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那年,朱瞻基剛出生不久,雖無參與,但卻間接成為一份“助力”。
那天夜裡,朱棣做了一個夢。
夢中,父皇朱元璋將一塊巨大的圭玉賜予他。
古禮之中,大圭代表王權。
朱元璋在夢裡對他說:
“此子為傳世之孫,福澤綿長。”
醒來之後,就有仆人來報,說孫兒朱瞻基誕生。
夢中所見,竟和現實印證。
朱棣趕緊前往探望,隻見這孩子英氣逼人,神態竟與他幼時有幾分相像。
朱瞻基的到來,堅定了朱棣起兵的決心。
他將孩子留在身邊親自撫養,後來更是立他為皇太孫。
“你小子以後千萬彆學你那位建文皇叔。”
“聽明白了沒?”
“否則我在黃泉之下,也得踹你幾腳。”
朱瞻基忙點頭:
“孫兒怎敢啊!”
“從小跟著爺爺長大,自然懂得分辨是非。”
朱高熾聽著,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這個孩子,雖年輕氣盛,但確實有些氣度。
而朱高煦和朱高燧聽在耳裡,神色頓時變得難看。
父親這番言語,對他們來說可不是什麼吉兆!
老大之所以穩坐太子之位——
很大一部分靠的就是這個“寶貝兒子”得了老爹歡心。
建文是父親的侄子,朱瞻基則是他們的侄子。
誰敢保證這位大侄子,將來不會仗勢欺人?
……
天幕中的畫麵還在繼續。
畫麵中,朱棣已舉兵起事!
在起兵前,他在府中裝瘋扮傻,消息飛速傳至京都。
朱棣在大街上瘋跑亂叫,對著人群嚎啕不止。
甚至搶路人吃食,狼吞虎咽。
白日裡在馬路上打地鋪,風餐露宿,完全一副瘋癲模樣。
“燕王瘋了”的傳言迅速傳遍北平。
隨後傳至京城,傳入建文耳中。
但朱允炆並未貿然下結論。
而是派了兩批人,一明一暗前往燕地探查真假。
結果,探子回報說:
“正值酷暑,朱棣卻披著棉衣圍火烤身。”
“而他口中竟然念念有詞,神情癲狂。”
派出去的人見狀,認定朱棣已瘋,回宮複命。
那時,朱棣的兩個兒子——
朱高熾與朱高煦,尚在南京為質。
建文得知燕王瘋癲後,便放心地放他們回北平。
也正是這一步,讓朱棣徹底放下顧忌,悍然起兵。
他裝瘋賣傻的意圖有二:
一是拖延時間,為戰事做準備;
二是借此將兩個質子接回,斷絕後顧之憂!
當時的朱棣,已經被建文削權,手中勢力大減。
身邊可用兵馬,僅有八百人。
而朱棣以八百兵馬清除府內奸細以及建文帝安插的探子。
緊接著迅速拿下北平各城門。
身為開國功臣徐達的女婿、鎮守北疆的藩王,燕王在將士心中的威望極高。
因此,他極快便掌控了北平城及其軍權。
穩住北平後,朱棣迅速掃清周圍勢力,使麾下兵力迅猛增長,擴展至數萬。
可即便他起勢順利,現實仍冷酷無情。
畢竟,朱棣與朝廷之間的力量懸殊過於巨大。
燕軍不過盤踞一地,地窄人少。
朝廷卻在政治、兵員、糧草等各方麵占據著決定性優勢。
這也就是為何曆朝曆代,沒有一個藩王能徹底翻盤中央權威。
但讓人意料之外的是,靖難之役的發展,卻遠超所有人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