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陽城外駐紮的關府營地,
治愈後的關羽決定把軍營搬到襄陽郊外。
經過休整和補充兵力,關羽的兵力超過了三萬。
這是一場難得的局麵——在襄樊戰場上,荊州兵數量超越曹軍,並且士氣高昂。
此刻正是「冬至春來」之計開始
“同去年一般無二,李將軍領一萬軍屯駐於平北郡東五十裡的區域;馬超率五千兵馬固守新野的西緣;而本將軍親率一萬名將士布防在郾南五十裡的方位……三處營壘互相策應,犄角相連,阻擋任何曹魏進犯。"
關羽言畢,其子關麟迅速回應道:“父親大人,今年的情勢與過往迥異。
襄陽已然淪陷,兄長大人對攻打樊城已有周詳規劃,並未考慮切斷北部通道來截斷敵人的退路。
因此,我們的部隊不必前往絕北部,阻擋敵軍。"
關麟話音剛落,關羽用略帶責備的眼神看向他。
關羽心中明了今年無需進行“切斷北部通道”的行動,但在望樓偶然聽到雲將軍的部署時,他已經了解後者打算明年夏秋之際采取水攻。
水攻需得天時、地利與人和之配合——這需要精準把握氣候、地形以及人力支持。
更具體的層麵則包括陣地戰、地道戰、塹壕戰以及心理戰術等各類複雜的戰略形式。
最為重要的是天降暴雨以破壞堤壩,或依靠人工挖掘使水流入。
漢末三國時代的前史上確實有不少次使用過水戰:像“晉陽戰役”和“鄢郢之戰”,甚至韓信也曾實施背水一戰。
但這並非簡單的任務,首先是要修建運水渠道引來水量充足的水源並修築堅實的圍堰以防決堤。
最後選擇恰當時機破除堤壩,實現灌城的目標。
為了實現這一點,關羽決定占領高坡要地為未來的大規模攻勢提供有利位置。
通過掌控北麵空間,在來年一旦雲將軍啟動水攻計劃時隨時可引漢水入城淹沒敵方陣地。
關鍵在於表麵上保持鎮定同時悄悄準備著這一切。
關羽瞪著關麟說,“你竟想讓全軍壓力都壓給你大哥獨自承擔麼?我們就袖手旁觀不成?”
自從在襄樊地區戰鬥已久,張將軍非常熟悉當地的每一座城鎮,以及它們的曆史背景。
例如:襄陽有堅厚石質城牆,但以北地區多為泥土砌成的老城區,如平北縣、樊縣城與新野鎮,它們都是曆史悠久的城市建城已達數百至上千年。
這些土牆城寨經過長久歲月洗禮變得相對脆弱不堪,尤其是在長時間受浸泡後更易崩塌瓦解。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多年後的暴雨連綿下漢水猛漲時能摧毀多個防禦薄弱的古城堡,成為一段著名的“洪水洗七軍團”。
關羽現在明白了提前幾年進行這一軍事策略的重要性:這次“北部防線”的主要目的在於阻止曹操援兵南下威脅我軍,同時還必須徹底掌握當地的地理優勢以便在未來協助他的兒子發起攻擊。
為此他必須控製住所有關鍵地形點確保計劃順利實施,直至完美地完成這場水淹大計。
此刻會議已結束,關將軍便動身前往襄陽城,意圖再見一次自己那個小子,再啟程之前好好看看這個城市。
不料,女兒也緊隨而來,她叫住了他“爹……”
當聽她說完問題之後,他答道:
"這一次"切斷北部"的確是為了協助你的兄長。"
深呼吸一口氣,他繼續說:
"我知道雲旗打算利用雨季引水進城對付曹仁及五萬軍隊,我相信憑借他出色的能力能夠順利完成這項壯舉..."
稍作停頓,他語重心長地加了一句:"但現在離那還有一段時間。
作為父親我的責任便是把可能發生的變化減小至最低程度,儘一切努力保證他的計劃萬無一失。"
現如今,李威在李華心目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了——
正當李瑤與李華交流之際。
“將軍……”劉明也追上了李華,帶來了最新的消息:“黃曉英女士已抵達江陵城,小公子已在城門處迎接!”
咦…李華的眼眸微震,他一直很佩服諸葛亮的才智,自然也會對黃曉英另眼相看。
黃曉英通曉天文、善於變化和巧計的名號,在整個江陵地區也廣為人知。
因此,李華非常期待看到兒子李威與黃曉英之間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好。"李華輕聲應道,轉身緩緩離開。
前往江陵城見兒子的計劃暫時擱置。
他徑直走進自己的軍帳,步伐變得低調許多,現在的李華早已不像從前那樣盛氣淩人。
進到營帳後,李華床邊放置著兩本書:一本是嶄新的《春秋左傳》,上麵已經有些灰塵;另一本是《孫子兵法》,書頁因頻繁翻閱而破損。
李華習慣性地拿起《孫子兵法》,翻閱時,突然想起了李威的一句話,在夜讀之前,他不禁笑著吟誦道:
“吾兒說,風浪越大,魚越貴——”
這句話出口後,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轉向了江水的那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