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令人震撼的是,彼此陣營竟皆來自唐軍——!
若李世民得知這段唐軍自相殘殺的往事,不知心頭作何感想?
隻是,這般血與火交織的壯舉,再也難有重現之機。
昔日大唐的軍魂,早隨風而逝。
相比之下,宋軍無論是戰力還是團結度,確實遜色不少。
但在南宋末年,尚未達到傷亡崩潰的邊緣,軍隊的基本架構尚在。
問題出在少帝趙昺自投大海的那一刻。
這一舉動如晴天霹靂,徹底擊碎了所有士兵內心的支柱!
哪怕軍隊仍具一戰之力,卻已心灰意冷,無意抵抗。
也因此,才會出現十幾萬人集體投海的悲愴畫卷!
“若朕身處崖山,必將率軍死戰到底,絕不坐以待斃!”
李世民望著那段視頻,心中暗自立誓。
……
洪武時期!
朱元璋的目光冷峻,死死盯著天幕上的畫麵。
這場史書中記載的壯烈結局他早有耳聞,但親眼所見,衝擊之大超乎想象。
哪怕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多年,老朱也從未見過如此駭人的場景——
驚濤駭浪中,浮沉的是同族的屍骸,十餘萬具,遮天蔽海!
這一幕,令人心悸,卻更令人憤怒!
“南宋之亡,表麵看是崖山一役,實則積弊早已深重。”
“趙宋自太祖以來,重文輕武過甚,文官專權,武將受限,久而久之,軍隊形同虛設。”
“張世傑雖忠,手中卻無實兵;陸秀夫有勇,奈何無力回天。”
“倘若他們能推行我朱家的衛所製,令將領掌兵、世代守土,怎會臨陣無兵可用?”
“況且元軍主將張弘範,不過降將一名,竟能擊潰宋室全軍,此非趙宋之辱,更是治國之敗!”
“如今以死明誌固然令人敬佩,但若能早日整頓軍政,焉需以命護節?”
朱標默然點頭,繼而歎息開口:
“若非朝政失衡、用人失道,何至此哉?”
朱元璋拍了拍兒子的肩膀,語氣沉沉:
“你說得對,讀書人若無血性,隻會禍國殃民啊!”
“趙宋皇帝,個個都文弱懦夫!”
“連場仗都不敢打,靖康之恥不過是自取其辱!”
他一想到那段北宋皇室被俘、宮女被辱的曆史,怒火就止不住地翻湧。
若不以武立國,麵對外敵時,豈不如待宰羔羊?!
……
此時,大宋!
趙匡胤怔怔望著空中的畫麵,良久才回過神來。
北宋覆亡的情景他已看得心寒。
那些後代皇帝一個比一個窩囊!
尤其是趙佶趙桓,活脫脫地將祖宗臉麵踐踏得一乾二淨!
他本對南宋已不抱任何期待。
然而,眼前的南宋末局,卻讓他心裡抱有一絲僥幸。
八歲的小皇帝趙昺,懷揣玉璽投海殉國;
十萬軍民,誓死不降,寧赴黃泉,不為奴!
“趙佶、趙桓兩個廢物,竟還不如一個娃娃!”
趙匡胤怒斥出聲,話中滿是恥辱與悲憤。
旋即,他又低頭輕歎,語氣中透出一絲自責:
“好歹南宋這一段,算是保住了趙宋一絲體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