《電子加密設備研發方案評審會籌備檔案》檔案號:ps1958072),現存於通信技術研發檔案庫,包含參會專家名單、《評審手冊》目錄、評審維度細則,共15頁,由張工團隊撰寫,是籌備工作的官方記錄。

檔案中“參會專家信息表”顯示:劉專家軍方)“曾參與邊境衝突通信保障,熟悉野戰多節點協同需求”;陳專家科研院所)“主導過國產密碼算法研發,發表相關論文12篇”,專家資質與評審方向高度匹配,確保評審專業性。

《評審手冊》目錄記錄詳細:包含“算法方案”核心算法邏輯、密鑰同步協議等6章)、“硬件方案”電路原理圖、元器件清單等8章)、“前期測試數據”元器件性能對比、指標達標分析等4章),共23章,為專家提供完整技術背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評審維度細則中“實戰適配性”評分標準明確:“指標覆蓋野戰、邊防、固定站等8類場景得10分,覆蓋67類得8分,5類以下得6分”“緊急場景響應指標如密鑰同步)滿足實戰需求得10分,基本滿足得8分”,評分可量化,避免主觀判斷。

檔案末尾的“籌備進度表”顯示:12月5日完成專家邀請,12月8日印發《評審手冊》,12月12日完成場地與設備調試,籌備工作按計劃推進,為評審會順利召開奠定基礎。

四、評審會的召開流程與方案彙報

評審會於12月15日上午9點正式召開,分“方案彙報分組審議集中討論意見彙總”四個階段,張工作為主持人,明確每階段時間節點彙報2小時、審議3小時、討論2小時、彙總1小時),確保節奏有序。

方案彙報環節由李工算法板塊)、王工電子工程板塊)分彆主講:李工通過算法仿真終端演示核心加密邏輯,說明“1000字符加密≤10秒”“密鑰組合數≥2128組”等指標的實現路徑;王工展示硬件電路模型,講解元器件適配方案如kt15芯片轉接電路)與環境防護設計。

彙報中,軍方劉專家針對“多節點密鑰同步”提問:“野戰中10輛車協同通信,30秒同步延遲可能導致指令傳輸滯後,能否進一步縮短?”李工回應:“當前算法可通過優化同步協議壓縮至20秒,但需增加算力,需評估硬件承載能力。”

科研院所周專家關注“低溫加密穩定性”:“高原哨所極端低溫達40c,方案中30c的防護設計是否不足?”王工解釋:“現有低溫補償電路可支持35c,需改進加熱片功率才能覆蓋40c,但會增加功耗,需權衡。”

彙報結束後,專家現場查看算法仿真與電路模型:陳專家測試核心算法的抗破解能力,輸入模擬破解指令,驗證算法是否觸發錯誤偽裝機製;趙專家檢查硬件模型的防震結構,確認是否符合野戰震動標準,確保評審基於實際技術呈現。

五、分組審議與3項技術指標的優化建議

分組審議階段,兩組專家針對方案細節深入討論,最終聚焦3項未達標的核心技術指標,提出具體優化建議,成為評審會的核心成果。

第一組算法與密鑰體係)提出“多節點密鑰同步延遲”優化建議:原方案設定10節點同步延遲≤30秒,軍方專家認為野戰緊急場景需≤15秒,科研專家建議通過“分層同步協議”優化——核心節點指揮車)優先同步,其他節點作戰車)後續跟進,可將延遲壓縮至18秒,同時控製算力消耗,兼顧速度與硬件承載。

第二組硬件與環境適配)提出“低溫加密穩定性”優化建議:原方案覆蓋30c至50c,軍方趙專家指出高原哨所需40c適配,科研專家建議改進“雙級加熱補償電路”:一級加熱片維持核心元器件溫度≥20c,二級加熱片在40c時啟動,將溫度提升至10c,同時通過低功耗元件替換,控製額外功耗≤5瓦,避免超出邊防哨所供電限額。

兩組專家共同提出“抗乾擾能力”優化建議:原方案在強電磁環境下錯誤率≤2,軍方專家測試發現短波通信場景錯誤率達2.8,未達標,科研專家建議增加“電磁屏蔽層+信號冗餘編碼”:屏蔽層采用銅網材質屏蔽效能≥90db),冗餘編碼增加30數據校驗位,可將錯誤率降至1.5以下,滿足短波通信需求。

審議過程中,專家還提出8項細節優化建議如簡化密鑰更新操作流程、增加硬件故障自診斷功能),但未涉及核心指標調整,張工團隊逐一記錄,作為方案完善的補充內容。


最新小说: 同時穿越:怎麼是少兒頻道 半島1984:我太忠誠了 神羽魅影 重生後,反派自帶劇透標簽 吞噬星空:收徒萬倍返還 模擬人生而已,怎麼成白月光了? 殘疾王爺帶崽退婚?我偏要嫁! 南風北枳 醉釣!小公主一撒嬌,九爺瘋狂心動 魔獸之光明聖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