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電路板功能測試_譯電者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譯電者 > 第1012章 電路板功能測試

第1012章 電路板功能測試(1 / 2)

卷首語

【畫麵:泛黃的1980年電子廠老照片,技術員俯身用萬用表檢測電路板,背景裡老式機床運轉聲隱約可聞。字幕:當中國電子產業從收音機、黑白電視的組裝起步時,電路板功能測試還是“用萬用表量通斷”的簡陋嘗試。那些焊滿元件的基板上,藏著產業升級的最初密碼,而測試技術員的每一次數據記錄,都在為電子工業的騰飛鋪就基石。】

一、萌芽期:萬用表與“參數本”的起步19781985)

【曆史影像:黑白資料片中,國營電子廠車間裡,技術員圍在工作台前,手持萬用表表筆接觸電路板焊點,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電阻、電壓數值。畫外音:1982年《電子工業簡報》記載:“全國縣級以上電子廠中,配備專業測試設備的不足15,多數依賴簡易工具完成基礎檢測。”】

李姓技術員的工作台抽屜裡,鎖著一本磨破封皮的“參數記錄本”。每一頁都按電路類型分類,用藍黑鋼筆標注著“收音機功放模塊正常電阻值4.7Ω±0.2”“電視顯像管驅動電路電壓12v”等數據——這是他用三個月時間,測試上百塊電路板整理出的“寶貝”,也是車間裡第一本自主編寫的測試參考手冊。

車間角落的鐵櫃裡,存放著全廠僅有的兩台“精密”設備:指針式示波器和晶體管測試儀。每次使用前,李技術員都要先預熱半小時,用酒精棉擦拭探頭,再小心翼翼地連接電路——這些設備是廠裡用外彙從國外引進的,出一點故障,整個生產就得停擺。

【檔案資料:某國營電子廠1983年“技術革新台賬”記載:“李xx同誌提出‘分段測試法’,將電路板按電源、信號、輸出模塊拆分檢測,使故障排查時間從平均4小時縮短至2小時,月增產電路板120塊。”】

冬日的車間沒有暖氣,李技術員的手指凍得發紫,卻仍精準地將表筆對準0.5毫米的焊點。身旁的學徒小張不小心碰掉了電路板,元件散落一地,他沒有責罵,隻是撿起零件說:“測試前先看布局,哪根線連哪顆元件,心裡得有張圖。”

【技術考據:1980年代國內電路板以單麵板為主,布線簡單但手工焊接誤差大,常見缺陷為“虛焊”“短路”,萬用表通斷檢測和電阻測量是最主要的測試手段,缺陷檢出率僅能達到5060。】

二、探索期:信號注入與“圖紙作戰”19861995)

【場景重現:演員模擬技術員在繪圖板上繪製電路板布線圖,紅藍鉛筆標注信號走向,旁邊散落著多塊不同批次的測試樣品。曆史錄音:1990年全國電子技術交流會片段:“隨著多層板出現,傳統通斷測試已無法滿足需求,信號完整性驗證成為新的技術突破口。”】

王姓技術員的辦公桌上,攤著一張比桌麵還大的電路板布線圖,圖上用不同顏色的馬克筆標注著信號路徑、接地位置和潛在乾擾點。這是他帶領團隊花一周時間繪製的“測試指導圖”,針對新研發的程控交換機電路板——這種多層板的布線交叉複雜,稍不留神就會出現“信號串擾”缺陷。

“注入標準信號,看輸出波形是否畸變。”王技術員握著信號發生器的探頭,對準電路板的輸入端口。示波器屏幕上,原本規整的正弦波出現了雜波,他立即在圖紙上圈出對應區域:“這裡布線距離太近,得調整間距。”身後的年輕技術員趕緊記錄,筆記本上很快畫滿了波形圖和修改建議。

車間新引進的“在線測試儀”成了寶貝疙瘩。王技術員主動申請值夜班,抱著說明書反複研究,用不同批次的電路板做測試對比,終於總結出“先靜態測電阻、再動態注信號”的兩步測試法,將多層板缺陷檢出率提升到75以上。

【曆史細節:根據《中國電子工業發展史》記載,1992年國內電子企業開始批量生產46層電路板,布線密度較單麵板提升35倍,“信號串擾”“接地不良”等設計缺陷頻發,推動測試技術從“通斷檢測”向“功能驗證”轉型。】

