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數據統計
運行穩定性:720小時內無整機宕機,供電中斷0次備用電源切換成功2次),最長連續無錯誤運行時長210小時;
加密錯誤率:累計完成加密解密測試373組10字符100組、20字符200組、30字符73組),出現錯誤5次,總錯誤率1.34,遠低於設計允許的5上限;
器件衰減:12隻晶體管β值平均衰減10.3,均保持在52以上;電解電容容量平均衰減9.5,焊點氧化率≤5。
分析結論:5次錯誤中,3次為可通過簡單維護避免的“接觸性問題”氧化、老化),2次為器件自然衰減導致的“性能問題”,無設計缺陷引發的係統性錯誤。
性能趨勢判斷
衰減規律:晶體管β值在前100小時衰減較快3.1),之後進入平穩期每100小時衰減約0.8),預計1000小時時仍能保持在55以上,滿足長期使用需求;
故障特征:80的故障發生在“值守交接時段”前後,因操作銜接不及時或參數核對疏漏導致,需優化交接流程;
耐受極限:設備可承受的最大參數波動為β值衰減15、電壓波動±0.5v,超過此範圍易出現錯誤。
四、考驗結論與運維建議1973.06.03)
【曆史影像:測試總結會現場,6名值守技術員圍坐,桌上攤開30本台賬和參數曲線;負責人用紅粉筆在黑板上寫下“錯誤率1.34,達標”,眾人鼓掌;最終形成的《720小時連續運行報告》上,蓋有“電子工業部第十研究所測試專用章”。畫外音:“30天的堅守證明,這台晶體管密碼機具備長期野外運行的耐力,但要真正適應實戰,還需在運維細節上再下功夫。”】
1.核心結論
運行達標:720小時連續加密解密測試中,錯誤率1.34,無整機宕機,核心器件性能穩定,滿足《軍事通信設備長時運行標準》1973版)要求;
可靠性能:雙電源備份、定期維護的模式有效,可應對供電故障和接觸性問題;晶體管和電容的衰減規律可預測,便於提前更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實戰適配:錯誤處理平均耗時14分鐘,符合野外“快速恢複”需求,建議批量生產時按此標準配置備件和工具。
2.運維優化建議
日常維護:建立“每100小時維護清單”——擦拭觸點、測量晶體管參數、檢查導線絕緣層,可將接觸性錯誤減少60;
備件配置:每台設備配備1套“應急備件包”含5隻a級晶體管、3隻電容、2導線、酒精棉、烙鐵),重量≤500g,便於野外攜帶;
值守規範:優化交接流程,要求交接時共同完成1組加密測試,確認設備狀態後再簽字,避免交接疏漏導致的故障。
3.量產改進建議
器件篩選:批量生產時對晶體管進行“100小時預老化測試”,剔除衰減超5的器件,從源頭降低錯誤率;
工藝改進:旋鈕觸點采用鍍金處理1973年軍工級工藝),減少氧化;導線選用耐老化的氯丁橡膠絕緣層,延長使用壽命;
結構優化:在密碼機側麵設計“維護窗口”,無需拆機即可更換晶體管和電容,將維護時間從35分鐘縮短至15分鐘。
曆史補充與證據
標準依據:1973年《sj205173軍用電子設備連續運行試驗方法》規定,通信密碼機連續運行720小時的錯誤率需≤5,本測試結果1.34達標;
儀器背景:xj4318示波器在連續運行720小時後,波形顯示偏差≤3,符合1973年儀器穩定性標準;
檔案支撐: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研究所1973年《科研檔案?720小時測試卷》編號73042),包含完整台賬、參數曲線、錯誤分析,現存於國家檔案館;
實戰反饋:1974年西北邊境通信部隊試用報告顯示,該密碼機連續運行30天後錯誤率1.5,與實驗室測試結果基本一致,驗證測試可靠性。
喜歡譯電者請大家收藏:()譯電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