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發空間切割。
瞬間摧毀24艘機械文明的狩獵者戰艦。
任你有逆天機動,以及離譜的運算能力,但麵對空間類武器時...
也沒有任何可發揮的餘地。
所以,機械文明就隻有這樣嗎?
並不是...
在機械文明中,飛船被定義為了五個星級。
同時,戰艦級彆的飛船,起步都是三星級,最高為五星級。
至於一星和二星級的飛船,都並非戰鬥用的。
而此刻的這些狩獵者戰艦,實際上隻是機械文明最為基礎的戰艦,也就是三星級的戰艦。
並且,其主要用途也不是用來進行大規模星際戰爭,而是...
狩獵!
這也正應和了它的名字,狩獵者戰艦。
至於狩獵什麼?
自然是,一切的碳基生命。
畢竟...
“總司令,空間切割命中率百分之百。”
“繼續鎖定並發射,但每次鎖定時,都注意一下切割的方位,我需要戰後能得到其不同部位的完整部件,用於進一步研究。”
“明白!”
武器官點了點頭。
然後立刻操作起來。
一波24發空間切割,如果都跟第一輪那樣,從中間將目標切開。
能保證所有部件都完整嗎?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萬一核心部件,就在中央位置呢?
又或是有著比較大的部件,其中也有一部分在中間線呢?
所以,林宇需要武器官在攻擊時,通過不斷變化攻擊位置,以求戰後能儘量好獲取到狩獵者飛船的每一個部件,且全都完整。
從這處殘骸上,獲得一部分零件。
從那處殘骸上,獲得另一部分零件。
就像林宇之前在作戰會議上所說的,第一階段最為重要的,並不是擊潰多少敵艦,而是獲取多少情報。
而此刻,林宇所下達的命令,就是以此為最大前提的。
第一代空間切割的使用間隔,有些長。
大約需要15秒的時間,才能再次發射。
畢竟,這並非真正的空間科技,而是用宇宙的魁寶之一,空間寶石來模擬空間類武器的效果。
不過,後羿號依舊在兩分鐘的時間內,乾掉了近兩百艘狩獵者戰艦。
如果按照這個速度,再有三分多鐘的時間,就能將所有機械文明的戰艦全部擊毀。
但就在武器官再次選取目標,並進行鎖定。
打算開始第九輪攻擊時。
情況出現了改變。
“總司令,那些被破壞的敵方戰艦...”
隻見雷達上,原本隻剩下307個狩獵者戰艦的反應,但突然間...
原本307個信號沒變,但突然在其附近又多出了數萬個能量源。
在林宇的三維戰術星圖上,形成了密密麻麻的一片。
這並不是什麼電子乾擾,雷達欺騙等手段,而是真就一下子多了數萬個目標。
因為,通過觀測畫麵可以看到。
那些本來已經被摧毀,切割成兩半的狩獵者戰艦,其內部竟然飛出了大量直徑約為三米左右,同樣為金屬球體的東西。
就如同是,迷你版本的狩獵者戰艦。
並且,其每一個都擁有自己獨立的推進型係統。
直接便是開啟了人海戰術,發起衝鋒。
林宇這邊,自然毫不遲疑。
立刻就讓全艦隊齊射攔截。
但這些小金屬球,同樣擁有著離譜的機動能力,在遠距離擊傷的攔截效果並不好。
可要當他們靠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