為了驗證修改後的布線方案,王技術員連續三天泡在車間,每天隻睡4個小時。當第一塊優化後的電路板通過全功能測試時,他布滿血絲的眼睛裡映著示波器上的穩定波形,嘴角終於露出笑容——這意味著企業能自主生產符合標準的程控交換機核心部件了。

【設備考據:1990年代初期國內引進的在線測試儀ict)主要來自日本和美國,單台價格約50萬元,相當於當時一個中型電子廠半年的利潤,僅少數重點企業有能力配備。】

三、轉型期:儀器普及與“批量測試”突破19962005)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畫麵切換:1998年電子產業園區全景,現代化車間裡排列著多台半自動測試設備,技術員通過電腦屏幕監控測試數據,打印機吐出一張張測試報告。字幕:市場經濟浪潮下,電子產品需求激增,規模化生產倒逼測試技術從“人工主導”向“儀器輔助”轉型。】

張姓技術員站在車間的測試流水線旁,盯著屏幕上實時刷新的數據:“第120塊,合格;121塊,合格……”這條去年引進的半自動測試線,能同時對5塊電路板進行通電測試,自動判斷是否存在短路、斷路等基礎缺陷,效率是人工測試的8倍。

但新問題很快出現:部分電路板在基礎測試中合格,裝機後卻出現“間歇性故障”。張技術員懷疑是隱性布線缺陷導致,他帶領團隊收集了200塊故障板,用示波器逐點檢測信號傳輸,終於發現“線間距過近導致的高頻乾擾”問題——這是半自動測試設備無法識彆的隱性缺陷。

“得給設備加‘眼睛’。”張技術員聯合高校專家,在測試線上加裝了圖像識彆模塊,通過攝像頭捕捉電路板布線圖像,與標準模板對比,自動識彆線間距偏差、焊盤偏移等問題。改造後的測試線,缺陷檢出率從80躍升至92,為企業節省了大量返工成本。

【行業數據:《1999年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報告》顯示,當年國內電子企業測試設備普及率較1995年提升40,其中具備圖像識彆功能的測試設備占比達15,推動電路板批量生產合格率從65提升至82。】

車間的公告欄上,貼著張技術員團隊的“技術革新獎狀”。每當有新員工入職,他都會帶著大家參觀測試線:“測試不是‘挑錯’,是幫設計和生產找方向——咱們多檢出一個缺陷,用戶手裡的產品就多一分可靠。”

【產業背景:19962005年是國內電子產業“代工轉型”關鍵期,珠三角、長三角湧現大批電子代工廠,對電路板的批量測試效率和成本控製提出更高要求,直接推動了中低端測試設備的國產化進程。】

四、升級期:高密度電路與“柔性測試”攻堅20062015)

【曆史實物:中國電子科技博物館收藏的2010年hdi電路板樣品,指甲蓋大小的區域布滿細密布線,旁邊擺放著對應的柔性測試探針。畫麵模擬:顯微鏡下,柔性探針精準接觸0.1毫米間距的焊點,電腦屏幕實時顯示測試數據。】

劉姓技術員的實驗室裡,放著一台自主研發的“高密度電路測試工裝”。針對智能手機用的hdi板——這種電路板的布線間距僅0.15毫米,傳統剛性探針容易戳壞電路,他帶領團隊嘗試用導電矽膠製作柔性探針,反複測試了30多種材料,終於找到兼顧導電性和柔韌性的配方。

“分層測試,從頂層到底層逐層驗證。”劉技術員操作著測試台的控製杆,柔性探針陣列緩緩落下,與電路板表麵的焊點精準貼合。屏幕上,各層電路的信號傳輸數據實時跳動,他緊盯著“信號衰減率”指標——這是判斷高密度布線是否存在缺陷的關鍵參數。

為了解決測試中的信號乾擾問題,實驗室的牆壁都做了電磁屏蔽處理。劉技術員經常在屏蔽室裡一待就是一整天,吃著盒飯分析數據,筆記本上畫滿了探針排布示意圖和信號衰減曲線。經過半年攻堅,他們研發的測試工裝將hdi板測試損傷率從10降至0.5以下。


最新小说: 南風北枳 醉釣!小公主一撒嬌,九爺瘋狂心動 魔獸之光明聖女 我名黃天,蒼天已死什麼鬼? 我有億點馬甲怎麼了? 宗門噩夢:我的修為靠丟人 元武劍仙傳 區區藝考,你覺醒神話戰魂? 神翊暗殤之千回端木 DND:黃沙暴君的複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