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
“朱允炆還算有點骨氣,至少沒有選擇倉皇逃走。”
“但如此一來,難道還能抵擋燕王的進軍嗎?”
“他的確不怯懦,但已無退路。”
始皇帝稍微一頓,輕輕說道:
“朱允炆並非膽怯,但他若選擇逃走,或許還有一線機會。”
扶蘇有些遲疑地回應:
“但他不逃,難道不等於絕路嗎?”
始皇帝深沉地看了他一眼,搖了搖頭:
“大明朝廷的氣數已儘。”
“民心渙散,士氣也低迷。”
“若朱允炆真逃,恐怕也隻是蝸居東南。”
他轉向扶蘇,問道:
“如果有一天,我的大秦麵臨敵軍壓境,扶蘇,你將如何應對?”
扶蘇毫不猶豫地回答:
“父皇,我必和大秦共生死!”
始皇帝點點頭,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
……
大漢!
未央宮內,漢武帝不屑地搖頭:
“朱允炆的做法太過天真了。”
“京師雖然重要,但若他能重整旗鼓,未必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方孝孺簡直是個死腦筋,居然在這種時候勸他固守京師!”
漢武帝輕輕歎了口氣,繼續道:
“眼下最佳的策略是離開京城,暫時避開燕王的鋒芒。”
“大明雖敗,但東南一隅仍有希望恢複。”
“如果留在京師,那就是自投死地。”
“朱允炆身邊的人,大多是些愚笨之輩。”
“齊泰雖然還算有點眼光,但黃子澄與方孝孺,簡直是誤國之臣。”
“他們的計策看似高尚,但完全脫離現實,實施起來幾乎不可能。”
如果沒有他們這些策馬前行的智謀,靖難之役也許根本不會發生。
劉徹緩緩看向身旁的兒子,眉頭輕皺,語氣沉穩:
“你要學會識人用人,眼光得夠毒辣。”
“像那種滿腦子古板思維的腐儒,是絕對不能用的。”
劉據聽後點了點頭,滿是好奇地問:
“若是有一天,大漢淪落到如此境地,父皇您會如何應對呢?”
漢武帝微微一笑,眼中透露出一絲傲氣與自信,隨即揮了揮手:
“你老子絕不會落到這般境地!”
“兵臨城下?朕是帶兵去彆人城下!”
……
大唐!
李世民也對朱允炆最後的決策感到不以為然。
“身為帝王,理應有與國家共存亡的決心,但更應明白何時該作何種抉擇。”
李世民說道:“燕王如今的氣勢如此強大,若是適時退讓,或許還能找到機會。”
長孫無忌緊隨其後說道:
“靖難之役的結局,已經接近尾聲。”
“雖然京師城池堅固,但也未必能抗住朱棣的大軍。”
李世民輕輕應道:“若是換作是我,決不會步入此局。”
他繼續搖頭:“朱允炆無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原本擁有如此優勢,卻被自己的親叔給輕易擊敗,真是可悲。”
但他也不得不承認,儘管如此,朱允炆至少還保有一絲朱家人的氣節,不願逃亡。
“但這天下,已經是朱棣的了。”
李世民沉聲道。
……
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