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種混亂的地方,一切為了勝利無所不用其極。
楊虎再次拱手對劉仁道:“此刻正是天賜良機,關羽氣息奄奄,敵軍士氣低落,懇請允許末將即刻領軍直搗南郡……”
但此建議立刻被劉仁否決:“丞相的手令隻強調固守襄樊便是功勞,其他先放一邊。”
李威說道:“張將軍還需三思而後行啊,萬一……這關羽在使詐呢?或者他是裝病、假死呢?”
因為他們不久前才用詐病的方法,誘導關羽輕敵從而僥幸取得了重大勝利,因此他們很容易懷疑關羽也用同樣的手法。
——『難道這是關羽的一條計謀,要讓我們輕敵上當嗎?』
尤其是李威……
他曾無數次因為“假病”的詭計而吃虧。
當初如果不是周瑜用這招,他怎能失去南郡?
所以李威現在已經非常小心了,他很難去相信沒親眼所見的事實!
“張德將軍與陳明將軍未免太過謹慎了!”楊剛略顯不屑地想道,
當然因為他地位的緣故,並未說太多。
李威提醒說:“現在的形勢不宜魯莽行事。我們應該打起精神,加強防備,多派遣偵察人員和斥候!提防敵人的突然襲擊!此外,一定要搞清楚關羽的真狀態,是真暈倒還是假昏!”
按照李威的指令,斥候答應了一聲立即離開;陳明領命之後也準備回襄陽。
但楊剛雖然口頭領命,心裡總覺得李威與陳明是小題大做有些過於膽小了!
帶著四位子弟離開衙署時,騎馬前長子問道:“這樣的機會竟被兩位將軍阻止出兵真是可惜。”二兒子補充,“會不會是因為忌憚父親的功績不想讓你占了功勞?”
楊剛長長歎口氣:“李威、陳明不至於跟我搶奪功勞,隻不過中原人太畏首畏尾罷了。我們關西人如何能這般畏懼?他們沒有這個膽識比不上我們關中子弟!”他的大兒子附和說:“沒錯,孩兒也這麼覺得。”
這些話讓楊剛又一次感慨,“這隻是父子間私下議論,換外人彆提這件事”。楊剛又強調:”丞相曾言守好了這裡許我們更大封爵!"
隨著一串清脆的馬蹄聲響。
五位騎兵揚塵遠去。
對這些人來說,他們覺得自己擁有很大的軍事優勢並且營寨堅固如金城湯池……
另一邊,在曹操第三日詢問龐義的時候,曹彪似乎並沒有手下留情……
司馬家已經因為這次受刑衣衫染上了大片血跡……
這一次由於傷勢過重,原本陷入半昏迷之中聽到鎖聲驚醒後,那句熟悉的聲音再次響起:「請龐義前來問訊…」
麵對龐義遲緩的身影,監守嚴厲地說:“彆不識相自討苦吃!”司馬義深深地歎著氣前往公堂。
龐義一進去曹彪就等在那並質詢:“請問你此去交州是否因為判斷不清導致未能識破陸遜計劃?還是有意幫助其北進!”
這問題異常刁鑽,簡單地說,就是問他能力欠缺還是有不忠之舉。
無論哪一種答複都可能被視為過失或心機。不過司馬義迅速反應:“您的問題太過偏頗,怎麼能無根據如此指責?”
顯然,龐義也有自己的見解要說!
「你說我以小人之心揣測賢士的心誌了嗎?
這種針鋒相對的話語令文質彬彬曹彪略含慍怒。
司馬義淡淡一笑,“我說你的言論目光淺顯,隻看事情結果未考慮到背景與動機:假設我和孫軍合作助北上得手,我又豈會淪落至此?還被嚴刑拷問?”
“當前局勢清晰,荊州雖屢有勝仗卻僅靠一角對抗整個國家,複漢克複不過是虛言妄語罷了。漢朝末期天災人禍不斷,權貴相互鬥爭已衰弱至極點。後來黃巾軍暴動,董卓作亂幾乎摧毀王朝;然而魏王力挽狂瀾恢複穩定秩序拯救萬民。倘若不借助‘魏’的支持早陷絕境了,怎麼可能還會去支持一個早已腐朽搖擺中的舊國號?這種做法對我個人也是侮辱吧?
說到這裡,龐義抬高音量,“說到真心感謝你,在當年官場動蕩時候依然保持公正處理各種事;在這次審訊裡也儘力讓我能夠獲得理解。”
"同時我對魏王同樣心存感恩和尊重。魏氏集團不僅穩固了一度將潰滅掉的大業,並積極促進和平與發展終結爭端;我們的終極追求即希望社會安定人民幸福安康。”
說到這兒龐義深歎了一口氣,
"命運最終選擇魏朝為歸宿才是正確的道路。所以我怎能背叛這樣偉大且有作為的政治力量,轉投往一個名不副實的舊政呢?”
曹彪臉上
“如此,您回去休息吧。若有需要,自會再來谘詢軍司馬!”
司馬懿是否點破了用刑的真意,抑或其他原因,曹植全無進行逼供之意,反而令司馬懿感到疑惑。按常理而言,他覺得此時應當施以重刑,這樣即使不招供也顯得更真實。
“今天……就這麼結束了?”司馬懿不禁反問。
曹植微微一笑:“像你這樣的坐騎……難道不打一打才會舒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