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開國後繼續沿用漢製禮儀、年號、國號。
這種做法也鞏固了其“繼承大統”的姿態。
儘管老朱最終推翻了大元,但他仍承認其法統傳承。
更妙的是,大元的開創者忽必烈,其治國理念極富戲劇性——
他是個地道的蒙古漢子。
但卻帶著漢人軍隊一把火燒了聖地哈剌和林,連自個老窩都不留情麵。
曆史上,能夠同時實現“南征擒龍”和“封狼居胥”的帝王,屈指可數,忽必烈正是其中之一。
另一個成就這個壯舉的,是後來的明成祖朱棣,雖說“龍”是跑了……
不過朱棣始終嘴硬,非說自己是洪武三十五年順位繼承。
笑話,朱厚熜也不可能承認!
草原戰爭對漢人而言,最頭疼的是敵蹤難覓、地形複雜。
可對本是草原出身的忽必烈來說,誰在哪兒放馬、哪兒過冬,他門清得很。
此外,忽必烈極力推行漢化,任用大量漢官。
為了防範草原那些不省心的親戚,他甚至下令修築長城……
更神奇的是,現代基因檢測還發現他那一支竟然有漢高祖劉邦的血脈特征。
也就是說——
大元,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漢統”?
漢祖的身價,硬是被他帶飛了一把!
天幕繼續說道。
【他,是大元最後的帝王。】
【比起朱由校,他的木工造詣也許遜色。】
【但他終究是個亡國之君,甚至連諡號都是敵朝所賜。】
【他的名字是:元順帝,孛兒隻斤·妥懽帖睦爾。】
【孛兒隻斤·妥懽帖睦爾,是元明宗之子。】
【自忽必烈歸天後,大元皇位爭奪便日益混亂。】
【短短三十多年內,換了九任皇帝。】
【元明宗雖登基,卻被其弟文宗毒死,妥懽帖睦爾也因此流放高麗、輾轉廣西。】
【文宗死後無子,皇位空懸,太後隻得將他召回上都,年僅十三歲的他便草草繼位。】
【朝政實權則被太後卜答失裡與權臣伯顏所掌,二人狼狽為奸,肆意妄為。】
【不但廢除科舉,還嚴禁漢人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通婚往來,甚至一度想廢掉皇帝本人。】
【無力反抗的妥懽帖睦爾,隻能選擇沉默避禍,獨守宮中。】
……
大元最顯著的一個特征,就是帝位繼承之亂!
短短不到百年國祚,忽必烈和元順帝二人,便各霸朝綱三十餘載。
剩下幾十年卻換了十幾個皇帝,可見其內亂之嚴重。
而最了解這段曆史的人,非老朱莫屬。
畢竟元史就是他下令修撰的。
順帝的諡號,還是老朱親自賜的——真是你亡我興,也得給你封個“麵子”。
朱元璋感慨道:“他順應天意,主動退避,才賜予‘順帝’之號。”
“順帝雖有重振江山之誌,卻早已失去了天命。”
老朱輕歎一聲,言語中滿是複雜的情緒。
【八年之後,元順帝羽翼漸豐。】
【聯手伯顏的侄子脫脫,在伯顏外出圍獵時發動政變,巧妙地重新掌控了皇權。】
【自此,順帝親自主持朝政,任命脫脫為右丞相,改元“至正”,發誓革舊圖新,誓言重興大元。】
【這一階段的他勵精圖治,支持脫脫推行一係列變革。】
【他恢複科舉、清理吏治、解除馬禁、減輕鹽稅,大大緩和了民間負擔。】
【這些改革帶來一段短暫的繁榮,被稱為“至正中興”。】
【然而隨著朝局變化,脫脫漸漸失去了順帝的信任。】
【最終以病辭官歸裡,不久之後,政局再度混亂,貪腐橫行、動亂四起。】