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鮫人禍
月黑風高的琅琊鹽場,浪濤間浮動著幽綠鱗光。
慕容昭的漁網纏住"鮫人"刹那,匕首已挑開其海豹皮水靠。
倭寇脊背刺滿熒光海蛇紋,鱗片竟是嶺南蠱案中的屍頭花粉所繪。
"退潮!"她厲喝示警,倭人指縫彈出的骨刃劈碎鹽垛,傾瀉的鹽粒遇水蒸騰起毒霧。
"看那鹽池!"鹽工指向結晶池,慕容昭的磁勺探入鹵水。
鐵屑吸附池底鐵盒,盒內蠟封的《煮海圖》標注著曬鹽秘法。
倭寇的吹箭射向鐵盒時,她旋身潑出硝水。
蠟層融化顯影:"子時三刻,血洗鹽倉"。
子夜追襲,慕容昭割開倭屍胃囊。未化的生魚腹中藏有磁石片,拚出暗礁航道圖。
循圖追至鷹嘴岩,岩洞內堆積的倭國戰船模上,桅杆竟用吐穀渾青稞稈製成。
穗尖淬毒的芒刺,正是鹽工暴斃的元凶。
五更潮漲,慕容昭將磁粉撒向海麵。
鐵屑隨漩渦沉入暗礁孔洞,吸附出二十具鹽工溺屍。
屍群手指皆指向孤島,島礁的磷光岩拚成"王"字。
第二幕鹽柱標
颶風撕碎船帆時,慕容昭正熔煉鹽晶。
沸鹵澆入礁石凹槽,冷凝的鹽碑在月光下如冰似玉。
"以碑為眼!"她令戰船環繞鹽碑,碑體折射的月光在霧海織出航道網。
倭艦的磁帆被強光所誘,直撞向碑體暗藏的玄鐵礁。
"淚為引。"老鹽工鑿取碑麵鹽淚。
慕容昭將眼淚溶入羅盤,磁針驟然指向東北,正是倭寇母港方位。
風暴中鹽碑自鳴,聲波震落表層鹽殼。
裸出前朝《海道針經》石刻:"琅琊東三百裡,有磁嶼吞舟"。
子時驗碑,慕容昭剖開碑基。
青銅匣內的玉璿璣刻滿潮汐刻度,轉動時海麵升起七座鹽柱。
當第七柱月光聚焦點射向倭帥艦,船體騰起藍焰,鹽晶聚焦引燃了船底的硫磺粉。
五更霧散,慕容昭登磁嶼島。
島心巨岩的天然磁石吸附萬箭,箭杆纏著的蠶絲海圖,
赫然標記著王氏彆業的位置。岩縫滲出的鹵水,在晨光中凝成"滅口"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