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奉天殿的老朱,看著即將渡江的燕王朱棣,長歎了一口氣。
“都已經渡江了,接下來的就是直指京師了。”
他喃喃自語道。
即便朱允炆試圖讓齊泰和黃子澄東南募兵。
但如今的朝廷早已兵敗如山倒,哪裡還能召集到可用之兵?
“能征善戰的精銳早已被打散,要招募的新兵,如何能與朱棣的老軍抗衡?”
老朱感歎道,眉頭緊鎖。
他開始懷疑,朱允炆是否真的有擔當,是否能夠擔起大明的命運。
或許從此刻起,朱允炆已經從繼承人名單上被劃去。
“看得令人心煩!”
“選了這麼個不成器的繼承人,真是丟人!”
老朱自嘲道,心情極度沉重。
即便朱允炆有半點能力,也不會讓局麵如此糟糕。
他不禁想到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等人——
原本以為這些人才會有出奇的謀略,卻沒想到他們同樣愚昧無知。
尤其是方孝孺,真是迂腐得不可救藥,讀書讀傻了吧。
朱棣看到老爹滿臉的不悅,輕輕地後退一步,護住了身邊的眾人。
……
天幕畫麵內。
靖難之役,似乎已經走到了儘頭,京師的命運已經注定。
然而,沒人料到,這一切會發生得如此之快。
京師經過數十年精心修築,城牆堅固,防守嚴密。
燕王大軍如果想攻城,必定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就如同北平攻防戰,麵對李景隆的數十萬大軍,朱高熾曾經堅守了整整四個月。
然而,朱棣來到京師後並未急於出手。
相反,他選擇先放行城中的逃亡民眾,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通通放行。
然後通過射信向城內傳遞信息,借此瓦解京師的防線,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金川門是京師防線最重要的關口,負責防守的是朱橞和李景隆。
當朱棣的大軍趕到時,朱橞與李景隆竟然主動打開了城門,迎接燕軍入城。
京師陷落,朱棣幾乎沒有費多少力氣,便直接進入了皇宮。
眼前的景象讓人震驚,宮內火光衝天,混亂至極,硝煙彌漫,百姓四散奔逃。
最重要的目標,是找到朱允炆。
然而儘管朱棣的麾下仔細搜尋,皇宮中竟然沒有發現朱允炆的身影。
朱棣猛地撲向一具被烈火焚燒過的屍體,淚如泉湧,哽咽著呼喊:
“允炆!”
“你四叔來幫你了!”
“…………”
不久後,悲痛欲絕的朱棣,在文武百官的擁立下,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他命令方孝孺為自己起草即位的詔書。
然而,方孝孺卻始終不肯妥協。
“方孝孺,你就不怕朕誅了你的九族嗎?”
麵對朱棣的怒吼,方孝孺毫不畏懼,回應了那句傳世之辭:
“你若誅我十族,又如何?”
隨即,畫麵切換!
在一片血光之後,朱棣終於坐上了帝位。
年號永樂。
旁白的聲音從天幕中傳來。
【太子朱標的意外去世,成為靖難之役的前兆。】
【燕王朱棣從北平起兵,曆經四年,成功靖難。】
【最終登上帝位,成為曆史上唯一一位憑藩王身份成功篡位的帝王。】
【這場持續四年的戰爭,令大明失去了三十萬青壯。】
【但也為永樂盛世的奠基打下了基礎。】
【當鄭和的寶船錘響長江邊,《永樂大典》的墨香彌漫文淵閣——】
【人們似乎忘記了那個在戰火中消失的年輕帝王。】
【五征漠北、通運河、修築永樂大典,這位新帝用一生來證明自己,直到他在榆木川的雙眼永遠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