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
秦始皇沉吟半晌,嘴張了張,卻不知從哪說起。
他十三歲繼位時,大權握在趙和呂不韋手中。
即便貴為君王,卻處處掣肘。
他忍耐九年,才掌控朝政。
削藩該循序漸進、徐圖之勢!
即便從結果論,朱允炆成功了。
但他又能得到什麼?
何況朱柏是他至親的叔父。如此做派,誰還信你有情有義?
……
大漢!
劉徹露出幾分訕笑。
他太了解削藩了。
當年他上位,也有削藩的煩惱。
不過,他沒像朱允炆一樣激烈,而是運用“千古陽謀”——推恩令。
以此削弱諸侯藩權,逐步轉化成中央集權。
但朱允炆情況和他不同。
劉徹接手時,景帝已經清除掉“七國之亂”,而他是乘勝前行。
“朱柏無咎無錯,卻遭毒手,實為大忌。”
隨後,他轉頭對太子劉據微微一笑:
“你不用憂慮削藩之事,父皇已為你掃清。”
……
大唐!
李世民也看不透朱允炆的操盤方式。
各朝代都有削藩的曆史,李世民也不例外。
當年他新登大位,就得裁減臃冗之臣。
可那些舊臣,譬如裴寂,總愛借宗室說事。
於是李世民也動手了。
他召集宗親,親手處決謀逆的義安王李孝常。
還有人借“皇帝不孝”之名,試圖擁太上皇複位,發動宮廷政變。
可對李世民而言,這都小菜一碟。
畢竟江山是他親手打下來的!
平亂之後,他削藩自然而順,毫無波折。
李世民百思不解,朱允炆此舉實在匪夷所思。
他真要削藩,真正威脅不過兩個——
寧王和燕王!
其他藩王基本沒有太大的威脅。
要是李世民當政,怕是早就對那兩位動手了。
朱允炆想要從弱變強的思路其實並沒錯,一步一腳印本是正途。
隻是具體實施起來,實在是漏洞百出。
“若我是燕王,在這種局勢下也斷然不會坐以待斃。”
“若非當初大哥和四弟步步緊逼,玄武門之事也許就不會發生。”
李世民語氣平靜地開口。
儘管事隔多年,一想到自己親手解決了兄長,心中仍有些不安。
不知朱允炆逼死了自己的親叔叔,會不會也有片刻的懊悔?
……
大明!
奉天殿內一片沉寂,眾人望著天幕,麵露驚駭。
視頻傳遞的信息實在過於震撼!
幾乎讓在場所有人都心神不寧。
這一波波的情報,接連衝擊著眾人的心神。
起初是太子朱標的突然隕落,便讓人心生憂慮。
太子辭世,對大明而言是沉重的打擊。
儲君之位空缺,輕則波動朝綱——
而重則引發權力鬥爭!
接著朱元璋冊立朱允炆為皇太孫,宣布其將承繼皇統——
這令百官們滿是訝異。
畢竟秦王、晉王、燕王都尚在朝中。
皇上卻偏偏選擇年紀尚輕的皇孫登基,這棋著實出人意料。
正當眾人還在為太子之死與儲位更迭而驚魂未定之際——
朱允炆的表現讓他們更加震驚!
這位皇太孫行事未免太急躁了些。
上位伊始,便動念削藩!
甚至將一向仁和的湘王朱柏逼入絕境,最終引火自焚!
湘王素有君子之名,溫文爾雅,禮待眾人,聲望極佳。
陛下也曾多次讚許這位賢王。
可如今——
竟然被朱允炆給逼得以死謝天下!
這手法,實在令人瞠目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