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全新的戰鬥即將展開——過去李華靠個人勇武作戰,而今他既依靠自身武勇,更信賴兒子的謀略。"上陣父子兵”確實不無道理!
…夜晚的江陵城牆,火光衝天如白晝。
李威與黃曉英登上了城牆,後者依舊戴著麵紗,完全遮住了她的容顏。
隻有那雙眼神流露出複雜的光芒,眺望襄樊之間的某個地點——那是她生長了二十年的家鄉。
如今這裡一片漆黑,毫無燈光,顯然已經長久無人居住,顯得格外荒涼。
黃曉英輕輕吐出一口氣息,難以掩飾些許感傷。
她不喜多禮,直接切入正題,“如果用海軍攻打樊城其實並不難,為何還要向我請教天文、地理以及水利之術呢?”
問題使李威沉默了一會,他指著樊城解釋道:“目前漢水水量較少,戰船無法通行。
再者,樊城內有五萬曹軍及眾多知名將領……”
李威停頓片刻,“如果硬攻雖可能取得勝利,但會造成巨大傷亡,我不想讓戰士們無謂犧牲。
所以哪怕等待七到八個月直到漲水期也是值得。"
李威曾親眼見證過這個時代戰士們的艱辛,“一將功成萬骨枯”並非虛言。
幾年前那次慘敗的經曆告訴他,小小破傷風都能奪走大量士兵的生命。
何況三年後的暴雨可以引發大規模洪災,水淹曹軍取勝。
隻要滿足條件引導水流淹沒樊城即可減少巨大損失,因此李威並未想過強攻。
聽著李威的話,黃曉英感慨道:“想不到你與其他將領不同,竟然心係民生,但要預測未來氣候卻實非易事。
雖然沒有絕對準確的辦法,不過仍有一些規律可尋。"
黃曉英繼續講解,“我發現每隔三年此處會有暴雨,每十年間則必有一場大災害。"
李威回憶之前的探訪所得,建安十八年確有暴雨影響襄樊,次年又遭遇重大威脅。
三年後的建安二十四年則是著名水淹七軍之戰的時間。
按這個周期,或許可以預見規律性洪災的發生,這顯得更有把握。
李威立刻明白了其間的聯係。
於是他進一步思考如何利用自然規律配合水利工程來擊敗曹軍。
如果曹軍人數眾多,在洪水中反而會敗得更慘。
“果然!”李威眼中閃過光芒,繼續詢問黃曉英:“請指教具體的引漢水的方法和挖掘溝渠的位置等工程細節,希望能順利施行這次計劃。"
此時此刻,一個禮貌且智慧的年輕人行禮的模樣令黃曉英內心產生些許美好的想象,也許他們的家庭中也有個這樣的男孩成長至今。
這種情景在月光下顯得尤為溫馨動人。
一段情深的對話
月光如水,映照著黃雅瓊的笑容。
她淡淡地說:“不用行禮了,我既來了,就會幫你完成這幅圖紙……不過……”
顯然,她另有想法。
關羽年輕的身影插話說道:“晚輩明白,這次引水並非出於害人之心,隻為勝利所需,奪下樊城後,必定全力救援百姓,避免生靈塗炭。"
黃雅瓊出生於黃灣,自幼與村民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忍因為自己而導致災難。
“戰場無情,但你能理解我的苦心,我就放心了。"話語未完,計劃就此定下。
本還想追問些其他事,比如“江邊村寨”裡的奇巧工坊、發明創造及叔父嘗試改良的新弓等事宜,還有想通過關羽問候父親黃仁彥的情況。
然而,每當提及這些,父親便抱怨女兒在外太久。
“你這個小子,我才剛到,你就提兩件事了?”黃雅瓊帶著幾分笑意調侃道。
關麟招手示意旁的士兵前來,接著說:“還有一事,請諸葛兄出來見母。"
片刻之後,一位俊逸青年匆匆趕來,低頭羞澀。
當他走到黃雅瓊跟前,跪下說道:“孩兒諸葛亮化名),參見母親。"
這一瞬間,黃雅瓊明白這是長兄過繼給丈夫的孩子,雖然年紀偏大,卻儀表堂堂、禮貌得體,讓她甚為滿意。
“這就是我的元遜,恪兒?”黃雅瓊問道。
在這柔和月色之下,一場團圓的美意悄然而生。
戰雲湧動
另一邊,鄴城內宮殿肅穆冷峻。
夏侯淳的兒子,年輕氣盛的夏侯茂,領著一群激憤的將領衝入大殿。
夏侯茂雙膝重重跪地,聲音淒厲:“父親!韓將軍命喪張飛之手,兒子請戰為他報仇!不論是巴蜀還是荊州,都行!”
夏侯淳躺在床上,因病久咳不已。
喜歡盜墓:我攜永恒家族吞噬諸天請大家收藏:()盜墓:我攜永恒家族吞噬諸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